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12寸厂投产 同业认为欲转做晶圆代工尚早
来源:天极网 作者: 时间:2004-09-28 17:20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中芯国际首座12寸厂25日于北京正式量产,象征着中国大陆半导体技术迈向新的里程碑。不过台湾业界人士指出,这充其量只是动态随机存取储存器(DRAM)厂,在缺乏客户以及技术支援下,中芯的12寸厂要跨入门槛较高的晶圆代工,可能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业者指出,中芯的12寸晶圆厂,是专为英飞凌与日本Elpida Memory生产DRAM而设,定位与台湾的力晶、茂德相同,与台积电、联电为诸多客户,代工包括可编程逻辑元件、绘图处理器等逻辑产品的服务领域大不相同。一般认为,晶圆代工厂的进入障碍较DRAM厂高出相当多。
联电认为,“12寸晶圆厂的产出量大,但中芯没有相关的逻辑制程技术,又缺乏足够的大客户可以填产能,只好找需要标准制程的DRAM充数。”
台积电人士更明白表示,晶圆代工与DRAM是两回事,“就像卡车工厂不可能拿来制造轿车一样。”
中芯与Elpida Memory是在去年底签订长达五年的DRAM供应协议,中芯将以12寸晶圆厂生产Elpida设计的DRAM芯片。
中芯执行长张汝京日前表示,位于北京的12寸晶圆厂,至年底的月产能将达3,000-4,000片,明年底可达1.5万片,初期将采0.11微米制程,明年更将以90纳米量产。
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以晶圆代工厂为定位的中芯,让12寸晶圆厂专事生产DRAM,应该是产业现实环境与公司发展策略妥协下的产物。
台积电与联电相关人士就称,中芯手中光有12寸晶圆厂,但却没有逻辑代工的客户,拿去生产DRAM是不得不为的策略。
荷银证券研究部经理李懿薇也表示,“12寸晶圆厂的学习曲线长,需要代工的逻辑产品种类也少,连台积电与联电的12寸厂都填不满了,客户怎么也不会想到中芯投单。”
宝来证券专案经理陈立伟则认为,中芯以标准型DRAM冲量,让员工有运作12寸厂的经验后,再慢慢寻求转型,这样的做法可以接受,毕竟“存在就有希望。”
虽然中芯让12寸晶圆厂生产DRAM,但业者均认为最后还是会转做晶圆代工,只是必须克服不少难题。
目前也替Elpida生产DRAM的力晶半导体副总经理谭仲民表示,做DRAM就像印钞票,产品标准化,追求的是最先进的制程,最低的制造成本。但晶圆代工则必须面对多元化的产品,不同的制程技术,生产线的安排不同,就连工厂的管理方式都不同,力晶八寸厂转做晶圆代工即面临相当多的挑战。
曾经为客户代工内存产品的联电也承认,要同时兼顾逻辑产品代工以及DRAM生产的难度很高。联电比喻,“一个是做吐司面包,一个是做蛋糕,需要的烤箱与器材都不一样”。这也是为何联电放弃内存代工业务,专注在晶圆代工的原因。
台积电人士则推论,中芯在规划12寸晶圆厂时,应该已经想好未来会转做逻辑产品,只是DRAM与逻辑产品的制程很不一样,所需设备也相当不同,未来中芯12寸厂转型时,势将面临必须舍弃部份DRAM制造设备,新添逻辑制程设备等造成生产成本大增的问题。
业者异口同声地指出,中芯12寸晶圆厂欲转做逻辑代工,“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