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龙共舞 欧姆龙演绎中国攻略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2-09-17 00:57
![]() |
欧姆龙总裁 立石义雄 |
随着不久前欧姆龙电子部件(深圳)有限公司新厂区的提前竣工,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出与龙共舞、双龙戏珠的大戏正在缓缓地拉开帷幕。
作为欧姆龙公司现任总裁,立石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立石义雄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中心。立石来中国的次数很多,但为他的一个海外工厂一期工程的竣工专程来剪彩还是头一次,更何况他还把主管中国业务的公司高层领导悉数领来。看得出他不想把自己此次的中国之行简单的处理,他是想借此机会清楚地表明欧姆龙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欧姆龙的未来与中国紧紧的联在了一起。
立石义雄称欧姆龙在3年之内,将陆续投资5000万美元,预计到2004年将建成一座占地面积达53,000平方米,拥有4000名员工,可实现从继电器、开关、接插件、传感器等电子零部件、金属模具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制造基地,计划中的年度生产额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届时,它不仅将是欧姆龙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项目,也将成为欧姆龙在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家电子元器件生产厂。 欧姆龙深圳工业园的落成将成为欧姆龙全球布局中又一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棋子。
市场低潮
然而,由于制造业本身就是微利行业,再加上去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和“9.11”的双重打击,让欧姆龙在一瞬之间从天堂跌进了地狱。从年头开始公司的业务就一直处于警戒线的边缘。为了取悦资本市场,欧姆龙不得不轮番的使出裁员、削减开支、控制成本、降低售价等措施,但在无情的市场规律面前,这些MBA教科书中的经典招数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2001年欧姆龙的营业收入仅为5300多亿圆,较2000年的6000亿日圆,下跌了近700亿日圆。衰退把欧姆龙拖得身心疲惫,在此情况下,全球布点、规模扩张,追求最经济的效益成本,就成了欧姆龙的必然选择。
布局全球 规模经营
“用我们不断创新的制造技术,低廉的成本,灵活的方式,创造高时效的生产基地,一直是欧姆龙的既定策略。”欧姆龙电子部件(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作田久男说,“现在是个薄利时代,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务更是个薄利业务,如果不能形成规模经营的话,将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page]
事实上,在欧姆龙的25,000名员工中,海外公司的雇员人数已将近占了一
半。可以说,全球性策略是欧姆龙得以有今天的世界级规模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欧姆龙全球化策略的核心是低成本与就近原则。按照立石义雄的说法就是在客户身边建厂,使客户能更清楚地了解欧姆龙的品质和成本控制,这样客户才会更有安全感。
其实, 其用意远非这么简单。把工厂开设在成本相对较低并接近市场的位置,一来可以从本地采购原材料和电子零部件。而这种本地化供应体系又使欧姆龙能够大幅削减后勤成本、缩短对市场的反应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二来,也便于对上游配件供货商产品品质的控制,改善与供应商的沟通,提高产品质量。
在全球布局、规模扩张后,欧姆龙自称已达到了“全球一盘棋”。正是这种在全球关键市场上的存在,使得欧姆龙得以通过遍布世界的生产网络为客户提供所需的资源、技术和生产能力,实现效率的最优化。
作田久男称,欧姆龙从采购、制造、分销等各个环节都统一安排,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的统一、服务质量的统一。
中国攻略
在世界范围内,欧姆龙每年都会关掉部分工厂,同时又都会重开一些工厂。全球性的布点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切都取决于两个因素:最贴近客户和最低的成本。
“不适合的工厂就关掉,人员、设备都可以很灵活地转到成本低、市场好的地方。” 欧姆龙(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皆川泰平说,“此次在深圳新厂的生产线就是从日本关闭的工厂转移过来的。”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欧姆龙在中国的布局,其着眼点还是在于出口和在华的外国公司特别是日本公司。由于,目前日本电子厂商,特别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厂商的制造业务大部分都是在日本国内进行,其生产成本非常高,在巨大的经济驱动下,其生产基地向中国等低成本国家迁移已成为必然趋势,而这之中会有大量欧姆龙的客户存在。这也是欧姆龙近期一再加大对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记者在采访中却感受到了欧姆龙更深一层的用意,中国厂商将是欧姆龙下一个重点锁定的客户群。
其实在立石义雄与记者在谈及未来计划时,就在不经意间将华为说了出来。他说,中国将毫无疑问会成为世界的产品制造中心。同时,中国的生产厂家也将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进行更加透明的竞争,由此,中国的制造厂家对生产线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建设重心将从提高生产能力转移到加强产品质量上,从而也就形成了对生产设备的需求。而中国不断发展的手机等高精度电子产品制造商在PCB的检测上需要高精度的仪器,欧姆龙把其在血谱仪上的传感器技术转移到生产测试技术上来,将无疑会开创新的市场领域。 “这一产品已经在去年开始销售,今后这种技术新应用领域的开发将是各事业部研究的重要方向。” 立石义雄希望欧姆龙能够更多地开发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新的产品应用,而这毫无疑问将成为欧姆龙今后的发展方向。
加入WTO后,中国将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的说法已成为业界的共识。然而,像欧姆龙这样的元器件制造大鳄们迫不及待地涌入中国后,我们自己的元器件生产商们是否真的体会到了这种实实在在的压力。尽管现在我们的厂商拥有更熟悉国情、更熟悉市场和更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但他们在短期内还很难达到如欧姆龙这样的高度,主要是在规模上不容易与之竞争,而且在工业设计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及拥有的客户资源方面的差距,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迅速弥补。
然而,令立石义雄不解的是,一些中国企业只重价格,不重品质的作法。他说:“价格只是取胜的一种手段,而决不是唯一因素。仅仅只靠价格取得的优势一定是短暂的,企业要想有长久的发展就一定要注重对产品品质的保障。欧姆龙是绝对不会为了追求低廉的价格而放弃对品质的要求,我们绝对不会让一个不良产品流失入客户手中。
显然要想唱主角,中国的企业要学的还很多。
(编辑 林帆)
下一篇:后PC时代——芯片制造业投资谨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