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hone 4带动强化减薄玻璃成趋势

来源:网易 作者:华强手机制造网 收编 时间:2010-09-10 09:35

 据台湾《商业周刊》报道,乔布斯的一个决定,意外让一家苗栗的玻璃加工厂翻身,并成为郭台铭的关键武器。

  iPhone第一代推出前夕,苹果创办人乔布斯拿出放在口袋里的测试机发现,手机表面被磨得乱七八糟,丝毫无法呈现画面的精致感,紧急通知研发团队解决;东找西寻,没想到,答案就藏在苗栗铜锣的正达光电。

技术:台湾首家
  连亏两年,今年终获利

  做出iPhone最表面那层玻璃的,就是鸿海集团持股42%的正达光电。

  简单说,用手指“指挥”手机或是iPad,触控面板就是传达手指指令最重要的媒介,而最表面那层玻璃要做到像婴儿皮肤的细致,却又要有钻石般的坚硬,这就是正达产品的魅力所在。在iPad和iPhone带动下,在触控面板上使用强化减薄玻璃将成趋势,总经理江嘉斌指出“目前客户追单不断,产能很紧。”

  元大研究分析,包含苹果触控面板供应商宸鸿、胜华科技、鸿海集团的奇美电、友达旗下的达虹,触控面板厂几乎都跟正达提货。这让正达自去年11月来,每月营收年成长都超过两倍,上半年终结过去两年,每年亏损至少1.4亿元(台币,下同)的命运,转亏为盈。

  正达母公司是做建筑玻璃,到了第二代,主修光电产业的董事长钟志明,藉由面板玻璃的切割和研磨跨入科技业。简单说,正达的前身就是将玻璃切割研磨再送到面板厂,附加价值不高。从传统玻璃要进入面板的领域,为了追赶技术和面板世代(编按:指面板的尺寸越来越大),成立之初一直烧钱,让正达的股本从2000年到2004年,4年膨胀了4倍。没想到,投资加速,赔钱的金额也一直扩大。

  又要追赶技术又要提升品质,等于一边跑高速公路一边换轮子,亏损最严重是2004年,营收不到4亿,亏了四分之一的股本,约1.4亿元。正达最大的问题就是,传统产业不瞭解电子业规格的高标,造成良率低和退货问题。

  2005年钟志明到横滨看展,他看到展示的手机和笔电很多都是用减薄的强化玻璃,直觉轻薄会是趋势。现在手机逾两成都使用减薄玻璃,但是这在当时才刚萌芽,市场不大,采用薄化玻璃的手机也只有摩托罗拉的V3。因此,正达成为台湾首家投入的厂商。

机会:鸿海入股
  良率提高,做苹果生意

  这也是鸿海投资正达的主因。握有苹果订单的鸿海,预知苹果日后产品必定需要减薄玻璃,正巧铼德因为投资正达长年获利不理想而降低持股,2007年鸿海透过旗下创投顺势入股,也带给正达一个切入苹果供应链的机会。

  苹果要开发手机,需要一个超薄的玻璃,厚度只有0.3厘米,几乎和纸一样。

  算了良率和利润,江嘉斌开出比一般产品高两倍的价格,原本以为会被回绝,没想到对方却答应了,他说:“这次换我紧张了。”

  触控面板因为必须多次按压和磨擦,玻璃减薄后还要经过强化、抛光和清洗,面积越大越难做,施加在玻璃的压力、温度,抛光的材料,甚至玻璃运送的速度,都会影响良率,算起来有上百种组合。

  2009年良率还在个位数徘徊,眼看着交货时间步步逼近,钟志明担心到打听好出炉时间,早上六点不是去吃早餐,而是到工厂等看玻璃有没有破,每天都睡不好。

  副总经理黄敏书形容其难度,切入减薄技术,从0.7厘米到0.5厘米只花半年就成功,但是要从0.5厘米减到0.3厘米,花了一年多才成功,终于在今年四月份,将良率提升到可以获利的水准。

  每次玻璃出炉都会拍照,并记录缺陷,紧盯每一道制程,用科技业的标准做产品。

  他最深的感触是,一点小疏忽都会影响品质,举例来说,他们发现玻璃的新鲜度也会影响后续客户加工,江嘉斌形容,“玻璃有毛细孔是会呼吸的,”如果先切好过一阵子,再送到客户做加工,很容易因为老化而破损,后来正达就学会,一定等到要出货才切割。

  遇到金融海啸,当科技业裁员缩减开支,正达反倒将2008年的研发费用拉高到占比营收11%,金额比前一年提高了2.7倍之多,算算过去两年,每月一开门就是亏损1000多万元,即便如此,仍不动摇要深化技术。

  “反正订单也不多,正好练兵,”江嘉斌说,同时花了一年时间通过所有触控面板厂认证,才在今年触控面板商机起飞时抢下先机。

  根据手机业者估算,如果直接跟玻璃厂买超薄玻璃,价格比给正达加工后更贵,加上日本大厂康宁才刚研发这种超薄玻璃,成本比较贵,因此正达的优势至少可维持两年,这也是正达的价值所在。

  郭台铭投资时,不在乎正达七年亏损达3.8亿元,找到这门关键武器,随苹果产品大红大紫;从最传统到最前卫,正达也终于在玻璃工业转型中立下了一个好典范。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