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良:TD不会有致命性问题 但需不断改善细节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 时间:2008-07-08 18:26
中国移动的第二批终端招标结果刚刚公布,20万部的采购量给了更多手机企业挤进试商用阵营的机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李进良一直在为我国TD-SCDMA(简称TD)产业摇旗呐喊,他曾经强烈呼吁运营商要增加TD终端的采购量。第二阶段的TD终端采购情况是否令这位专家满意?他对TD终端有哪些具体要求?他勾画中的TD终端发展蓝图是怎样的……在TD终端二期招标结果公布之际,《中国电子报》记者独家采访了李进良高级工程师。
最好明确终端采购规划
记者:您认可目前运营商的终端采购步伐么?是否需要再快一点?
李进良:我曾经表示过运营商对TD终端的采购力度不够。不过目前,这一情况在好转。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明确中国移动为TD的运营主体,中国移动也作为一个成员,正在加入TD产业联盟,从而结束原来制造和运营两边脱节的情况。尤其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会议要求大力推进TD商用测试后,很多方面的信息都表明,各方面的行动都在向着有利于TD发展的方面走。例如中国移动已经明确第二期终端招标采购手机20万部,比原来增加了一倍。我想这只是一个开端。
TD终端产业曾经出现过运营商担心TD终端和网络不稳定,不敢采购太多终端怕积压,而制造商看到中国移动给出的信号不是很强烈,又不敢备货的情况。但现在形势在转变,我认为这种转变暂时不会有太大的突变,例如原来猜测的奥运会之前一下采购200万部终端,但至少是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终端厂商看清形势,积极做好产品的储备,以便更好地抓住机遇。
从个人感情来讲,我希望中国移动对终端的采购步伐更快一点,最好数量更多一点。应该说目前TD终端的款数已经不少了,通过入网检测的有38款。可以算这样一笔账,就算采购20万部手机,每款手机平均只能分到不到6000部的中标量。而终端有个特征,就是没有10万部的量级很难组织生产,企业在采购、开模上也很棘手。所以,我希望采购数量更多一点,38个款式的终端都能有订货,都有接受考验的机会。
当然,运营商的思路也是可以体谅的,怕采购数量多了不能用导致压货。我想,这是中国自主创新必须迈过去的坎,需要大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运营商不断做好网络优化,终端商不断改进产品,两方面共同配合,早一点快一点迈过去这个坎。
一方面,我们期望中国移动能够更大规模采购,另一方面也需要终端厂家看清形势,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我认为,最理想的是中国移动对终端采购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如果现在能针对网络的支持能力提出一个到年底的明确的采购计划,对第三期、第四期采购有初步的规划,产业界心里就有底,就可以朝这方面努力。今天的20万部是奥运会前要满足的数量,我希望随后还有目标,比如针对后续的残奥会。中国移动是指挥棒,终端企业要根据指挥棒考虑如何符合要求。
网络优化是当务之急
记者:从产业链看,您认为TD终端产业目前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李进良: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中国移动把TD网络搞好,加快速度进行网络优化。
中国移动经过13年的不断优化和扩容,已经搭建成全世界最好的移动通信网络,基本做到无缝覆盖,到哪里都能有信号。而TD是一张全新的网络,又有这么好基础的GSM网络进行比较,TD的网络覆盖工程确实很艰巨。
目前TD在大城市的站点铺设只有原来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40%。按道理,TD的频率高,基站覆盖范围小,要比GSM站点多才行。所以目前最根本的问题,必须尽快补站,首先要把网络搞好。在北京,首先是要把和奥运会有关的场馆、宾馆、马路的覆盖搞好。虽然离奥运只有40多天,但我相信会有很大的改进。以前我家里的TD信号不好,但就在这几天,信号好了,说明进行了补站。中国移动王建宙总裁表态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要千方百计把TD做好,我想我自己就感受到了。
网络优化做好了,很多手机感受到的问题也能有所解决,比如电池待机时间短的问题,其实是网络的问题,网络不好,手机一直在搜寻网络,把电池能量消耗掉了。网络好了,有利于终端企业更明确地找到手机产品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也很关键。我们现在的TD手机都是双模的,适应TD、GSM两个网络。如果TD网络不好,手机会自动转到GSM网络上,但如果已经在GSM网上了,却不能再自动转回到TD网络上,而是需要关掉手机,重新启动。也就是说双模手机不支持自由地互操作。据我所知,中国移动和有关企业目前正在努力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一旦解决,我认为很多问题就不会那么突出了。
因为,如果TD网络信号不好,转到GSM网能弥补信号的缺陷,而等到有了TD信号后再转回来,用户可以享受TD收费相对便宜的优势,这样用户的怨言会少一点。此外,这一问题解决好了,对中国移动来说还有一个绝妙的机会,就是可以预订一批高端TD双模手机,送给现有中国移动的GSM高端用户,并且采用携号转网的方式将其引到TD网,这样GSM上的高端用户马上就会变成TD用户。因为对这些用户来说,只是多了TD功能,可以进行视频电话、高速上网等等,照样享受GSM的原有功能,其他没有任何损失。采取这个措施后,中国移动的高端用
户就不怕流失,而等到这部分高端用户稳定后,随后所有的GSM用户,都可以通过双模手机转过来。
终端企业应合力补缺
记者:您对TD终端目前在各种试商用中表现的情况如何评价?是否能符合大规模商用的需要?
李进良:我认为终端也需要改进。我试用了比较多的TD终端,举几个例子说一下终端的问题。我遇到过在同一地点,甲公司的终端容易连上网,而乙公司的产品就不容易连上网的情况。当然,它们作为入网检测都是合格的,但要满足实际的应用,还有差异。还有一个例子,我和另外一个专家,分居广州、天津两地,我们进行了上百次的可视电话测试,总遇到不是他看不见我,就是我看不到他的单边视频电话的情况,最后终端软件升级后,就可以了,说明这是手机本身的问题。
再比如说,有的TD手机直接用线连上电脑就可以作为“猫”上网,有些则不行,而有的有这个功能,但安装很麻烦,非得工程技术人员不行,还有的上网过程中会自动断网。
这说明目前的TD终端是有差异的,而且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但这些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试验,只要认真对待,都可以解决。
从现在的试用情况看,我特别希望TD产业联盟能把终端厂家组织起来,彼此学习优缺点,用人家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发展到这个阶段,TD已经不会有致命性的问题,但有些细节问题,会在不断使用中暴露,需要改进。而我们希望,改进的步伐能更快一点,因为我们面临在奥运会前应用的特殊使命,所以需要终端厂花更多力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停止G网 大力发展TD
记者:如果给我国TD终端发展画一幅蓝图,您会如何描绘?
李进良:我始终有一个畅想,如果上述网络互操作问题解决了,终端界尤其是国产手机界能否考虑从某个时间点开始,比如今年年底,把GSM手机停下来不再生产了,而是大力度投到TD GSM的双模手机上。这样TD终端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就会越做越便宜,而中国的终端产业界,就会完全转到一个新的市场来,就不是完全在GSM上与国外厂商进行拼搏。这是我对TD终端蓝图的一个考虑。
如果这样,TD芯片企业肯定就会大力做第三代、第四代的终端芯片,支持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SUPA(无线侧上行链路增强技术)的TD手机都会出现,TD手机的速率会越来越快,这是我对TD终端蓝图的第二个考虑。
另外,一些企业正在加紧发展商用化手机电视的TD-MBMS技术,也有企业在把广播方式的手机电视技术TMMB和CMMB与TD终端芯片捆绑,希望在奥运会前能有成果出来。不管哪种,都是TD手机对视频应用的很大支持,这是我对终端蓝图的第三个考虑。
有了上述三点,TD终端就更加百花齐放了。TD终端光明的前景还是很值得我们期盼的。
上一篇:李善友:酷6闯过8道生死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