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平台控制点:智能管道“潜台词”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2-03-02 09:04
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1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关于智能管道的消息频频发布。在大会主题演讲中,中国移动总裁李跃重申,中国移动将秉承开放合作、竞争发展的理念,打造智能管道。德国电信首席执行官莱尼·奥伯曼表示:“我们当然不想成为哑管道供应商,也许我们不能控制整个网络,但我们有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不做“哑管道”是全球电信运营商这些年来积极探索、孜孜以求的事业,从国际上来说,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已有将近10年历史,在我国也有7年~8年历史。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在日前该院举办的“2012年ICT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上表示,电信运营商的转型谈不上成功,也谈不上失败。改变电信转型不温不火的现状,智能管道或成有效途径。
智能管道重在构建能力
余晓晖进一步表示,挑战来源于电信业最后的乐园移动通信领域,在这一效益最好、成长最快的领域,供需矛盾发生扭转,从3G初期有网络没业务转变为出现业务流量黑洞,未来10年无线技术进步也难以满足业务需求,站址、频率资源匮乏的时代来临。经济关系也将发生改变,流量是以50%~60%在迅猛增长,成本下降和业务收益增长分别是15%、22%,投资收入的正相关性大幅降低。
随着云与端的对接,通信行业面临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电信企业在这一轮业务创新中被边缘化,余晓晖认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变革是转型的新方向。一方面,通过管道的智能化,寻求资源与业务的智能优化配置,电信运营商需要在网络分层覆盖、差异化管道以及综合管道领域多下工夫。另一方面,通过运营的智能化,重构互联网条件下的业务创新地位。电信运营商首先必须学习互联网业务创新模式,但电信运营商不可能转变成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需要做的是积极改良,而不是做基因突变。
“智能化管道的网络分层覆盖可以充分利用固定移动和无线资源。”余晓晖说,“WiFi是一个重要的分流疏导方式。”在美国iPhone手机47.5%的流量由WiFi疏通,韩国通信(KT)67%的数据流量由WiFi分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在近年大幅提高WiFi的覆盖,实现网络的分层覆盖。差异化管道和流量经营重在构建智能感知、管控、分发能力。可以部署DPI和用户行为分析系统提升智能感知能力,实现应用区分;可以部署PCC流控系统提升智能管控能力,实现分层分级资源调配和计费;可以部署Csche和CDN系统提升智能分发能力,优化通道业务用户体验。
综合管道的建设是以云计算为重点,构建计算、存储、处理和传输一体的管道。目前运营商已经成为云计算落地设施数据中心的建设主体,可以提供以ISSA(基础设施即服务)为重点的体现电信运营商优势的云计算服务。
智能化运营则需要运营商重构互联网条件下的业务创新地位。余晓晖认为,学习互联网的创新模式,最大可能地组织产业链,组织、调动和管理业务创新,而不是自己开发业务,同时注意植入互联网基因。要寻求利用电信企业比较优势构筑业务创新平台,其中关键是要跨越终端差异,构建新的平台控制点。
网络改良尚有诸多难题
目前,电信运营商对智能化转型的工作还主要集中在智能化管道方面。智能管道的设计主要为匹配各种形态的业务和用户需求,为新的运营模式奠定基础,同时避免增量不增收的问题。在电信研究院报告中,建议智能管道的实施主要从增强现有网络管控能力、拓展新的网络资源能力、开放现有网络平台能力3个方面着手进行。
“未来,整个智能管道从技术能力上应该分成4个层面:智能感知能力、智能管控能力、智能分发能力、管道的开放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下一代网络领域主席续合元表示,“但是,在实现这些能力的过程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阻力。”
据了解,我国的智能管道发展还面临诸多难题,在智能感知能力方面,互联网内容提供者和网络运营者之间对业务模式的认同感不强,在收费分成等方面还存在分歧。另外,互联网内容提供者对端到端保障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接入层,而网络运营者的建设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在智能管控能力方面,跨多个网络运营商的端到端网络管控还存在问题,现有的数据网要接受网络资源管控需要技术升级和部署。在智能分发能力方面,网络运营商在部署建设CDN基础设施以及网络与CDN协同提供业务的标准化方面也有一些困难。在服务管道开放方面,服务管道的标准化问题也亟待解决。
在智能管道的建设过程中,现有环境和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续合元坦言:“这就像鸡和蛋的关系,在没有看到现实利益的时候,利益相关方都很难走出下一步,这还需要双方不断实践才会更加靠近目标。”
上一篇:触摸屏股市受电子市场影响动荡不安
下一篇:电信光伏产业增长带动陶瓷套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