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国内LED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来源:华强LED网 作者:---- 时间:2011-10-14 10:01
大陆LED产业近年来迈入高速发展,然而各产业蜂拥加入LED市场,并投入庞大资金的火热趋势,导致2011年下半面临市场失速危机,近期LED业界纷纷指出,大陆LED产业即将进入淘汰。
我国LED产业起步较晚,市场规模小,特别是在关键技术上一直受制于欧美发达国家,如不加快发展,中国市场将任由跨国公司瓜分。一些专家认为,我国LED产业目前急需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政策扶持方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列入“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第一优先主题。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本月广东省科技厅发布的《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LED产业项目的通知》透露,2011年将安排4.5亿元重点支持LED产业发展。
然而,随着利好政策的推动,国内LED产业井喷式发展也暴露除出诸多问题。业内人士表示,核心技术缺乏、资金流动性差以及标准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LED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LED外延片与芯片约占行业70%利润,封装约占10%-20%,LED应用约占10%-20%。目前,全国4000多家LED企业,大部分处于封装和下游环节,在产业最关键的衬底材料技术、外延片生产核心设备方面,技术专利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MOCVD(生长GaN薄膜的专用设备,GaN是用来做LED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材料)外延炉及其相关配套技术是LED产业链的最高端,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极大制约了产业链上游的成本控制。
这也正是LED照明产品价格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邓伟业介绍,时下LED照明产品政府采购占了较大比重,其次是工业及酒店照明,民用采购的比例还很少。他说,莱依迪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日本,没有大量在内地市场投放的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动辄超过白炽灯十余倍的价格,消费者还很难接受。邓伟业预测,未来LED行业将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要么拥有核心技术成为业内巨擘,要么通过行业洗牌失去竞争力转型或倒闭。
针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一些专家提出五条建议:
由于LED照明还没有相应的国际和国家标准,甚至没有公认的行业标准,只有企业标准,因此,国家应该把一小部分优质产品列为免检产品,优先进入政府的采购计划。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大胆吃螃蟹,大力推行LED灯,在市政工程和事业单位中率先使用,如政府大楼、医院、学校、城市主干道、隧道等,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订单,还能间接地起到良好的公共示范作用。
为企业创造优惠的政策环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资金,鼓励、扶持企业规模化发展,尽快缩短产业化周期。同时,对于积极应用LED灯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团体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增加市场购买力。
目前国内号称能做LED灯的厂商很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行业竞争混乱,大大影响了LED灯的品质和信誉度,削弱了用户的信心。实证表明,这些问题的源头主要来自芯片及其封装工艺。因此,建议大功率LED照明应用应该参照国际NIST标准,即芯片的光功率不得低于300光毫瓦,并且,采购时必须得到芯片厂商的认证和授权。
更新检测方法和设备,制订行业统一的检测标准。
组织行业集体从国外批量采购芯片,降低主要的原材料成本。同时引导银行及时为有资质的企业提供进出口信贷额度,注入流动性,减轻企业的现金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