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司朗中国:觊觎LED本地化
来源:高工LED 作者:--- 时间:2011-07-06 00:00
【高工LED专稿】 【高工LED讯 文/记者 胡燕玲】成立于1906年的欧司朗,以其出色的光源技术闻名于世。作为西门子的全资子公司,欧司朗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照明公司,并拥有多项世界领先的核心专利。
1994年,欧司朗率先在上海成立中国办事处,1年后,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司朗中国”)成立。目前欧司朗中国共设有三个生产基地,并拥有研发中心,公司在华员工总数接近8000人。
先合资后收购,再进行战略和人才的本土化,是众多跨国照明企业在中国走的共同道路。飞利浦、通用电气如此,欧司朗也不例外。2004年8月,欧司朗入主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山照明”),通过借助其成熟渠道和生产能力,快速打开了中国照明市场。
然而在经历了与佛山照明的坎坷“婚姻”之后,在代表未来节能照明趋势的LED业务上,近几年,欧司朗这辆德国战车却迟迟没有开进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
似乎欧司朗中国在LED布局上显得非常谨慎,并在寻求着另外一种方式卷土重来。
这一次,欧司朗中国选择了独资设厂。
高工LED记者从江苏无锡市政府相关人士获悉,欧司朗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方德博士一行近日再度来到江苏无锡考察该地投资环境,旨在为公司在华投资建设LED光电半导体封装厂提供最终参考。
按照计划,此次欧司朗在中国投建LED封装项目,将分为两期执行,公司还将于7月底在成都、西安、苏州和杭州等地间选定最后的投资地。
借力佛山照明开拓中国照明市场
2005年,佛山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23.97%佛山照明国有股权分别转让给欧司朗佑昌控股有限公司(由欧司朗和香港佑昌合资,后变更为欧司朗独资)和香港佑昌灯光器材有限公司。转让后,两者持股比例分别为13.47%和10.50%,欧司朗成为有着“中国灯王”之称的佛山照明第一大股东。
当时双方可谓可取所需。佛山照明欲借助欧司朗的技术做大做强,而欧司朗则看中佛山照明强大的生产能力,可提供价格更加低廉的OEM产品,“仅仅得到佛山照明的少数股权就可以进一步强化我们在亚洲市场上的地位。”时任欧司朗主席的博普斯特在收购完成时表示。随后,欧司朗中国成功占领市场份额,其在佛山的生产基地经过4次增资扩产,已经成为欧司朗在全球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基地。
在2004年进行收购时,欧司朗在中国灯具市场的份额仅为佛山照明的2/3,而到2009年,中国市场已成为欧司朗在全球继德国本土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市场,年销售额超过2亿欧元,折合近17亿人民币。
但双方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2010年8月3日,佛山照明发表公告,称公司选择LED照明技术和解决方案研发和生产公司普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其普通照明市场灯具和照明产品研发战略供应商。
佛山照明这一公告让各方大跌眼镜,消息人士指出,是欧司朗不给LED技术,很有可能 “想最终取得佛山照明的控制权”,而佛山照明的这一做法,“就是想把欧司朗的‘封疆盘’打破”。不管传闻是否属实,双方的明争暗斗,却早已是照明行业人尽皆知的事实。佛山照明这一纸公告,让各方猜测的双方将合作共同运作中国LED市场成为泡影,也让欧司朗的LED本土化策略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在此之前,欧司朗也尝试过收购LED本土企业以达到本土化的目的。2007年,科锐收购华刚光电之时,欧司朗曾给过更高的价格,但是其目的在于完全取代原有的管理团队,而科锐承诺要把华刚建成中国化的科锐,最终科锐胜出。随后,科锐在中国的销售规模大幅上涨。
2010年12月,科锐在惠州的工厂宣布投产。同年,日亚也开始在中国建立工厂,负责生产LED用荧光粉。2011年,日亚再次扩大厂区规模,新厂区负责生产显示屏和照明用LED器件。与科锐和日亚的来势汹汹相比,欧司朗的本土化的步伐则稍显迟缓。
1994年,欧司朗率先在上海成立中国办事处,1年后,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司朗中国”)成立。目前欧司朗中国共设有三个生产基地,并拥有研发中心,公司在华员工总数接近8000人。
先合资后收购,再进行战略和人才的本土化,是众多跨国照明企业在中国走的共同道路。飞利浦、通用电气如此,欧司朗也不例外。2004年8月,欧司朗入主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山照明”),通过借助其成熟渠道和生产能力,快速打开了中国照明市场。
然而在经历了与佛山照明的坎坷“婚姻”之后,在代表未来节能照明趋势的LED业务上,近几年,欧司朗这辆德国战车却迟迟没有开进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
似乎欧司朗中国在LED布局上显得非常谨慎,并在寻求着另外一种方式卷土重来。
这一次,欧司朗中国选择了独资设厂。
高工LED记者从江苏无锡市政府相关人士获悉,欧司朗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方德博士一行近日再度来到江苏无锡考察该地投资环境,旨在为公司在华投资建设LED光电半导体封装厂提供最终参考。
按照计划,此次欧司朗在中国投建LED封装项目,将分为两期执行,公司还将于7月底在成都、西安、苏州和杭州等地间选定最后的投资地。
借力佛山照明开拓中国照明市场
2005年,佛山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23.97%佛山照明国有股权分别转让给欧司朗佑昌控股有限公司(由欧司朗和香港佑昌合资,后变更为欧司朗独资)和香港佑昌灯光器材有限公司。转让后,两者持股比例分别为13.47%和10.50%,欧司朗成为有着“中国灯王”之称的佛山照明第一大股东。
当时双方可谓可取所需。佛山照明欲借助欧司朗的技术做大做强,而欧司朗则看中佛山照明强大的生产能力,可提供价格更加低廉的OEM产品,“仅仅得到佛山照明的少数股权就可以进一步强化我们在亚洲市场上的地位。”时任欧司朗主席的博普斯特在收购完成时表示。随后,欧司朗中国成功占领市场份额,其在佛山的生产基地经过4次增资扩产,已经成为欧司朗在全球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基地。
在2004年进行收购时,欧司朗在中国灯具市场的份额仅为佛山照明的2/3,而到2009年,中国市场已成为欧司朗在全球继德国本土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市场,年销售额超过2亿欧元,折合近17亿人民币。
但双方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2010年8月3日,佛山照明发表公告,称公司选择LED照明技术和解决方案研发和生产公司普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其普通照明市场灯具和照明产品研发战略供应商。
佛山照明这一公告让各方大跌眼镜,消息人士指出,是欧司朗不给LED技术,很有可能 “想最终取得佛山照明的控制权”,而佛山照明的这一做法,“就是想把欧司朗的‘封疆盘’打破”。不管传闻是否属实,双方的明争暗斗,却早已是照明行业人尽皆知的事实。佛山照明这一纸公告,让各方猜测的双方将合作共同运作中国LED市场成为泡影,也让欧司朗的LED本土化策略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在此之前,欧司朗也尝试过收购LED本土企业以达到本土化的目的。2007年,科锐收购华刚光电之时,欧司朗曾给过更高的价格,但是其目的在于完全取代原有的管理团队,而科锐承诺要把华刚建成中国化的科锐,最终科锐胜出。随后,科锐在中国的销售规模大幅上涨。
2010年12月,科锐在惠州的工厂宣布投产。同年,日亚也开始在中国建立工厂,负责生产LED用荧光粉。2011年,日亚再次扩大厂区规模,新厂区负责生产显示屏和照明用LED器件。与科锐和日亚的来势汹汹相比,欧司朗的本土化的步伐则稍显迟缓。
上一篇:足协大婚 意在冲喜
下一篇:璨圓:看好LED照明后市应用潜力
相关文章
led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 AI时代安全能力如何保障?安谋科技Arm China给出核芯IP答案
- Melexis为智能IVT霍尔和分流传感器增添外部NTC输入功能
- 推动AI多场景落地,安谋科技Arm China以IP方案赋能中国“芯”动力
- 瑞萨电子超低功耗RA0系列新增电容式触控功能MCU
- 破局具身智能落地困境,安森美核心环节布局解析
- 大联大友尚集团推出基于MPS产品的同步降压变换器方案
- 艾迈斯欧司朗展示OLED屏下光谱颜色传感技术:突破环境束缚,让屏幕总能精准呈现预期显示效果
- 全球TOP16电子代工厂商上半年业绩大PK ?
- Cadence 借助 NVIDIA DGX SuperPOD 模型扩展数字孪生平台库,加速 AI 数据中心部署与运营
- 电子元器件销售行情分析与预判 | 2025年8月
- 电子元器件销售行情分析与预判 | 2025年8月
- 全球TOP16电子代工厂商上半年业绩大PK ?
- 思特威推出5000万像素0.7μm手机应用CMOS图像传感器
- 清洁电器开卷,智能MCU是关键变量
- 罗姆携众多先进解决方案和技术亮相2025 PCIM Asia Shanghai
- 破局具身智能落地困境,安森美核心环节布局解析
- Cadence 借助 NVIDIA DGX SuperPOD 模型扩展数字孪生平台库,加速 AI 数据中心部署与运营
- 瑞萨电子超低功耗RA0系列新增电容式触控功能MCU
- 大联大友尚集团推出基于MPS产品的同步降压变换器方案
- 推动AI多场景落地,安谋科技Arm China以IP方案赋能中国“芯”动力
- 以技术创新破局“内卷”,武汉芯源半导体打造公司首颗32位全信号链高性价比MCU
- 倒闭超6000家!上半年国产芯片市场正加速变革
- 元器件终端市场洞察及机会分析|202508
- 电子元器件销售行情分析与预判 | 2025年8月
- 全球TOP16电子代工厂商上半年业绩大PK ?
- 大联大品佳集团推出基于Infineon产品的2.5kW空调电源方案
- 瑞萨电子全新超低功耗RA4C1 MCU具备高级安全性和专用外设集,是表计应用及其他应用的理想选择
- Wolfspeed宣布200mm碳化硅材料产品组合开启大规模商用,推动行业实现规模化量产
- Melexis升级锁存器,为电机应用“瘦身”
- 思特威推出5000万像素1.0μm手机应用CMOS图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