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放眼触控新战场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 时间:2011-09-30 09:09
近年来,人机互动功能已经成为消费性电子装置重要的特色之一。人类与机器间的自然互动的行为,首先是由视觉接受讯号,再藉由操作者的动作对设备下达指令,这其中显示器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大部分的人机互动接口与显示装置都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依存关系。
制程、结构、材料及功能面并进
工研院显示中心经理贡振邦指出,由于目前的人机互动触控接口,使用者大部分都是透过手指来进行操作,因此,产业界便以人机互动感测元件与显示器装置间的位置关系为主要依据,将产品设计归类为In-Cell、On-Cell及Out-Cell等三大类。所谓的Cell其实就是显示器上下基板间所构成的区域,其中,下基板内缘有下驱动电极,上基板内缘有上驱动电极,上下基板的电极间则为显示介质,目前例如LCD、OLED等都是这样的结构居多。而这三大类触控设计,In-Cell是将触控感测元件设计在上下基板所构成的区域内,On-Cell是将触控感测元件设计在上下基板的外侧,至于Out-Cell,则是在显示器上下面板以外加上感测装置,藉此来达到人机互动的目的。
In-Cell不单只做Photo Sensor,投射式电容也是适合的技术之一。尽管市场认为Photo Sensor可能会成为In-Cell主流技术,然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贡振邦认为,这与算法、感测芯片尚未成熟有直接关联,此外产品定位也是关键的影响因素。
贡振邦说,为了降低成本、扩大使用面积并提高光学规格,触控技术将加强制程、结构、材料及功能面等方面的进展。在制程方面,主要是简化制程方法及设备,例如使用印刷制程取代传统的溅镀或蒸镀制程,如此便可大幅降低设备的建置成本。
另外,采用roll-to-roll的设备,更大优势是可以在生产速度大幅领先对手。目前此技术也是各家触控面板制造厂商积极发展的技术,不过目前产品的规格与价格多少都受限于材料的特性与制程良率,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至于材料面的发展, 未来将着重在开发配合印刷涂布制程所需要的透明导电电极材料。至于应用方面,除了触控面板外,包括太阳电池及显示器都是该材料研发锁定的应用领域。
台厂研发一条龙生产模式
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无疑已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选择,但如何在更大尺寸的市场提供高良率、低成本且性能可靠的解决方案,则是触控业者致力于克服的研究方向。为了达到此目标,触控业者正朝制程改善及材料替代的方向发展,例如将ITO Sensor与Cover lens甚至连TFT都一同整合,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厚度变薄,更可避免贴合不良的问题。
工研院显示中心经理贡振邦说,这波触控需求激长及整合的趋势,如今已扩及台湾的面板和彩色滤光片厂,他们正积极重整生产线,转移中小尺寸产线来投产触控面板,并加紧研究垂直整合的「一条龙」式触控面板生产模式,以集团资源来满足品牌客户的产能及质量需求,并拉大与竞争对手的距离。例如由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CF)厂转型的和鑫、达虹,以及用STN产线改造成为触控面板产线的胜华、全台、凌巨等,都是以玻璃的结构为主,也就是其所生产的Touch Sensor均是ITO Glass。
当然,此举将对规模较小的触控业者造成冲击,因而需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或客制化弹性才行。在新技术方面,可发展ITO之有机或无机替代材料、掌握软性薄膜及基板技术,或在Cover Lens的材料上采用新塑料材替代较昂贵的强化玻璃或PMMA塑料板。
至于在In-Cell、On-Cell及Out-Cell的结构面发展上,On-Cell目前并无太多变化,所采用的技术一般是以投射式电容为主,近两年较多变化主要集中在In-Cell 结构与Out-Cell 结构上。In-Cell触控技术所使用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感测手指施加在上玻璃基板上应力,所造成的形变影响与侦测光源对手指的相对明暗变化关系。
- •7月国内液晶面板产线稼动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73%2022-08-19
- •退出又反悔,韩液晶面板企业“失算”2021-06-09
- •50亿元惠科显示模组项目落户绵阳 与绵阳惠科液晶面板项目形成配套2021-01-11
- •遭京东方、TCL华星疯抢!中电熊猫为何有如此魔力?2020-04-08
- •转型加速?夏普计划分拆液晶面板事业 单独上市2020-03-18
- •2020年2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华星光电首次摘得全球第一桂冠2020-03-17
- •亏损创纪录,LG宣布停止在韩国生产液晶电视面板2020-02-03
- •触控面板需求低迷!Nissha宣布解除与蓝思科技的合资关系2019-12-04
- •一季度中国液晶面板出货量增长11.7倍 2019-05-10
- •电视液晶面板的交易价格时隔半年上升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