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的“蝴蝶效应”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03-28 10:47
受日本地震影响,包括索尼、东芝、松下等多家知名日本电子企业先后停产,导致全球电子产品核心芯片和重要配件出现供货紧张或供货链断裂。有关人士指出,如
果这些“芯片巨头”企业在短期内不能复产,那么内存芯片的率先涨价或将引发整个电子数码产业的涨价潮。据悉,目前我国国内市场上的部分日本品牌数码产品已
经悄然涨价,其中尤以芯片的价格涨幅最明显。图为湖北宜昌某市民刚刚购买的日本制造的电子数码产品芯片(闪存卡)
当前,日本大地震仍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这一场自然灾难对于正处于复苏阶段的全球经济必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在日本地震救灾工作尚未结束,特别是
核电危机仍在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对日本大地震的经济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显然为时尚早。但是,对日本大地震已经显现出来的经济效应作一些初步分析还是有必要
的。
日本经济:“V”型反弹面临不确定风险
1995年神户大地震是分析本次大地震对日本经济影响的一个良好参照系。神户大地震后,日本经济呈现“V”型走势。而就目前形势分析,笔者认为,此次日本经济欲继续复制“V”型走势的难度明显增大。
首先,相比较于神户地震,本次地震重灾区――日本东北部地区虽不是日本最主要的工业区,但也是日本工业的集中地带之一。该地区集中了汽车、核电、石化、半
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工厂,经济规模占日本GDP的8%左右。因此,此次大地震确实给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据日本官方初步预估,日本大地震的损失达20
万亿日元,约相当于2010年日本GDP的4%,高于神户大地震的损失。
其次,福岛核泄露事故已经成为日本经济面临的最严重风险。若核泄露事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日本经济必将遭到致命打击。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核污染物扩散将导
致恐慌情绪在日本社会全面蔓延,势必严重影响日本全国的正常生产和救灾重建,日本GDP将大幅萎缩;二是日本相当一部分的国土、水和空气受到核污染,这将
严重影响日本产品的品质,首当其冲是日本的农产品和旅游业,甚至可能波及工业品,这对日本产品竞争力将构成严重打击,其后果可能导致日本经济走出一条
“U”型轨迹,即将经历较长时间的衰退和停滞。不过,从总体上看,日本核泄露尚处于可控范围内,对日本经济的冲击仍是局部的,但日本经济不确定性风险显著
上升。
不过,考虑到日本雄厚的资金实力,且日本经济的问题在于需求乏力而非供给能力等因素,日本震后经济仍将可能走出一条“V”型轨迹。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在笔者看来,日本政府债务问题不会构成日本灾后重建的障碍。
笔者认为,日本灾后重建将导致日本政府债务问题继续恶化。2010年,日本政府负债总额占GDP比例已达200%。另据IMF近日预测,日本公共债务占
GDP比例在2012年、2016年将分别达232%、277%,从而日本将成为发达国家历史上财政状况最差的国家之一。但是,尽管如此,也应看到,日本
政府债务问题并非迫在眉睫,更不会演化为类似于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日本政府债务基本由本国居民持有,外国投资者持有份额极低;二
是日本政府债务利率水平极低,政府债务存量的增长速度可控。关于政府债务的负面效应,经济学原理显示,政府债务水平上升将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率提高。然而,
这一问题在日本非但不值得任何担忧,反而是日本政府所期望实现的。因为日本长期饱受通货紧缩之苦。
对于日本经济发展趋势,世界银行预计,2011年上半年,日本大量工厂因电力短缺和道路损坏而难以有效恢复生产,日本经济将出现萎缩,其GDP增速将下降
0.25~0.5个百分点;而2011年下半年,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展开,政府、保险公司、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投入将增加,将促使日本经济实现“V”型反
弹,而今后5年日本GDP增速将有所加快。
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不会逆转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GDP占全球比重约为8.7%,由此日本大地震将不可避免地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考虑到日本是全球制造业超级强国,但不是世界金融中心,因此笔者认为,日本大地震将主要通过供应链链条影响世界经济。
具体分析来看,日本企业在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及制造、光学器材、机床和汽车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虽然此次地震中,日本的主要制造企业并未受
到严重破坏,但电力供应短缺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和产量下降。同时,交通道路损坏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原料供应,而且导致生产成品难以运至机场或港口。此外,日本
低库存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加剧了日本产品的供给短缺。而大地震造成的日本产品临时性出口中断,将影响处于制造产业链下游的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等负责产品组
装的企业,导致一些关键零部件的供货紧张和价格上涨。例如,日本芯片业占全球市场的1/5,苹果ipad极度依赖日本厂商的NAND闪存。又比如,波音公
司787型客机的机翼、主起落架等重要零部件均由日本厂商提供。因此,在短期内,日本大地震将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
还需要关注的是,日本大地震可能引起美国主权债务不可持续风险上升。2010年6月底,日本持有美国证券资产1.4万亿美元,是美国证券资产第二大持有
国。日本保险商需要卖出美国国债等流动性资产,以满足国内地震损失的赔偿支付要求。日本保险商的大规模卖盘,将导致美国国债的价格下降而收益率上升。同
时,日本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出售美元资产,来购买海外资源进行灾后重建,这也将增加美国的借贷成本。从而,美国主权债务不可持续风险将有所上升。
不过,考虑日本政府和社会的灾害处置能力以及日本经济的弹性,日本经济将会迅速进入灾害重建阶段,实现经济快速反弹。这将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复苏。总体上,日本大地震不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
中国经济:遭受负向冲击的程度有限
日本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2010年,中国从日本进口1768亿美元,向日本出口1212亿美元,分别占中国进、出口额的12.7%、
7.7%。中日之间的贸易呈现出互补性特征,贸易领域主要集中在机电设备、电子产品、车辆、光学设备和纺织品等行业。日本制造企业控制着关键技术和品牌,
在价值链中居支配地位,而中国企业从事加工组装,在价值链中处于从属地位。中日之间的基本贸易格局为: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将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产能
转移至中国,而在本土保留核心元器件的生产,并将关键零配件出口至中国工厂进行组装,产成品一部分返销日本,大部分出口欧美市场,同时,中国向日本提供纺
织品、煤炭、石油、矿产品和农产品等。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日本大地震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一是日本企业停产将导致下游的中国加工企业面临着关键零部件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的问题,对中
国加工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供货能力形成负面冲击,并助推中国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二是日本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日本经济萎缩将降低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
求。三是日本核电危机导致全球核电产业受挫,全球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发电需求势必上升,从而导致化石资源价格上涨,加剧了中国的输入型通货
膨胀。四是日本保险商和投资商抛售美元证券资产,将引发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上升和价格下跌,从而影响中国持有1.6万亿美元证券资产的价值。
不过,日本大地震同样也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其主要有:一是核泄漏和大地震给日本农业、食品工业造成巨大破坏,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食品出口将会增加。二是
日本灾后重建将增加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特别是建材产品。三是日本经济萎缩将导致矿石资源和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短期下跌,有利于缓解中国的输入型通胀。
四是日本地震灾害频发将促使日本制造企业加快全球生产布局调整,扩大向海外转移一些关键零配件的产能,这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不过,鉴于中日经济的互补性特征,中国企业显然无力有效利用日本企业生产暂时中断所提供的市场机会,从而,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明显大于正面效应。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副研究员)
名词解读
什么是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
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
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
的极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