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三个和尚变成一个团队
来源:企业管理 作者: 时间:2002-11-08 18:52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何克服这种人员越多效率越低的现象?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你有没有参加过拔河比赛?有没有同他人一起帮助一个朋友搬家?这两项任务表面看起来似乎不同,但它们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起工作的n个人,他们的工作效率不是一个人单独工作时的n倍。原因是几个人一起工作时,总会有一些人“懈怠”。德国科学家瑞琼曼对不同规模群体的人在拔河时所施加的力量进行了比较:他发现一个人拖曳绳子时平均施加63千克的力量,然而在三个人的群体中,每个人所施加的力量会降到53千克,在八个人的群体中会降到31千克——比一个人单独工作时付出努力的一半还要少!参加工作的人越多,每个人的付出越少,这个现象叫做社会惰化。
在中国,也早就有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形象的总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有关社会惰化和文化差异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家不存在社会惰化现象,而在高度强调个性化的西方国家,社会惰化很普遍;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惰化与文化背景无关,东西方国家都存在着这一现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方面的研究。
有研究表明:在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家不存在社会惰化现象,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时要比单独时效率高一些,他们不仅不会“懈怠”,而且还会努力工作;而在高度强调个性化的西方国家,社会惰化现象很普遍。一项实验证明了这个观点——实验包括来自美国,以色列和中国的一些经理,每个经理尽最大努力地去完成一项“实务”练习,包括写备忘录,填表格,面试求职者等,时间限制为一小时。这些经理有的是单独工作,有的是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来完成任务,单独工作的人只需在完成的项目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即可,而那些在群体中工作的人,时间结束时要对他们的群体绩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如下:在美国的经理中,在群体中工作的个人绩效要比单独工作时低多了;而在有高度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和以色列,结果却正好相反:工作在群体中的个人绩效要高一些,他们在群体中不仅没有偷懒,而且更加努力工作了,他们是把群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然而与上述所做实验的结果相反的是:社会心理学家拉特纳等人发现,社会惰化并不是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产物,在强调集体主义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也同样存在社会惰化现象。
社会惰化是严重威胁组织绩效的一种潜在的因素,它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团队精神是相悖的。当我们这些万物的精灵还在呼吁团结合作时,来看看团队精神的代表蚂蚁的表现:一个蚂蚁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们能够将是他们体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从远处抬回“家”中。
由此看来,积极地采取措施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团队精神是克服惰化的有力法宝。
1.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义务。团队要使其成员清楚:哪些是个人的责任,哪些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并为其承担责任,这样的团队才是成功的团队,成员社会惰化的现象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2.使每个成员的付出得到鉴定。当每个成员的付出展现给他人看时,员工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因为他们害怕被别人察觉到自己在“懈怠”。
3.使工作任务更重要、更有趣。当一个人的工作被认为没有多大意义时,他们就有可能偷懒——特别是当他们认为上司不了解他们工作有多难时。
4.对那些为群体做出贡献的人给予奖励。例如,如果某个区域的销售人员超额完成了他们的销售目标,就给予他们一定奖励,这就使得员工对集体利益更看重一些,也因此增加了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群体的集体努力比任何一个成员的个人努力更有可能影响一个组织的成功。
上一篇:IC市场“因祸得福”适度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