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和前沿技术尤需基础性配套与支撑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
时间:2011-08-02 00:00
led
无锡新区矽鼎、德思普、汉和航空等10家“530企业”,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研究生专业实践对接会,与30余名硕士研究生通过“双选”达成实习意向——不是招聘正式员工,只是招收实习生,就已让无锡新区的其它530企业羡慕不已。
无锡的“530企业”,是指一批从事高科技产品研发和生产、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归创业团队所创立的企业。然而,缺少应用开发和营销推广人才,让企业核心技术迟迟不能转化成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这道难题,正困扰着这些绝顶聪明的大脑。粗略统计,目前无锡新区近500家530企业,中层人才缺口达5000人左右。人才结构,成为海归企业壮大的瓶颈。
人才高地凸显人才瓶颈
2009年落户新区的德思普科技有限公司,从美国带回了最前沿的芯片技术,然而,由于没有合适的应用开发人才,德思普芯片技术推广眼下进展速度不快。
“如果说芯片研发是第一次开发,那么芯片应用就是二次开发,现在公司缺的就是二次开发的人才。”经理张永刚告诉记者,公司的芯片技术即使在硅谷也属于领先,三星第一款4G手机就采用了德思普芯片,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数百兆,速度是3G手机的100多倍,市场前景非常好。然而,要想让芯片与产品对接成功,应用开发人才非常关键。“我们的芯片技术可以应用到10个领域,而现在公司已经实现的应用领域只有一两个。由于一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现在很多订单都在往后推。”张经理很是无奈。
美国归来的姚迎宪博士,去年在新区创立了无锡通明科技有限公司,由他研发的第四代照明光源属于一种冷光源,市场前景广阔。去年底,公司进入规模化生产,就是因为缺乏营销人才,公司产品上市迟缓了半年。
而这两家企业的难处,也是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无锡新区530办公室主任郑江伟对记者说,对于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人才结构应该呈“金字塔”——从塔尖的领军人物,到中层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再到塔基的产业工人。而当前530企业的人才构成是“哑铃”,中层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
科学家要向企业家转变
无锡新区,连海归人才都择枝而栖、纷至沓来,为何中层人才不继?
据了解,无锡当地高校资源匮乏,11所高校有10所为省属专科学校,专业设置类型不丰富,因此,新区一些高新技术企业难以从当地获得智力支持。而企业从外地引进人才,则“要么招不来,要么留不住”。
但原因显然不止于此。
南师大商学院院长蒋伏心分析认为,530企业不能吸引中层人才,与领军人物还没完全实施“角色转变”有关。“很多海归领军人物对技术是‘一门灵’,而对企业管理却不一定精通,因此,他们在从科学家向企业家转变的过程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干技术一样得心应手于企业的管理营销,很多企业对这类人才的薪资待遇也还不能和技术人才相比。”蒋伏心说,待遇不高何以吸引人才到企业中来!
记者在采访中也感觉到,许多530企业普遍觉得自己开出的薪资条件在无锡当地同行业中已经够高了,可是,随着无锡生活成本的提高,这些看似有诱惑力的薪资待遇,其实还不足以吸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