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遭遇人才尴尬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 时间:2003-03-10 18:24
培养一大批高级蓝领已是当务之急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据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在全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只占3.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差甚远,而技师和高级技师更是凤毛麟角,只有100多万。“中国制造”的制造者们的技术素质状况,受到了“两会”代表的关注。
熊盛文代表说,当前我国的就业不仅面临着总量上供大于求的矛盾,而且同时面临着结构性的矛盾。一边是无技术专长的下岗工人再就业难,一边是企业高级蓝领紧缺,急需大量技智复合型的技术工人,高技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
江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孙菊生代表手里有一个统计数字:南昌市44家工业企业中,63%以上紧缺高级技术工人,39%以上紧缺中级以上的技术工人,企业紧缺的40种高中级蓝领几乎包括了所有技术性工种。上海、武汉、太原等产业工人居多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师“断层”现象。位于湖北的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全国就短缺60多万人。
凤凰光学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任捷代表认为,高级技工的短缺已成为影响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之一。
蓝领能否变“金领”?
江西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绍芳代表说,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下,激励机制不健全,一线工人技术水平再高,贡献再大,在工资、奖金、住房分配等方面都与干部存在着不小差距,再加上受社会世俗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愿学技术、当工人。这导致了技术工人队伍出现断层,技工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储备严重不足。
杨金槐代表说,在不少的企业里,技师享受的待遇开始相当于工程师的待遇,高级技师的待遇相当于高级工程师的待遇。一汽集团公司实行“非领导职务高层次人才”评聘制度,普通工人只要技术拔尖,就有可能享受到公司经理待遇。现在,有1196名一汽工人享受到了同高级经理、二级经理相同的工资、住房待遇,蓝领变了“金领”。熊盛文代表建议,企业应进一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人事用工与薪酬分配制度,构筑吸引、留住高级蓝领的机制,以此不断增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欲造产品先造人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去年10月正式启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这项工程计划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数量明显增加,在技术工人中所占比重提高3到5个百分点,其中中青年高级技工的比重达到30%左右,进而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状况。
这项工程提出,各地要根据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结合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等新技术产业领域,选择一些重点工业城市,实施若干高级技工培训项目。2002年首先启动机电高级技工培训项目,其他项目陆续发布实施。
(编辑 林帆)
上一篇:近千家台资企业扎根中山谋发展
下一篇:制造制造再制造 寻找IT市场后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