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信”事件的背后:小规模低端手机代工厂前途堪忧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王琼芳 时间:2015-03-16 09:55

  1月4日,东莞市兆信通讯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兆信通讯”)董事长自杀的消息在网上广为流传。不久,“兆信通讯”股东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兆信通讯”结业清算。

  Fendy点评:

  说到手机代工厂,往往想到的是富士康、华勤、龙旗之类响当当的名字,然而在中国南方,还有一大批从事手机零部件或整机代工的企业,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但它们却在全球低端手机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兆信通讯就是这么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要不是其董事长自杀的消息暴露,也许我们永远不知其存在。

  “兆信”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在这之前,还有诺基亚手机零部件代工厂闳晖科技倒闭的消息,以及因绑定“苹果”订单名噪一时的胜华科技与其子公司联建科技破产的消息。

  分析来看,手机代工厂纷纷倒闭最主要的原因是前途判断失误。在如闪电般发展的电子行业,企业把握不住行业发展潮流必然招致惨剧。诸多历史教训显示,主流技术趋势一旦失误,短时间就会引发大规模的连锁反映,而代工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真金白银投入到厂房、设备和人力上面,一招棋错就会满盘皆输。胜华科技大规模投资建厂,然而押错了“苹果”的技术方向,在苹果突然转向in-cell技术以后崩盘便成定局,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因未能把握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沦为被收购的命运,从而还“连累”了按键代工厂商闳晖科技倒闭,皆因技术方向失误而招致恶果。

  不过记者认为,要完全掌控未来的发展潮流并没那么简单,能做到的企业多少带有一点运气和赌的成分。像英特尔、诺基亚、MOTO这样的大公司都会判断失误,又何况是国内这些位于产业链末端、只知道默默干活、挣辛苦钱的代工厂呢?此外,就算它们有考虑过转型或者提高技术,但这都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而代工厂本就利润微薄,还常常需要替上游客户垫付库存费用等,从而被深套恶性循环的怪圈,加上低端手机订单减少,低价竞争环境恶劣,就算转型也会力不从心。不是每一家都能像富士康一样“有钱任性”进行电商模式转型、机器人探索、面板技术研发、建立自有品牌甚至有能力承担决策失误风险。

  当然,将原因完全归结为运气不好也是片面的。最终企业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及早发现问题并做好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要有科学的管理体系,要有对企业财务状况及时把握和预测风险的能力,而不是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发现漏洞,就摘东墙补西墙,以为接到新订单就可以弥补之前的财务漏洞,长此以往泡沫形成最终难逃厄运。同时,企业高层要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前瞻性眼光,全球智能机品牌化、订单集中化的趋势已现,低端市场瓶颈已现,这些发展危机很多企业是非常明了的,为什么没有对此做出策略调整,这是企业自身的素质问题。“兆信”事件多少会有一些类似因素在里面。除此,胜华和闳晖科技的教训告诉企业,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押注一家客户风险太大,一旦失误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总体来看,代工厂的倒闭潮到来,但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也到了末日,大规模的洗牌之后,那些资金实力较强、有能力进行技术更新的企业会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并且会越做越大。

 

 

本文为华强电子网原创,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