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高技术重塑品牌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作者: 时间:2002-09-15 01:31

     编者引言:8月29日,“深腾1800”面世。我国首台由企业独立研发的商用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面世,这不仅是联想在IT核心技术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更是中国IT企业群体发展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透过“深腾”,联想乃至中国的IT企业,已经跨过了又一个事关“有和无”的临界点。从此,中国IT企业开始成为推动IT技术进步的主角。 柳传志看到了自己的核心技术终于可以树起中国IT界的一个丰碑。联想靠高技术开始赚钱了。似乎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联想向技术转变的重要标志。柳传志在美国丹佛演讲时,多次提到联想的品牌,他说,联想是从“贸工技”起家。但真正的品牌塑造应该建立在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这一次,他应该看到了联想的真正的品牌。
    
    

从中标说起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联想万亿次计算机将作为国家“973”基础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的重大装备,安装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供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和有关科技人员使用。该系统的主要应用有:计算流体力学、石油地震资料处理、油藏模拟、气候模式计算、材料科学计算、DNA与蛋白质计算等。
    
     这一项目是在2002年开始公开招标的。经过两轮的竞标,联想凭借其体贴用户的设计以及技术方案得到了项目组的认可,并最终在4月13日胜出,夺取标的。
    
     从4月份中标,到8月29日正式推出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只有短短四个月的时间,这令很多人担心其产品的质量。但正如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张效祥所说,毫无疑问,“深腾1800”的水平是很高的,只有联想这样的企业有条件干成这件事。
    
    
     杨元庆宣告:联想开始靠技术挣钱了。
    
     从1999年起,联想就开始了高性能领域的技术积累,2002年3月18日推出了“icluster1800”高性能系统系列。正是通过多年的积累,联想才能在高性能计算领域迈出重要的一步。
    
     而在这背后,是联想作为中国一家近20年的IT企业所积累的企业文化、明确的战略目标,以及完善的企业机制。尽管这一项目是高性能事业部的研发项目,但在整个的研发过程中,包括联想研究院、板卡中心、软件设计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部门与高性能事业部通力合作,才使得这一项目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联想在中标后专门成立了以高性能服务器事业部总经理祝明发为首的五人项目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之一、联想高性能事业部技术总监肖利民说,粗看高性能事业部20个人在完成这一项目,但实际上,围绕着这一项目,联想集团各个部门有60多个人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为了使联想能够完成“向技术转型”这一战略目标,联想的企业制度和文化在这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新闻发布会上,五人领导小组组长、高性能事业部总经理祝明发一而再地对联想的这些同仁表示了感谢,这种感谢是祝老师由衷而发,因为这种氛围是祝老师从未感受到的。
    
    
     完成了两个心愿的柳传志,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一本标书的厚薄不是简单地依靠字数来堆砌的。按机房实际要求,改“H”型设计为“一”字型……标书中,处处体现出以用户为核心、与用户合作研发的精神,打动了用户。
    
    
厚”标书的背后

    
     在做这个263个节点的机群系统之前,联想在高性能机群方面只有做到64个节点的案例。相比国内外其他厂商,在用户案例方面,联想稍显欠缺。那么联想是靠什么得以中标的呢?肖利民笑着说:“因为我们的标书比较厚。”
    
     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却孕含着很深的含义。一本标书的厚薄不是简单地依靠字数来堆砌的。为了要让“973”项目组的专家们能够认可,联想高性能事业部下了很大的功夫,与用户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我们的设计非常细致,比如在网络设计的细节上,等分带宽具有高可用性;就连机房设计上,我们过去设计的是“H”型,但当我们与用户沟通的时候,发现用户的机房是“一”字型,我们马上将方案设计改为与用户实际需求一致的设计。”
    
     正是因为这样的细节很多,才使得联想的标书比其他友商的标书厚很多。
    
     联想得以中标,正是因为贴近用户,能够完全按照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方案,并在研发的过程中与用户合作,提供本地化的服务。在研发过程中,为了能够尽快完成项目,联想自己编写性能优化的工具,使得调试时间大为缩短。在硬件部署上,联想也充分考虑到如何实现快速部署,比如走线设计上,长达6525.3米的线缆,没有按照通常的惯例设计成下走线,而是全部设计成上走线,这大大减轻了部署和维护的工作。
    
     在研发中,联想不仅仅是站在用户角度帮助用户设计,更与用户合作研发。根据用户在研发过程中不断提出的需求进行小的调整。肖利民说,用户提出在管理上以前用惯了LSF,对这个软件非常熟悉,希望也能提供LSF管理,联想在研发的过程中就将这一软件进行调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行业信息化、数据大集中、电子政务、中关村超级计算中心,甚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领域,都将是联想高性能计算的目标市场。
    
    
瞄向未来的品牌

    
     联想为什么要参与这一项目的竞标?按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的观点,这首先是联想自身发展的需要。2001年初,联想明确提出“向服务转型”与“向技术转型”。
    
     在服务转型方面,联想强调“让服务成为融入公司每名员工血液的DNA,服务客户的文化根深蒂固”,加强服务体系与服务业务的建设。在服务业务上,联想在IT服务领域全面布局,IT服务已完成战略规划,并形成了清晰的组织架构。
    
     杨元庆说,联想未来的价值在于服务。不同服务的计算要求是不一样的,因而联想在产品线的设计上,以及向技术的转型上,也充分考虑到服务对多种计算的需求。从终端的移动设备、PC,到后端的服务器、存储,联想在战略规划上无不涉足。而高性能计算机正是能够支撑多种计算的核心。
    
     按照联想对高性能计算的规划,高性能计算将来不会只局限于石油、气象、地震、数学计算、生物计算等领域,更多的是会面向商业计算领域,为商业提供服务。行业信息化、数据大集中、电子政务等这些领域,都将是联想高性能计算的目标市场。
    
     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能够将高性能计算产业化,而不能仅仅只是按照国家科研的项目进展来进行。联想研究院副院长杜晓黎对产业化作了阐述。产业化的前提是,要有更多的用户有着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大量的高性能产品的开发真正是以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高性能产品的开发更注重客户体验和需求,以重大的项目运作周期与市场周期为参照,而不是国家计划。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客户的需求和应用全面开展。这才是高性能计算大规模、产业化的标志。
    
     作为企业独立研发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深腾1800”从一开始就带有这种产业化的特征。从研发之初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完全按照用户的需求来进行设计和研发。高性能计算机的产品化和产业化更为复杂和特殊,不仅涉及厂商的研发和资金实力,还涉及到供应链、市场、渠道、用户、政府等多个环节和部门的协作。
    
     联想万亿次机的成功研制,不仅仅体现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更重要的在于开创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化的运作模式。
    
     推出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是联想全盘布局的考虑,更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走上推动IT技术进步的主战场。
    
    
不仅仅为了计算

    
     “深腾1800”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再是联想的高性能计算机。中国的高性能计算走向了商用,中国的企业已经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高性能计算。
    
     联想从贸易入手去实现原始积累,使自己具备了走“贸工技”发展路线的能力。2000年底,联想明确了技术驱动将作为联想发展的两个轮子中的一个,制订了从发展产品技术向发展核心技术过渡的步骤;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两级研发机构,继而大幅度地加大了科研投入的力度。一个当年以20万元作为资本的企业,现在做到每年5亿元的科技投入。
    
     柳传志说,联想向战略性、前瞻性的技术层次迈进,尽管这种迈进是极其小心的,但却是非常坚决的。
    
     联想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不是简单地为了计算而研发,这是联想全盘布局的考虑,也是联想作为一家企业推动IT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考虑。但联想作为一家企业,最显著的不同在于,联想要通过产品获得利润。联想追求利润的过程,就是提高产品、完善服务、开发新领域的一个正反馈的过程,是把技术变成生产力的过程,也是高科技产业化的过程。
    
     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更体现在联想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使产品线得以全面完善,使以“贸工技”起家的联想可以自豪地宣称开始靠技术挣钱,这无疑为中国IT企业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也标志着中国IT技术进步掀开了新的一页。
    
(编辑 林帆)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