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生存 多晶硅产业需再接再厉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2-09-06 10:44
多晶硅产业成就辉煌,但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为了更好生存和更快发展,广大企业仍须继续努力。
1.持续技术创新
目前的多晶硅生产技术80%以上为改良西门子法,有两类突出代表:一类是以德国瓦克为代表的非闭路工艺;另一类是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采用的改良西门子法封闭循环生产工艺。技术创新与流程优化的好处在于,能够全面提升生产中的各项指标。比如以GCL的能耗指标为例,综合电耗在70~80千瓦时/每公斤,还原电耗是40千瓦时/每公斤,这种指标已经远优于世界先进水平———全球其他4大厂综合电耗都在100~120千瓦时/每公斤的范围
2.实现规模化经营
多晶硅发展史是一部弱肉强食的竞争史,因光伏时代而崛起的中国多晶硅产业也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规模经营有单线经济规模的概念。以GCL为例,随着单线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每年有20%~50%的下降幅度,2012年达产的万吨单线生产成本可以下降到17美元/公斤,比2011年下降了15%。规模化经营还有集中的问题。多晶硅生产是一个联合循环的庞大系统,多线联合形成集中控制,公用配套,相互支援,保证系统安全长周期稳定运行。从GCL的经验看,单体3条生产线的配置可以确保规模经营最大化。
3.合理产业布局
2012年我国千吨级以上多晶硅企业有33家,项目很分散;上万吨的严格来说只有2家,平均下来不到5000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出台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对多晶硅项目布局做出规定,这是因为能源成本在多晶硅生产成本中占据最大的比重。但以能源为布局并不是唯一条件,多晶硅的高技术特点决定了人才与产业配套更重要,而且通过节能降耗技术的系统化运用,相当程度上消化了电力价格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4.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业界对光伏是做专业化好还是做全产业链好,一直争论不休。其实任何产业,在专业化还是全产业化问题上,唯一的标准就是企业的能力。首先要把本专业的事做好,先做专做强,然后再往上下游延伸。一体化一定是一种主动出击的战略,而不是被逼无奈的权宜之计。
- •TCL科技:拟与协鑫集团等投建光伏多晶硅和电子级多晶硅项目 总投资120亿元2022-04-20
- •上半年净利预计同比增长4倍 双良节能:多晶硅扩产促产品订单持续增加2021-07-08
- •年产3万吨电子级多晶硅 中化学两企业签约亚洲硅业项目2020-09-24
- •国产电子级多晶硅不再靠进口2018-06-08
- •我国多晶硅制造企业首次向国际市场出口集成电路用高纯度硅料2018-06-07
- •多晶硅缺货状况有望在9月改善,第三季价格仍处高位2017-08-18
- •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线6月在川开建2017-05-31
- •保利协鑫1.5亿美元收购美国光伏材料鼻祖SunEdison2017-04-06
- •近期多晶硅价格持续下探 跌幅近5%2017-03-29
- •韩国多晶硅对华倾销创历史新高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