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联打出国际联盟底牌 英特尔带头递加入申请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 时间:2004-07-19 17:16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从WAPI到闪联,同为无线标准大战,国内企业开始学会从强制市场主导力向理性商业合作转变。
昔日竞争对手,一朝握手言和。这样的场面不但发生在普通的商业竞争中,在IT产业标准大战中也再次上演。《财经时报》从闪联标准工作组获悉,英特尔带头,包括松下、飞利浦、LG等多家跨国公司,已向闪联工作组递交了加入申请。
尽管闪联组织一再声称,闪联与英特尔等发起的DHWG国际标准并不冲突,但从各方面来讲,确实存在一定竞争。
“毕竟大家瞄准的是同一应用方向,不可能仅仅是相互互补。目前闪联宣传上强调互补,主要是为了自身一直提倡的与国际接轨,以及缓和国内与国际火药味颇浓的标准战。”一位专业人士说。
而英特尔本轮加盟闪联,可谓意义非同一般。
“从成立日期上,双方仅仅相差20余天,也可以看出,后成立的中国闪联组织对抗性态度相当明显”。
2003年7月,经信息产业部科技司批准,以联想、TCL、康佳、海信、长城、中和威、易达讯、公达、豪杰、怡恒发起和共同参与组成的“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简称“闪联标准工作组”)。
用简单的话来描述闪联的作用就是,整合消费者所拥有的各种电子设备,实现广电网、因特网和移动网的三网协同应用,使原本孤立,彼此不相往来的各种家电及IT设备实现联接。比如,当你轻按手机拍照按钮后,图像会自动传至彩电上放映,同时自动启动打印机,可以将满意的照片打印出来。
但实现互联互通显然并不是闪联组织成立的惟一任务,有相当多的业内人士认为,与WAPI、HDV等标准一样,闪联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跨国公司设置中国标准门槛,不使国内企业陷入“标准”的“特洛伊木马”困境。
就在闪联宣布成立的20多天前,2003年6月,17家重要的PC厂商及消费电子产品厂商在美国旧金山宣布,启动非营利性行业组织——数字家庭工作组(Digital Home Working Group,缩写为DHWG)。DHWG最初由英特尔和索尼构想,之后获得微软、诺基亚、HP、IBM、Thomson等公司支持,所实现的目标与闪联无二,旨在找到一种使家庭中数字设备之间更容易共享数字内容的途径。
DHWG与闪联共存,由此拉开数字家庭标准化大战的序幕。
在无线标准争夺上,还有一场几乎在同一时间进行的“WAPI Vs。 Wi-Fi”之战。更为关键的是,在这场标准争夺中,中方面对的也是以英特尔为首的“国际联盟”。
2003年5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WAPI标准;同年12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自2004年6月1日起,对无线局域网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这在国际范围内引起很大争论,进入2004年,争论进一步升级转化为争斗。
所有的一切在中美两国的商贸谈判桌上峰回路转:只有不到40天时间就要问世的WAPI终于胎死腹中。4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中美商贸联合委员会(JCCT)第15次会议上传出消息,中方代表团在IT业界广为关注的WAPI问题上做出承诺:不在6月1日强制推行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WAPI,并把该标准的执行日期无限期推迟。
热心于推行WAPI标准的人们抱怨说是国家放弃了WAPI。但从更为专业的角度看,“WAPI之死,死在自身”。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技术标准的建立,一般由产品引导,最终依靠市场占用达到标准建立完成,而很少出现一开始没有产品的情况下,依靠组织建立所有标准并最终逐一执行。
国家标准审批部门周先生告诉《财经时报》:“与WAPI强制标准不同,很多国际IT巨头都是先推产品,得到消费者初步认同并拥有一定市场份额后,再通过行业协会,如Wi-Fi联盟,将其转化为行业标准,即先有市场后有标准。而WAPI标准建立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市场产品,相反押宝在国家强制政策上,是其最大的死穴。”
而闪联组织从一开始就相当温和,甚至与对方阵营一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料显示,DHWG成立之初,联想就是其中的支持成员,而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中国闪联队伍中的国际力量加强,两组织成员有同一的可能。
闪联标准组组长孙育宁一再对外表示,与国际标准兼容已作为整个标准组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闪联从成立之初就一直保持与国际标准组之间的合作与接触,通过近一年工作与国际上一些著名标准组织建立起了合作关系。“目前闪联并没有出现与WAPI与国际标准不相兼容的状况。”他说。
进入2004年,闪联一方面得到了国内企业的支持,先后吸纳中国电信、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加入,使成员达到23家。 “方正、UT斯达康、新科等企业也已明确表态支持”。
另一方面,闪联组织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DHWG联盟企业有可能全线主力加入进来。有人甚至认为:“WAPI倒下后,闪联组织选择了一种体面式的倒戈,最终英特尔通过这样的方式,接管了闪联。”
但闪联方面对此不以为然,知情人士对《财经时报》分析说,从个人理解,“标准意义在于让更多的群体接受,如果吸纳国际力量就是倒戈,那么就违背标准的真实含义。以WAPI为例,以设置障碍为出发点的标准,是很难被市场接受的。”
由于得到国际技术上游企业的支持,闪联有望进一步贯彻标准。《财经时报》从新科、夏新、TCL电脑、联想手机等厂商获悉,目前大部分“闪联”企业在相关产品应用开发上,大部分处于观望态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市场强主导力。DHWG加入被认为是闪联有望成功的关键一步。
“如果闪联标准最终获得成功,将是国际合作路线对强制政策路线的成功,因为普遍认为,强制政策不能帮助中国实现标准市场的胜利。”这位知情人士说。
从WAPI到闪联,同为无线标准大战,国内企业开始学会从强制市场主导力向理性商业合作转变,闪联发起的本轮标准战役,让人们拭目以待。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