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全球竞争力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 时间:2002-12-12 17:24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被世人称为“一枝独秀”。在最近召开的2002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的成就首先得益于政策的引导,其次是全球产业转移的结果。
    
     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要求,特别是对于开放度很高的电子信息产业而言,只有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其实,谈到竞争力,我们应该分清两个层次,一个是我们具有了什么样的竞争力,第二才是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局长、高级研究员邓寿鹏说,国际竞争力是基于比较优势和战略优势的。比较优势是基于资源的禀赋和要素成本,这是自然天性,我们难以改变;另外我们还有人为性的一些战略选择,这就是战略优势。战略优势基于战略选择和制度安排——改革开放就是制度安排。有了比较优势,再加上正确的战略优势,我们就可以形成国际竞争力。
    
     我们现在有什么竞争力?邓寿鹏把制造力、国际竞争力归纳为七条判断依据:技术前沿性、产业成熟性、需求增长性、人力供给性、市场化程度、国际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在这几个方面,需求增长性和人力供给性无疑是比较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若把中国内地的劳动力成本设定为1,则泰国是1.6,马来西亚是2.1,韩国是8,我国台湾是11,我国香港是14,欧美是20,因此从中可以看出,为什么有了产业的转移。
    
     我们在哪些产品上有竞争力?信息家电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讯设备制造业,这些方面我国都有比较好的强势,具有竞争力。彩电目前占世界第一,占国际份额的29%,性能是国际先进水平;收音机、显示器、电话机、视盘机都在世界范围内占有相当的份额。
    
     国际上不断对各国产品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力进行比较。比如,中国从2001年的33位上升到31位,韩国从28位上升到27位,马来西亚从29位上升到26位,新加坡、日本、印度等国家及一些地区的竞争力都在下滑,所以我们说制造业转移就使中国和东南亚竞争力处于上升水平。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该培养什么样的竞争力,怎么来培养竞争力。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魏杰认为,不管是哪一个产业,最终的载体都是企业,所以企业的问题是共性的问题。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目前来看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企业制度安排问题,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来自于制度的安排。企业制度安排有六个问题:企业产权制度问题、企业治理结构问题、企业管理结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问题、企业契约制度问题、企业人格化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企业文化的塑造问题。企业文化包括管理企业文化、经营性企业文化、体制企业文化。
    
     第三个问题是企业战略选择问题,它涉及五个内容:产业战略、市场战略、资本经营战略、要素战略、国际化战略。
    
     与竞争力有关的一个问题是世界制造中心。专家认为有两类制造中心,一类是成本优势的,一类是技术优势的。目前来看,我们无疑是第一类优势,即成本优势。要保持这个优势,依托中国的市场潜力,面向国际化走规模化道路是明智的选择。
    
     为此,邓寿鹏提出中国要建设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建设以当代电子信息前沿技术及创新团队为内核的,由若干体制合理、机制灵活、管理先进、效益突出的现代企业群落,通过地理的虚拟汇集,产生强大凝聚力、辐射力、竞争力的多元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产业基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局长陈淮的一段话令人深思: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说法,“活下去才是核心竞争力,赚钱才是核心竞争力”。这其实是陈淮跟很多专家探讨过,得到认可的说法。
    

(编辑 林帆)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