后继报道:老外“炒货”也疯狂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3-08-13 23:42

     (华强电子世界网独家报道) 8月7日登载的《我是老外我怕谁 深圳市场“毁单”没商量》引起了读者和商家的热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此现象的探寻价值。我们都很关心,那位失信的巴基斯坦外商是否准时赴约?是否照其承诺买下了那批货?是否又有节外生枝?……笔者于昨日前往当事柜台了解新情况。
    
    

另一个老外:新加坡商人

    
     迫于最后通牒的压力,那名外商在最后期限下午收市前匆匆赶到,但来的不止他一个,同行的还有一名看似与其同种族的外商。巴基斯坦商人闭口不谈自己的交易,新来的外商则自称来自新加坡,急于购进130片P4 2.4G的CPU,他于前日特地搭乘飞机到深圳来采购这批货。我注意到,在巴基斯坦商人的采购清单里,也有100多片CPU。
    
     经销商虽不知他们是什么关系,但对于上门的生意是不会拒绝的,于是顾不上追究前事,拿出几套CPU与新加坡商人谈起来。他们谈定单价为900元,但新加坡商人看到CPU芯片上有不少划痕,怀疑不是Intel原装的新货。经销商反复解释说,那确实是Intel原装新货,之所以有划痕,是因为这几片从原厂取出后,又被送往北京进行了数次测试,过程中受到磨损之故,除了这几片,其他所有的货都原封未动。
    
     新加坡商人不为所动,拿着一块有划痕的CPU反问,如果你是我,你相信这是新的吗?要是拿给我的客户看,他会相信我给他的是新货吗?既然你有未曾动过的新货,就拿出来给我看看吧。经销商只好差人立即去库房(或其他柜台)取。
    
     这次取来的CPU确实都很新,新加坡商人看上去比较满意,说,他得索要一个作为样品寄回新加坡,如果他的客户认可其质量,立即全数购进。见经销商点头,他便拿着一块CPU要走,前者急忙叫住他,说这CPU很贵,必须付钱。新加坡商人答,先给样品,要是产品合格,在拿剩下129片时一并付钱,既然是原装新货就没理由通不过验证。
    
     经销商当然不同意,正在双方“拉大锯”的时候,坐在一旁“观战”一直没开口的巴基斯坦商人发话了:“我不是给过你们2500元订金了吗?”
    
     不提这事还好,一提经销商就来气:“你的2500元和现在这笔生意是两码事!”巴基斯坦商人闭口不言了。
    
     拉扯到最后,新加坡商人还是付了900元现金,取走一块CPU,说很快会给答复。
    
    
又一个老外:印度商人

    
     周六,巴基斯坦人没有露面,新加坡商人又来了,另带来一名样子很“印度”的外商。他们俩过来看了货后,承诺周日付订金,下周一下午4:00提货。可是,周日没有人前来付订金,周一更没有人来取货,至今仍然杳无音信。他们手中只有巴基斯坦人的联系方式,便打电话询问,对方似乎没有心情讨论此事。由于语言不通,只好作罢。
    
     “这三个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后来弄清楚了吗?”
    
     “一层一层的客户关系,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么复杂。印度人是新加坡人的客户,新加坡人是巴基斯坦人的客户。刚开始,那个巴基斯坦人把新加坡人带来时,并没有提前告诉我们那是他的客户,还以为是伙伴、朋友什么的,所以在报价时没有加上他应该收取的中间费用,也直接给新加坡人报了个900块,跟给他的价一样。这样巴基斯坦人就没钱赚,我们无意中把他给得罪了。”
    
     “老外也爱炒货?”
    
     “多了,在深圳我们打交道的炒货老外多了,挺混乱的。”
    
     “那巴基斯坦外商原来订的货还要吗?”
    
     “他什么都不提了。现在新加坡人撇开他直接带自己的客户来,他白花了力气,当然不高兴。哎,他不说,都不明白他把自己客户带来干吗。看情形他也不会来取货,我们就把货全部卖出去了。”
    
     “2500块订金还在你这里?”
    
     “对,不会还给他了。幸好没有白给他任何样品。当然,我想这事还没完。”最后,经销商建议笔者提醒众多商户,“买家讨要样品时必须坚持要其付钱,无论是便宜的还是贵的。”
    
    
我的思索

    
     由此看来,老外“毁单”,因素很多,经销商也要承担一些事实的责任。在此笔者并没有各打三百大板的意思,唯有对于他们彼此不愉快的合作表示遗憾,并做个事后军师稍事分析,以资后来者鉴识。
    
     有双方的原因:老外与经销商相互不信任,彼此步步设防,没有一个开诚布公的良好交易心态,只求短期合作、谋取短期利益。假如老外及时告诉经销商他的要求和处境,后者必会顾及他的利益;假如经销商一开始就拿出令人信服的产品,也不会使得老外态度飘忽不定;假如老外不是一再失约,经销商也就不会逼他并扣取订金……缺乏良好友好的沟通,果然导致恶性循环。
    
     也有经济环境的原因:在一个信用口碑非常低的经济环境中,人人自危。彼此之间经济关系复杂,不做实业,热衷空对空“炒货”,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至少来到这个经济环境中如此)。本来“炒货”是经济行为中相对“高级”的一种,因为它不需要中间人付款压现货,这个过程就需要程度较高的信用,严格地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炒货”的。但是,现在市场上那么多人都在不需自有资金的情况下倒货赚钱,这是不正常的。市场一浮躁,问题就更多了。
    
    
(编辑 舟难寻)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