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电路中多年的第四类元件:忆阻器
来源:慧聪电子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1-19 07:00
两篇时隔三十七年的论文
基础电子学教科书列出了三种基本的电路元件: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现在随着第四类元件的发现与证实,传统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
早在197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华裔科学家蔡少棠教授就发表了题为《忆阻器:下落不明的电路元件》的论文,论文指出,除电容、电感和电阻之外,电路中还应该存在第四种基本元件——忆阻器。这篇论文提供了忆阻器的原始理论架构,推测电路有天然的记忆能力,即使电力中断亦然。概括来说,忆阻器是一种有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通过控制电流的变化可改变其阻值,如果把高阻值定义为“1”,低阻值定义为“0”,则这种电阻就可以实现存储数据的功能。不过这一发现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因此,就像这篇论文的标题一样很快就“下落不明”了。
一隔近40年,忆阻器的存在一直无人去证实。直到去年,来自惠普实验室下属的信息和量子系统实验室的4位研究人员,证实了忆阻现象在纳米尺度的电子系统中确实是天然存在的,他们以《寻获下落不明的忆阻器》为论文标题来呼应蔡教授的预测。在这样的系统中,固态电子和离子运输在一个外加偏置电压下是耦合在一起的。这一发现可帮助解释过去50年来在电子装置中所观察到的明显异常的回滞电流—电压行为的很多例子。
研究人员表示,忆阻器器件的最有趣特征是它可以记忆流经它的电荷数量。蔡教授原先的想法是:忆阻器的电阻取决于多少电荷经过了这个器件。让电荷以一个方向流过,电阻会增加;如果让电荷以反向流动,电阻就会减小。简单地说,这种器件在任一时刻的电阻是时间的函数———或多少电荷向前或向后经过了它。这一简单想法的被证实,将对信息技术科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忆阻器将变革存储方式
科学家指出,只有在纳米尺度上,忆阻的工作状态才可以被察觉到。忆阻器最简单的应用就是构造新型的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或当计算机关闭后不会忘记它们曾经所处的能量状态的存储芯片。电脑会回到你关闭时的相同状态。同样原理,忆阻器可让手机在使用数周或更久时间后无需充电,也可使笔记本电脑在电池电量耗尽后很久仍能保存信息。忆阻器也有望挑战目前数码设备中普遍使用的闪存,因为它具有关闭电源后仍可以保存信息的能力。利用这项新发现制成的芯片,将比目前的闪存更快地保存信息,消耗更少的电力,占用更少的空间。概括一下忆阻器的应用前景:如果忆阻器够快,那么DRAM、Flash进博物馆;如果忆阻器成本够低,那么温彻斯特硬盘就得进博物馆。
- •艾迈斯欧司朗先进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助推动物健康管理2025-07-18
- •东芝推出输出耐压1800V的车载光继电器 -适用于800V车载电池系统-2025-07-18
- •打通边缘智能之路:面向嵌入式设备的开源AutoML正式发布——加速边缘AI创新2025-07-17
- •Cadence率先推出业内首款LPDDR6/5X 14.4Gbps内存 IP,为新一代AI基础架构助力2025-07-16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Qualcomm和Thundercomm产品的AI电子围栏方案2025-07-16
- •艾迈斯欧司朗荣膺OPPO 2025年度“最佳交付奖”2025-07-16
- •Vishay推出PLCC-6封装RGB LED通过独立控制红色、绿色和蓝色芯片实现宽色域2025-07-16
- •罗姆与猎芯网签署正式代理销售协议2025-07-15
- •安谋科技CEO陈锋:立足全球标准与本土创新,赋能AI计算“芯”时代2025-07-11
- •Arm 技术助力《国家地理》探险家绘制地球海洋图景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