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配套能力不足成OLED制约瓶颈
来源:华强LED网 作者:—— 时间:2011-05-05 14:37
编辑导读:OLED电视凭借其材料自身所带有的优势,早已被各大家电巨头看好。然而,2007年率先在全球推出OLED电视的索尼,却停止了这个项目。又引起不少业界人士怀疑:OLED是否能取代LED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
无疑,OLED具备节能、色彩丰富、没有拖影、无可视角度限制等诸多优势,但投入大、产出少,也是限制其发展的挡板,尤其是效率和寿命,是OLED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难题。
据了解,OLED的发光材料通电后抗氧化能力极差,需要真空玻璃来密封,这与TFTLCD很相似。OLED是电流型设备,需要比较高的电流驱动,因此需要LTPSTFT基板。LTPS就注定了OLED的成本将居高不下。
据悉,目前投产大尺寸OLED面板的良品率不到30%,导致其高昂的制造成本,而LCD面板却可以达到99%以上。而OLED的像素分布数不高,因此OLED比较适合稍大的尺寸,但是尺寸太大则成本优势更差。
在日企选择退出、韩国企业高调登场之际,我国的电视机企业对OLED电视的追逐显得急不可待。
目前,OLED正处于起步阶段,此时切入被看作是中国家电企业追赶日韩的最佳时机。2008年4月,长虹开始投建中国首条OLED的显示屏生产线。2010年7月,彩虹第4.5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签约落户顺德。另外,天马微电子的AMOLED线于2010年第四季度试产,到2011年达到月产25万片的产能规模,还有维信诺的AMOLED也已经建成。
对此,有声音认为,在OLED领域,目前国内家电业已与日韩处于同一水平。然而,国产品牌在技术上与三星等企业存在的技术差距不容小视,进军OLED的同时,对上游设备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样不容小视。
OLED产业链上游环节薄弱,行业的配套能力欠缺。其实,不只是OLED电视研发阶段,之前电视机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国内电视面板生产线一直处于缺失状态,这也致使国内整个行业技术对外依赖度大大提高。求生存大于求发展的行业现状,对平板化革命带来的是彩电业的空心化和边缘化危机——增效不增收、高端产品低端利润、恶性竞争仍然不断深入。
对比韩国近10年来在显示技术领域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OLED设备制造产业的不足。
业内人士指出,OLED产业需要高成本支撑,更需要有深厚的技术储备。而对于OLED产业的制约瓶颈,也就是上游配套能力不足,在目前日韩企业都没有找到很好办法解决的情况下,国产品牌是否能够成功攻克这一行业难题,是最大的悬疑。
- •外媒:海信决定退出OLED电视产品线2020-01-20
- •三星Galaxy系列智能手机将有望去掉扬声器组件2019-01-23
- •2019年电视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2019-01-23
- •可以测量智能手机OLED屏后环境光强度的IC2019-01-23
- •长虹激光电视C5U解决了屏幕尺寸与色彩问题2019-01-23
- •传三星为保住OLED优势加速研发第七代产线2017-04-21
- •彭双浪:面板业供过于求恐成新常态 OLED非当务之急2016-02-02
- •2016彩电市场开门红 OLED引领市场消费潮流2016-01-21
- •iPhone7屏幕突变?传LG/三星和苹果达成OLED屏供货协议2015-12-30
- •OLED、激光与液晶“三国杀”,谁是下一代电视?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