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中国高科技企业心中的“痛”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3-09-23 17:31

     (华强电子世界网独家报道) 跟工程师朋友谈心时,他们总会经意或不经意地提起中国自主研发的瓶颈问题,肺腑之言,语重心长,虽难免有偏激之处,却能令人由衷地感动、警醒。
    
     “没有来路,没有出路”,是一名经历丰富的工程师做的总结。“来路”即资金,“去路”指市场,前无来路,后无出路,真可谓“双重绝望”。
    
     自主研发不单纯是个概念,它背后揭示的是深刻的利益问题,如果说是为了所谓民族产业的兴盛而大肆投入研发,这让人怎么听都觉得不诚恳。
    
     首先,自主研发某个产品,必须研制出包括测试、应用的一系列软件、硬件,整个系统所耗费的资金,几百万美元乃是小数目,动辄就可能上千万、上亿美元,除了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试问哪家中小企业敢轻易涉足该领域?目前国内只有像华为、中兴、长虹这样的大企业才能够进行自主研发,而且,其动作也备受限制,一般偏向于将可编程器件转变为ASIC,以节省经费。至于一些科研机构(比如开发“龙芯”的主),虽说有国家拨款资金不愁,但其产品的功能不敢恭维,市场前景更是渺茫。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加工工艺。由于国内基础加工工业底子差,在蚀刻、光刻、微加工、激光技术、甚至硅圆本身品质(纯度)等方面难以达到要求,因此国内的大公司多数只能提供设计,而具体实现则交由国际大公司制作。“而且,我去一些工厂参观过,许多工人的素质很差的,工作态度也不好,”他说。
    
     员工素质欠佳,工作不够敬业,不但是个普遍现象,且责任并非只由员工承担。许多规模不大的企业为了节省费用,让员工辛苦加班的同时却给相对低的工资,而且管理非常严格,让员工不堪重负。甚至于有些企业节省费用做法过激,不惜杀鸡取卵损害技术力量,工程师干到3、4年就纷纷离开(至于是留不住人,还是不想留人,则不可得知),大量招进应届生以填补空缺。这些新手们技术水平和经验跟不上,在缺乏前辈指点的情况下,往往偷懒,不加思考、不深入理解便照抄原来的方案、设计,结果,抄出的方案问题百出……
    
     “我恨透了中国人的做事方法,我跟日本人和德国人都共事过,世界上最认真的两个民族,对比国人,只能是悲哀……”另一位工程师在谈话中,将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明白,他如此“刻薄”地评价国人,其实是恨铁不成钢。
    
     总体说来,国内的自主研发还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处理器、编译系统、操作系统等,基本上都是别人的,也就是说,关键技术还是掌握在别人手中。归根结底,是为什么?资金、市场、加工工艺,还是工作态度?每一条都教人无法忽略。
    
    

(编辑 穆)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