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10年:电子大国迈向电子强国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 时间:2011-10-19 10:01

        经验外向发展是重要途径

        利用外资加速发展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做大规模的重要途径。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资企业加快来华投资步伐。《财富》“世界500 强”中90%以上的IT企业均已进入中国,《商业周刊》“全球IT百强”基本已在华投资。外资企业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拉动因素。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 产业中三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72.4%。同时,外商投资项目技术引进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

       加工贸易占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比重较大。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势突出,2001~2010年,年均增速27.8%。如果抛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2008年的出口金额计算,则年均增速达34.7%。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 竞争。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程度很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目前,以电子百强企业为代表的骨干 企业“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多家企业出口和海外经营收入占比超过一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华为、中兴已经步入全球电信设备提供商的一线阵营,营 业收入规模分别排名世界第二和第四;联想与NEC合资后在全球PC市场份额中排名上升至第三;海尔、海信、TCL在世界家电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部分产品 份额跃居世界前五;京东方、同方、广州无线电、海康威视在液晶面板、安检系统、ATM机、视频监测系统等产量均进入世界前十。


       技术仍是关键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通用芯片、核心电子器件和大尺寸液晶面板等关键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在通信、计算机、数字视听、电子器件、信息材料等领域,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明显低于国外。关键技术较为落后,核心专利数量少,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慢,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

       大部分产能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业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主要集中于整机和中低端零部件的大规模组装加工环节,基本处于产业链下游和价值链中低端。

       同时,产业较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电子信息产品需求萎缩,出口额下降,加之内需市场对产业发展拉动不足,产业自主调控能力弱的问题愈加凸显。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