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健康可穿戴产业任重而道远
智能可穿戴产业的发展最早是从运动手环开始的。短短几年时间,运动手环成为了全球最风靡、最成功的智能硬件,没有之一。
时至今日,智能可穿戴产业产生了一些新的格局
先举一个小例子:美国F公司的某新款手环产品,其USB线的进胶口粗糙到让我惊讶;对于一个产品硬件细节已经无法很好控制的公司,很难说它是否还有足够的能力在硬件上做持续创新。这并不是某个企业的个案,而是欧美硬件公司的拍普遍存在的问题。
除了苹果这种超级硬件公司之外,几乎所有的欧美硬件创业公司,中国公司在两周之内能完成的硬件工程,它们往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
欧美可穿戴公司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开始呈现失速。对于智能可穿戴这个新兴而高速发展的产业而言,这是致命的。
更致命的问题是,中国创业公司由于在智能硬件的大力投入和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基于智能硬件的互联网运营和变现方面的探索,已经远远走在了欧美创业公司的前面。
从商业逻辑上分析,每销售一台智能硬件,就可以免费获得了一个APP用户,如果我们把APP良好运营起来、更好服务于用户,在未来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然而,欧美同行们几乎没有把这方面做起来,白白浪费了它零成本得来的APP装机量。一个貌似很短的发展时期,就可能决定了未来能命运。
新的创业公司为何逐渐胜出?
在中国,可穿戴创业公司为数众多。他们很多都在践行雷军总结出来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产品功能是否太过单一。
当批欧美同行们失速的时候,一批新的中国创业公司已经在可穿戴新品类的创新中走得更快、更远了。
15年,苹果手表正式开始销售,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其全球市场份额排蹿升到了前三;而微软、三星等各大巨头也凭借其在IT产业的主导地位,不断迭代推出了新的手环和手表产品,丝毫不受市场占有率低的影响。
这一切都表明:一场盛宴即将开始,巨头们开始磨刀霍霍。
那么,在大量的用户需求呼之欲出,技术创新并且产业化已经到了临界点的情势下,全球智能可穿戴产业将往何处去?
我认为有3个领域到了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颠覆的阶段。
1、智能可穿戴的最大金矿在医疗健康领域
谁真正做透了医疗级可穿戴产品,谁将引领可穿戴的未来发展。如何做深做透呢?我认为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可以从以下三个
其一,可穿戴产品扮演家庭医生角色,解决职场人士的健康呵护问题
如今,大量的职场人士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但睡眠质量不好,而且处在“三高”的边缘。怎么解决?有了能抓取、心率、血压等系列数据的可穿戴设备,结合云端大数据和云端深度学习算法就可以通过长期记录的大数据,判断健康趋势,APP会提醒用户并给出锻炼和养护方案。通过可穿戴设备探测心脏数据,还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连续加班熬夜导致的猝死悲剧。
其二,可穿戴产品通过数据辅助诊断,降低医生的工作量,缓解医生人力资源紧缺问题
通过可穿戴设备能提前获取了身体病情数据,从而向医生提供可作为诊断依据的可靠数据,一般经验的普通医生就可以负责诊断,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远程诊疗。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大大降低医生的工作量,更好地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如同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世界冠军一样,云端的人工智能医疗分析算法,也将像一个真正的医生一样,去为病人进行辅助诊断服务。
其三,可穿戴产品实现了复杂医疗监控设备向更易用的消费电子的转化,成为了社会化管理老人健康问题、辅助养老的手段。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老年人都是患慢性病居多,平时要防患于未然,突发疾病要得到及时处理,空巢老人这么多,子女都不在身边。怎么解决?这就需要研发给老人7x24小时佩戴的可穿戴设备,不但可以采集医疗数据,而且也可以给子女、医生、社区做及时通知和服务呼叫。老人对于使用传统医疗电子设备有着很高的学习成本,往往用不好乃至最终放弃使用。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工程学水准特别关键,使用步骤简单、免维护也很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医疗健康领域是可穿戴的大金矿,但是为什么这两年没有什么颠覆性的智能可穿戴医疗产品推出?
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涉及到疾病诊断和预防的可穿戴设备属于医疗器械,在中国要通过CFDA认证,在美国要通过FDA认证,政府管理都非常严格,市场准入门槛高,产品研发投入周期长,技术难度大。
邓博士在这两年来,也踩了无数的坑,积累了专利及核心技术,才一步一步把消费电子产品的易用性与医疗设备的严谨属性结合起来,推出邓博士老人智能健康腕表手机,进入这个有更多价值的领域。我们也看到了全球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在这个领域不断发展。
第二点,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智能设备只是工具,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大数据是支撑,服务是关键,制度和资源是保障。可穿戴公司只有通过提供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及基础人体医疗数据服务,有开放的心态,与第三方整合了大量的医生、诊所及医院资源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才能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医疗服务。这样的整合,无论在国内还是欧美,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让可穿戴产业与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创业者们相互磨合与认知。但是经过2年多的不断资源整合,邓博士老人智能健康腕表手机的云端拥有500名专家级的医生可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以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方案。
在这个大风口上,传统医疗设备巨头偷觑已久,随时都准备进入,这又将是一场创业公司与巨头共舞的盛宴。
2、智能可穿戴设备将让运动智能化、让竞赛装备智能化
虽然运动手环的含金量,难以与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相比。但是在庞大的年轻运动爱好者基数下,市场潜力也相当可观。
球类、骑行、滑雪、健身、高尔夫等各类细分的运动领域在一两年内必然发生变革。用户在运动中希望自己的动作更加标准,希望保护自己不受伤。这就需要在它内部集成更多传感器,更小更轻更薄,成本也极低。因此它非常适合植入到滑雪板、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运动器械中,甚至通过独特的ID功能作为俱乐部会员卡使用。
3、智能可穿戴很快将与服饰融合,它与时尚必然要紧密结合
虽然科技与时尚,这两个世界的语言沟通,就如同火星与地球的对话,一开始就意味着困难重重。
但是,随着鞋服行业、时尚业与科技业的相互融合,智能可穿戴产业的主要产品,将不仅是手环和手表,很有可能就是衣服和鞋子本身。小米向李宁品牌出货100万个“华米智芯”,显示了智能运动跑鞋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成功可能性。
因此,鞋服产业里面,存在着一个细分的市场,将这个市场做到极致,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小结
运动手环的发展第一次让所有人看到了智能可穿戴产业的广阔前景,虽然这个品类的市场格局已成定局,但是却给创业者们带来了启示。可穿戴领域还有很多金矿有待挖掘:不管是公交地铁的刷卡支付,还是与智能家电的融合控制,智能可穿戴都具有天然的便利优势。2016年,全球大量的创业公司都在运动、医疗和服饰等三个领域进行创新,而巨头们也都虎视眈眈,不断跟进。究竟谁将在这些含金量更足的领域胜出,也许正如安迪.格鲁夫所说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新型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远诺技术转移中心加入面向初创企业的 MathWorks 加速器合作项目2024-12-18
- •华科精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精准性和安全性上都具有国际领先优势2019-01-23
- •3D打印虽然还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但能解决很多医疗中的问题和痛点2019-01-23
- •多米诺医疗器械唯一识别码UDI专题研讨会成功举行2018-06-26
- •传感器正改变着全球医疗电子、器械市场2013-07-19
- •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需要大功率充电器2013-06-05
- •医疗器械市场利润爆发2013-04-19
- •医疗电子传感器的发展的四大关键问题2013-03-25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步入移动时代 将快速增长2012-12-25
- •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国家还可以做得更多201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