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构建嵌入式智能系统 打造Embedded产品蓝图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 时间:2011-12-07 17:35
注重客户需求三大原则
Ben Smith表示,微软智能系统未来蓝图非常注重客户的需求,要让客户能够从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三方面搜集和抓取数据,实时地根据数据来做出决策,实现各种数据的互联互通,让它在各个设备之间自由流动,实现商业智能。
此外,他还提到,微软与合作伙伴合作有三大原则,第一、推动企业的业务发展,为其提供一个统一的、共享的可信任的平台;第二、分类适应不同业务需求的合作伙伴和OEM厂商;第三、利用数据更好地扩展系统的智能。
智能系统技术已经存在
其实,现在市场上的专用设备各种各样,像使用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的磁共振成像、瘦客户机,像用于信息厅的Windows Embedded POS,像基于Windows Embedded的自助服务机等等,都可以通过一个嵌入式终端来进行,而利用Windows Azure,还可以把所有专用的设备集成到云端,。虽然智能系统的形成才刚刚开始,但是它的很多组成部分已经存在了。
Ben Smith强调,智能系统看起来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构成智能系统基础的各种技术并不是新的,它们早已存在。这只是一个开始,微软今后还要仔细考虑如何更好地来从技术上推动OEM合作伙伴,包括独立软件设计商、开发商等共同发展,更好地实现智能系统的蓝图。
区别于传统嵌入式系统
谈及智能系统和传统嵌入式系统的区别,Ben Smith认为,传统的嵌入式系统只是单纯为了一个具体的专门的目的而生产,而智能系统把专用设备产生的数据抓过来,利用这些数据推动或者通知其他设备,形成互动,然后把这个数据送到后端,后端的信息工作者,利用这些数据推动商业智能,真正地为企业决策提供洞察力。
Ben Smith指出,技术的下一波重点将是帮助企业获取并利用大量数据,为此,微软正在研发针对嵌入式设备和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利用无孔不入的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创建智能系统。为了实现与后端基础架构的紧密整合,我们正与Windows Azure紧密合作,以确保客户能将云计算无缝整合到其智能系统中,而驾于设备和云环境之上的Visual Studio 允许开发人员创建一个能与智能系统无缝连接的分布式应用程序。总而言之,Windows Embedded将支持所有最新的微软工具和框架,开发人员有一个从设备到云都支持的统一的可信赖平台来进行开发工作。
数据如何能转化为金钱
Ben Smith称,整个世界,所有系统和设备互联以及它们之间流动的各种信息,能给我们提供很多资源,为我们采取决策和行动提供洞察力,这样的组合成效绝对大于各个系统的简单相加。在这样一个智能系统中,数据就变得非常有价值。
智能系统如何让数据转化为金钱?Ben Smith解释称,首先针对嵌入式设备本身,对于设备本身的运营情况、操作系统表现及用户体验的数据进行搜集;然后从设备上搜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下一步通过有线、Wi-Fi、手机等各种移动设备进行互联互通,把这些数据和后台的服务器连接在一起;接下来关键的一点是,在后台利用已经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来看看如何通过对系统的改进,使用户的体验更上一层楼,从而推动并提供更多的商业价值并更新设备使其表现得更为出色。
懂得明智地利用智能系统的公司,能迅速地从设备中获得数据,然后采取积极行动。在这个富有数据的智能系统世界里,各种系统不断改进,不断演变。这一切都是由数据驱动的,正由于这个原因,“数据”拥有非凡的价值。
微软嵌入式产品的蓝图
据介绍,微软Windows Embedded的各种产品蓝图,未来会与智能系统密切关联。明年第一季度,开发商们将能够得到Windows 8预览版,在Windows 8推出后的一个季度里,微软将呈现出Windows Embedded Enterprise v.Next,在推出Windows 8三个季度后,微软将发布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 v.Next。
继2011年10月更新了Windows Embedded Compact 7之后,微软将于2012年下半年推出Windows Embedded Compact v.Next,同时Windows Embedded Compact 7也会支持Visual Studio 2010。
微软最近还推出了Windows Embedded Device Manager,就像过去管理PC一样,用同样的办法,来管理各式各样Windows嵌入式专用设备。
此外,微软还推出了一个叫做StreamInsight的产品,能帮助企业实时地监测多种来源的非结构性数据,提供分析和做决策,而不需要IT部门的额外投入,帮助客户从传统的服务器,转到云中的虚拟服务器,并可直接访问公有云和私有云。
Ben Smith说,通过微软已有的各种嵌入式产品线,加上即将要发布的产品,我们已经构建了一个即将到来的“智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