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郭亮:本土IC公司的应用创新
来源:电子创新网 作者: 时间:2008-12-08 18:48
![]() |
简历
郭亮,男,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现任上海源赋创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个人拥有多项IC设计专利。
1999-2000年 在复旦微电子公司担任销售部汽车电子副经理职务
2000-2002年在方圆微电子有限公司担任产品市场副总经理职务
2002-2005年在美国BCD半导体公司担任产品市场经理职务
2005-目前,在上海源赋创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职务
解读CBC的创新DNA
“今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3000万,净利润就1000多万,而去年我们的销售收入才1000多万!”上海源赋创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亮在接受电子创新网总编张国斌独家采访时表示,“现在大家都在说遭遇冬天,,可我们的感觉还不是很明显,我们的产品销售情况良好。”
上海源赋创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CBC),2004年成立,当年就实现收入平衡。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并获得上海市信息委和上海市科委的汽车电子类专用IC专项资助金,以用于汽车电子IC的开发与生产,公司开发汽车用传感器已经在本土汽车上大量使用。回顾近4年的发展历程,郭亮分享了源赋创盈在IC创新方面的一些经验。
一、高举高打,应用创新
2001年以后,随着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本土IC设计公司迅速崛起。鼎盛时期,中国有本土IC设计公司近600家,但是随着半导体市场化的深入,不少本土IC设计公司倒闭,进入08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危机波及,很多本土IC设计公司更是艰难度日。同样根植于大陆市场,为什么CBC可以在逆境中保持高速发展?郭亮指出:“对于本土IC设计公司来说,开局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活下来。当初我们在成立CBC的时候,我们想的首先选定不是大家扎堆的领域,所以我们确定了汽车传感器领域,而不是大家都一窝蜂上的手机、MP3、MP4消费领域。我们进入汽车传感器领域,属于高举高打,因为这个领域对元器件的要求非常苛刻,我们认为,如果能在这个领域生存下来,再进入其他领域就容易多了。”
众所周知,汽车电子是个变化比较缓慢对供应商产品指标要求非常严格的领域,因为元器件的性能直接关乎人的生命,所以很多汽车制造商不愿意接纳进入的玩家产品。对此,郭亮表示:“我们给汽车制造商传达的是高性价比的概念,就是,我们的产品性能一定和同类产品性能相当甚至超出,但是价格一定比同类产品便宜,这样厂商一定会动心。”“另外,我们学习国外元器件公司的做法,在提供产品样片的时候,将厂商需要的详细测试参数、技术指标、数据文件等提供给他们,是非常规范标准的做法,他们一测试,发现我们的性能真的很好,价格还便宜,所以就愿意试用。”以这样的方式,先和本土汽车厂商如奇瑞、上汽等合作,然后逐渐进入外国汽车品牌厂商中。
“当然,我们的产品需要创新,但主要是应用方面的创新,不是革命性的创新。”他补充道,“如何应用创新呢?因为我们国家传感器技术基本和外国相比落后30年,我们首先开发的产品就是瞄准国外90年代初的产品,但是,我们不是模仿,而是针对这样的产品做应用创新,就是针对目前汽车电子的需求,在应用上功能上进行创新,这样既符合了厂商的需求,也和以前的产品形成了差异化。”
二、找最强的竞争对手比拼
俗话说“柿子找软的捏”,这是一般人的思维方式,进入一个新领域,先找不是很强的竞争对手,打败后站稳立足点然后图谋发展。可以对CBC来说,却选了另外的模式,就是“找最强的竞争对手比拼。”
“这样做的好处是起点高,利润空间大,不会让自己先陷入价格战的泥潭。”郭亮解释说,“当初,进入汽车传感器领域,我们找的竞争对手就是Melexis以及日本一些厂商,在成功进入汽车电子领域以后,很多人建议我们进入消费电子的电源管理产品,说消费电子的LDO量非常大,不用劳神轻松可以做到上亿的出货量,但是我们还是没有选择进入消费电子。”
CBC最后的电源管理芯片瞄准的是电脑主板市场,“消费电子领域,例如手机,联发科、英飞凌等都自己做PMU或者把这些进行集成,所以我们判断进入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在缩小。”他表示,“我们为什么会进入电脑主板领域呢,因为intel/AMD不会自己去做电源管理的东西,所以这个发展空间相对大些。而且我们瞄准竞争对手是LTC、TOREX等公司,这样我们起点就比较高,而且避开了和其他厂商的扎堆。”
目前,CBC的电源管理IC以高性价比策略已经敲开台湾主要电脑主板商大门,在BenQ等品牌电脑上被验证采用。“如果我的产品在电脑上应用的很好,那在消费电子产品性能怎么会差呢?消费电子产品的电源管理环境要比电脑宽松多了。这也是高举高打的好处。”他特别指出。
三、企业文化,人尽其才
不管是高举高打,还是找最强的竞争对手比拼,都离不开企业人才的支持。“创新是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和激励的。”他指出,“在我们这里的IC设计工程师可能收入要比别的公司低点,但是大家干的很舒心,自最初的数人创业到目前的50多人规模,我们公司除了离职的sales外,很少有研发人员离职,即使有,在离职后,又回来了。因为他觉得我们这个环境非常宽松人性化。”
是什么样的环境留住了人才激发了创新呢?
“首先,我们对人才充分尊重,公司创办4年来,遇到什么事情,大家都是平等的商议,没有等级上的差别。”他解释,“另外,就是让人才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我们这里也有海归,但是都没有保留自己的绝活,把自己的经验都传授给了本土工程师,所以,本土IC设计工程师发展的很快,有个毕业才3年的IC设计工程师,现在已经独立完成了2个项目,而且完成的非常好,产品质量都达到了要求。”
四、公司战略“看到3年后的事情”
企业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制订未来发展战略上,很多本土公司选择的是“哪里热就进入哪里”的策略,但是CBC不一样。“我们在制订战略的时候,看的是‘3年后的事情,3年后的热点’这样,不至于让自己因短视而陷入危机,比如,大家现在都在做600mA的DC/DC,结果上半年还可以,下半年手机MP3市场疲软,很多公司一下就陷入了危机。”他举例说,“我们在确定产品定义和公司战略的时候,多考虑的是未来发展。”
在产品定义方面,他指出不能在产品定义时只盯着目前竞争对手的产品,这样在你刚开发出来后,竞争对就推出了下一代产品这样你始终落后,“我们要判断竞争对手的未来产品是什么样,在终端需求是什么,这样不至于让自己总是落后于人。”他补充。
在战略方面,更要有远视,“以我们现在制订的战略为例,我们考虑的是3年后用户会用什么?什么产品会流行?2000年的时候,每个人会拥有一个手机,这激发的一个大的市场,2003年的时候,消费趋势是每个人拥有一个MP3和DSC,这也激发对了一个大的市场,现在,2011年的时候,每个人会拥有什么呢?”
他认为届时大家都会拥有一个Notebook,笔记本电脑?对,但是那时的笔记本电脑不同于现在的,首先是非常便宜,大概199美元或者就是99美元,其次是轻便小巧,没有显示屏,可以随时上网,你可以借助目前随处可见的电视、显示屏做为显示用。这样的笔记本配置很简单,可以上网,做一般的文字编辑。“目前商务人士总是拎着很重的笔记本,到时不用这么辛苦了,可以带个很轻便的本本旅行了。”他补充道。“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针对这样的未来应用来开发产品,这样就能切合市场需求。”
对于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迁往中国的现象,他表示非常高兴,“最起码,我们可以更近距离的学习人家和交流了。”他乐观地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