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共照明设备的大面积更换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造成了在财政资金捉襟见肘的地区缺少更换LED照明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状况,广东引入EMC(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商业模式对LED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健称,“EMC模式让LED照明遍地开花!”
以东莞石排镇为例,一个小镇拥有5000多盏路灯,如果电费按0.825元/度计算,原来未进行LED路灯改造前,路灯年电费多达650万元左右;另外还需几十万元的维护费。
通过引入EMC模式,LED路灯生产企业作为产品提供商,与当地银行、石排镇人民政府三方共同达成协议,对总造价为2968万元的LED路灯进行改造;而石排镇政府与银行也签订5年期的买方信贷合同,项目融资额度为工程造价总额的70%,这样便解决了企业改造的资金问题。
路灯改造结束后,石排镇政府用每月节省下来的电费和维护费向银行还款,这样既能减轻政府财政资金上的压力,同时又保障了LED路灯节能改造工程的顺利开展。
事实上,广东许多地方都已经开始演绎东莞石排镇在这样的故事。早在2008年12月,广东便已启动“千里十万”工程,即在广州、东莞、佛山、中山、肇庆、汕头等市建设总里程1500公里、规模约10万盏的LED路灯示范推广工程。
目前,广东拥有LED照明企业2600多家,但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生产,多数企业规模不大,甚至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标准体系,这极易造成产业的“低端化扩张”现象。
如今,核心专利壁垒就像一把悬在中国LED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企业随时面临着核心专利侵权的风险。从下游走向上游、从低端延伸至高端,“不走DVD产业发展的老路”,这是当前LED产业面临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