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制造供应链追求“零库存”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 时间:2004-07-13 18:41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摩尔定律的驱动,供需及价格的瞬间波动,使得半导体像一个奇怪的动物,瞬息万变、变化无常。
“DELL可以做到一年清仓36次,而国内库存积压严重,甚至几年不清仓,最后库存产品变得一文不值。同时元器件供应吃紧时,关键元器件又不能及时拿到货。”中国电子企业协会采购分会常务副会长兼中电网总裁赵蔚扬博士表示出极大的惋惜之情。
“与国外OEM厂商相比,我国OEM厂商在三个方面比较欠缺。一是,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二是,供需平衡有差距;三是,采购手段相对落后。”赵蔚扬博士分析说。
信息化没有沟通就不是真正的沟通,而缺少标准就没办法进行沟通。国外OEM厂商十几年前就使用了ERP数据信息系统,他们的水平和普及率基本都达到了90%,而在我国企业内部还不到10%。
国外四百家厂商(包括半导体、PC厂商及软件提供商)共同提出了RosettaNet标准,它不但是软件、格式的标准,同时也提供了贸易之间、数据交换之间的标准,以及合同滚动式的预测等。
我国信息交流不畅,缺乏可信的中间市场,库存积压元器件消化处理环节空缺。据统计,我国电子企业库存积压元器件原值已经高达400多亿元人民币,一年时间就能下跌50%-70%,最后可能就一文不值。
同时,手机产量的持续增长使手机零部件市场出现供给紧张,LCD显示器、晶体振荡器、LCD连接器和控制器的短缺,成为国内手机企业的发展障碍。
传统以价格为主的采购方式越来越不适合新阶段的发展。而国际上有先进的采购技术,如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采购,不只是考虑价格,他们采取综合考虑的结果。
一个令业界头疼的问题是,不但手机厂商对市场无法掌握,供应商也看到风险,用量高、变异大成为一个基本特征,使得供应商既想供应又害怕变化。面对库存、短缺的挑战,手机及元器件厂商应该何以应对?赵蔚扬博士主要谈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形成手机产业上下游良好的联盟,创造一个协调发展的环境。
二是对手机解决方案发展趋势,有个透明度了解。设计一个芯片最快也要6到9个月才能完成,应该对下一步元器件发展趋势、对正在发展的技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提高透视度,应该及时了解运营商、信息产业部相关规划,并能分析和预测一两年后的市场。
三,供应链很关键。特别是面临半导体周期变化迅猛,手机厂商需要对供应链有多层次的分析和把握,以应对如闪存等关键元器件的供应短缺。
四是有效应对库存及短缺。现在仍然存在信息孤岛,国内没有真正使用ERP;标准方面,与国际接轨,采用RosettaNET等国际统一标准。
赢利空间越来越小,手机企业迅速趋向整顿、改组。一两年的时间内,大多数小企业要面对出局,将只有五六家能在市场上生存。
那么国内的手机企业靠什么活下去?能活多久?
赵蔚扬博士认为主要有几个决定因素:“一是看品牌,手机是一个外观型的产品,但发展下去,很多人会越来越注重品牌。二,对于贴牌企业,如果利润很低,除非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一般取决于其有没有真正的研发能力。三,怎么应对物流和生产问题,手机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共同购买生产线,应对市场急剧波动带来的风险,创立自己的EMS基地。”
“零库存”是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理想境界。
对于RosettaNet标准,中国现在还不是很了解,很多情况下简单的看成就是价格的竞争,链供应大大落后。而在周边国家,如新加坡、菲律宾、韩国等都已经用RosettaNet标准将上下游串起来。
Intel去年开始已经100%使用RosettaNet标准,Nokia能赚钱也是使用了RosettaNet标准,管理非常成功。DELL成功一靠直销,二靠库存管理。
不走国际化标准的道路,中国企业很难进入到国际竞争当中。牟取暴利的阶段慢慢的成为过去,如果没有国际化标准,整个整机企业肯定会落后,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
中电网支持的平台E-hub全部采用RosettaNet标准,通过此平台,零部件厂商可以发布信息,了解市场需求,并能与国外客户进行交易,参加到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来。
近期,中电网还将组织一个会议,专门研究供应链如何从各个层次沟通系统,提高电子企业竞争力。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
下一篇:手机射频芯片发展最新趋势及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