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图什么?
来源:企业管理 作者: 时间:2002-11-04 17:34
IT厂家推广信息化,图的是市场;那么作为信息化产品的使用者——众多的企业,出钱出力信息化,到底图什么呢?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这几年“信息化”这个词越来越热,政府带头吆喝,IT厂家积极跟进,媒体煽风点火,不少用户也挺身而做出榜样,鼓吹信息化为他们所带来的这样的、那样的好处。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信息化热潮,叫人热血沸腾,感觉国家振兴在此一“化”。
身处大潮,难免身不由己,随波逐流,为信息化全力摇旗呐喊,对那些“化”外企业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深信“公欲赢其利,必先信息化”。然而,在跟着叫嚷了一阵之后,不禁迷茫了起来:这“信息化”真有这么大的法力吗?更耳闻国外企业信息化失败者甚众,眼见不少国内企业并未因信息化而腾达。
扪心自问:IT厂家推广信息化,图的是市场;那么作为信息化产品的使用者,众多的企业,出钱出力信息化,到底图什么呢?思量再三,觉得企业信息化,所图者有四:
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三大要素,它们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企业里。而其中信息流是最难捉摸的。带有病毒的血液,会影响人的健康;不准确的数据,同样会侵蚀企业的肌体。比如说,由于订货单和出库单不一致,造成发货量与定货量不符,货发少了会造成客户不满,货发多了会给自己造成损失;给供应商的下订单的时间没算好,早了堆在库房里占压资金,迟了没法满足客户的交货期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确保数据的准确、及时,就是在保证企业体内血液的清洁、顺畅。
管理企业的数据,就像治理某条河流一样:首先要杜绝来自源头的污染,然后在主流流经的每个重要位置,对诸如水土流失、污水排放等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当数据进入企业的时候,我们要尽量使它是准确的;然后对每一个数据加工点进行控制,保证数据不会被污染。借助信息化工具,能够基本杜绝由于手工计算导致的错误;能够保证流经多个部门的信息的一致性,避免了由于对同一事物不同描述造成的混乱。
注意事项:
很多企业是在运营过程中,数据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才开始对数据进行管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诚然,信息化建设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数据的管理也会有先有后,信息化项目肯定是先去解决企业当前最急迫的业务问题。但笔者的建议是:与其当个忙碌的消防员,不如作个称职的防火者。在对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数据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先进行整体的数据管理规划,然后再根据重要程度、紧急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先解决哪部分数据的管理。
支撑企业赚钱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是技术吗?是资金吗?笔者认为是业务流程。企业是通过环环相扣的业务流程,把产品和服务变现成资金。在同等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情况下,不同的业务流程所产生的结果是迥然不同的。“以产定销”和“以销定产”是两种不同的经营思路,同时也是两种不同的作业流程,在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成为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利用成熟系统所蕴涵的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企业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乃至变革,对企业来讲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首先,企业级的信息化系统,覆盖企业内多个部门的业务,在确定上信息系统前,可以重新审视已有流程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其次,成熟的信息系统,都是某种管理理念电子化的体现。通过信息化,可以借鉴这些理念,规范制度、提升管理;再次,从咨询公司或软件实施商那里,可以了解业内其它企业的动态,不管是前车之鉴,还是成功楷模,以它山之石,攻己之玉,事半功倍。
注意事项:
流程梳理无疑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亮点,同时也是难点。它的难体现在:
第一, 如何定义流程的好与坏、对与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陋见: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能够支持企业业务模式的、可操作的流程,就是企业可以采纳的。
第二, 如何定义咨询公司或软件厂家在流程梳理中的角色?笔者认为,不管是咨询公司,还是软件厂家,他们所能够提供的,都只是梳理流程的操作方案和行业内的案例借鉴,真正要在企业内实现的流程,应该由企业自己来决定。
第三, 由于流程的变革,必然会导致企业内的人事变动、权利变动、业务变动,必然会遭遇方方面面的阻力。解决方法:领导层对内要团结一心、力排万难;对外要加强沟通,争取共识;贯彻要坚忍不拔、一推到底。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积累很多的信息,维护、管理这些信息需要耗费企业许多资源。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企业的资产,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呢?实际上,信息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只有把它变为知识,再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收益。
首先,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信息存储、管理、交流的平台,即知识管理的平台。这样既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又为企业进一步的信息应用夯实了基础。企业的领导可以每天看到自己所关心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以前可能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以报表的形式送到领导的手中。能够及时的获取数据,无疑会对领导的决策提供帮助。然后,通过制定多样化的分析模型,对企业已有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了解客户的购买规律,预测价格的变化,从而辅助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脍炙人口的啤酒与尿布的分析案例,就是对数据进行深层分析的结果。
注意事项:
进行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营造知识管理的氛围,让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都乐意和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思想。
数据挖掘建立在大量基础数据的积累上,它不仅对数据的数量有要求,更对数据的质量有要求。在评估数据质量好坏的因素里,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建立在错误数据基础上的分析,有可能会将企业带向成功的对立面,其危害性甚至大于没有数据。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修身”一节中的工作是多么重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今后的竞争,不再是企业甲对企业乙的竞争,而是企业群甲对企业群乙,甚至是产业链甲对产业链乙的竞争。企业间的合作、协同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理想的状况下,客户的需求及时传达至经销商,同时把经销商的库存信息实时地和供应商的生产计划进行有效的对应,并且触发承运商的运输安排。但是如何才能把两家或多家企业的具体运作有效的整合起来,如何协调上下游合作伙伴达到如身使臂的境界?信息化手段是实现这样目标的有效工具。
注意事项:
利用信息系统将多个企业进行连接,不仅涉及到企业间信息系统的集成,更牵扯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衔接,也许物料清单要变、生产预测要变、会计方法要变,甚至组织结构也要变。此外其它社会相关体系也会对企业的“亲密接触”产生影响:比如在线交易的法律法规是否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是否建立、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如何保障等等。
由此可见,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间的业务整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实施难度甚至远远大于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它决不仅仅是建立一个B2B网站那么简单,但不妨从B2B网站入手。毕竟,饭是一口一口吃的。
小结:
信息化建设终究只是企业发展所借助的有效手段,忽略其作用固然不利于企业,盲目的建设、把它作为万能的救世主也非常不可取。在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在充分论证后,按照客观规律去实施,才是正道。
上一篇:EMS供应商苛求OEM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