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刷机”时代 洗牌将至!
导语:在安卓手机时代,刷机让手机能够快速升级功能与切换主题,对功能进行定制优化,别小看这一点,小米基于MIUI的雄起,正是抓住了这一波红利。从个人刷机到厂商定制的“刷机”繁荣时代,是智能手机软硬件产业成熟和标准化所致。现在这一套路正成为消费级机器人领域的一大趋势,将带来消费级机器人市场的一轮洗牌?
当图灵机器人、ROOBO相继推出各自的机器人系统,腾讯也着手要建机器人平台时,看似机器人的“刷机”时代即将到来。当然,我们这里讲的“刷机”并非简单的刷系统,而是系统、硬件、服务等各方独立协作等机器人产业路径。将系统与主板方案打包,形成标准化和成熟化的集成方案提供给硬件厂商,以简化和加快机器人产品的落地,不失为一件美事。
通过与产业链人士的多方沟通与交流,基于国内机器人市场现状的调查和数据基础,我们对于“机器人的系统标准化”的美好愿景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模式与脉络得以呈现,问题和障碍接踵而至。或许现实的骨感还不足以支撑平台化的重量,但从实际案例的落地我们也看到不少希望和可能。
这里我们所指的消费机器人通常指家庭陪伴、儿童教育这一类现在的主流市场化产品,经过过去1~2年发展,这类产品已经发展出一定规模,其前身形态可追溯到儿童故事机、平板电脑或儿童学习机。
· · ·
一、市场现状:年出货量在10万台以下
近几年,语音交互、物联网连接、云端服务与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机器人行业的产品落地和市场完善。但是,蓝海市场中不乏风险与挑战。
通过对现存数十家创业品牌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产品平板型、桌面型、故事机型的机器人同质化仍较明显,存在以下几方面趋势:
1)在用户人群方面,儿童早教类、陪伴类产品占据着国内消费类机器人的重要比例和需求。
2)在功能体验层面,人机交互模式仍缺乏自主性、流畅性,辨识准确度有待提高,内容成为重要的后端竞争力。
3)销量方面,国内品牌的年销量数据基本均在十万台以下,主要渠道仍以国内市场为主,较理想成绩集中在5-6万台区间内。
4)价格水平,千元级以下的产品更容易形成一定的销售规模,而1500-2000元、2000元以上价位的产品通常年销量基本不会超过三万台。
5)产品成熟度方面,语音交互技术最先落地,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正逐步融合。但受限于系统研发缓慢、供应链整合难度大,产品推进周期较长。
一般技术力量团队,从样机面世到真正产品落地通常还需折腾一年半载,错过了当下的需求趋势,甚至面临生存困境。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催生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但一切还处于早期阶段。不过充满希望的方向并不缺少勇者,尽管销量数据和盈利点并不够鼓舞人心,但坚定信念和资本支持还是催生出前赴后继的创业者。
单品模式难以突破时,系统/平台式的玩法开始初见成效。
· · ·
二、平台模式:分工合作 缩减一半周期
所谓的平台模式是指,由系统/平台方提供主板与配套系统方案,硬件厂商利用自有的人物IP、品牌资源等优势,如迪士尼、奥飞等手握大量动漫IP的公司,具有生产和渠道积累的玩具公司,以及部分传统家电品牌商也希望通过服务类机器人布局IoT领域等。他们给出产品原型或ID设计参考,然后双方共同定义和推动产品的落地。
为确保系统厂商方案的成熟和可靠性,通常系统/平台提供方在前期会先试验一款机器人样机,作为双方合作的产品模版参考。
在笔者跟进的某合作案例中,缺乏相关开发经验的团队通过与系统集成方合作的模式,产品研发周期由约一年缩短至半年左右。
首先,双方在合作意向达成后均成立具体的项目对接组,就产品定义和形态沟通进行沟通和确认。案例中厂商使用自有动画IP形象,套用集成系统与简单应用的芯片主板,一台初步的样机约一个月内完成。
样机的成形和确认标志着双方意向的初步吻合。接下来,系统集成方将根据厂商对于产品形象的具体需求进行开发,包括人物的声音语调、身份背景、知识系统等个性化特性。其中个性化的语音语调可通过指定声音训练和TDS语音技术合成,关于人物的身份背景、知识库等将作为机器人的重要内容资源。
然后,厂商和系统集成方均进入量产阶段,系统提供方将提供基于定制化集成系统的主板芯片,合作厂商则负责零部件及外壳的生产。在产品调试和品管过程,还需系统提供和硬件厂商共同完成。最后实现量产,产品上市。
从立项到最后产品落地,通过系统提供商与硬件厂商合作,双方的优势和资源得到有效发挥,一款全新的产品周期控制在12个月左右。较普通团队或初创公司,进度和上市时间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 · ·
三、套路衍生 玩家升级
基于行业现状的调查与业内人士的采访,采用此类合作模式的厂商并不少见,在合作深度与方式上稍有区别。但由于品牌形象和宣传需要,通常以“自有系统/技术”标榜。
观察发现,现在已推出较成熟方案的厂商包括图灵机器人、ROOBO(智能管家)等,以及腾讯上个月也提出了搭建机器人平台的布局。
1)图灵:优于交互系统
图灵的Turing OS机器人操作操作系统在2015年11月推出,提供语音交互、机器学习、思维强化功能;今年7月进行了1.5版本升级,新版本加入视觉能力、运动控制及硬件模块。
图灵机器人是国内较早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此前曾推出“虫洞”手机语音助手、聊天机器人平台等产品。今年,图灵基于Turing OS1.0系统与奥飞合作的乐迪、与蓝光电子玩具合作的哆啦A梦两款机器人产品已经发售。
据介绍,Turing OS机器人系统基于安卓系统开发,以语音交互为主要操控方式。手机采用触控式显示界面,而机器人多采用语音交互方式,基于两类产品交互方式和界面的差异,导致系统架构有所不同。机器人系统需要在手机安卓系统上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工作,
“基本上每一层代码都需要重写,整体的交互框架需要重新定义,所以准确来说是基于原生Linux系统开发”,一位工程师介绍。
在合作模式上,图灵方面提供Turing OS系统的集成芯片。Turing OS系统的浅层代码与功能开放;高级与深度定制化的系统采取的一定收费或分成的模式,此类项目合作周期在6-12个月左右,需要跟进支持的人员团队较多。
2)ROOBO:重在渠道与供应链
ROOBO的机器人系统在九月正式对外发布,此前,ROOBO曾推出桌面级“布丁”机器人,类似基于该平台和技术的实验类产品,具有参考意义。实际上,基于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此前的市场调查,“布丁”在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排名靠前。
据悉,ROOBO提供的集成板时基于Asic架构的DNN(深度神经网络)语音识别芯片,采用本地的神经网络数据处理降低产品对于网络的依赖,提升机器人响应及控制速度。基于该芯片的系统具有交互主动性、情感/思维等功能。但这仍是一款为仅能实现语音交互的机器人主板。
此外,ROOBO表示还将推出基于智能图像功能的芯片。据智东西了解,ROOBO的前身主要以提供创业服务为主的孵化器,而其在硬件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也是其一大资源优势。其创始人刘颖博也曾对外表示,除芯片主板外,还将涉足硬件的控制部分。
除“布丁”外,ROOBO近期还投资了宠物狗机器人Domgy,采用了可移动滚轮设计,具有视觉识别监控、语音交互等智能技术。宠物狗机器人Domgy由韩国初创团队Innovative Play Lab研发,由ROOBO负责产品的落地和中国的推广。在这个层面上看,ROOBO更像是一名渠道商的角色。
在技术积淀方面,ROOBO2014年底成立,其定位也不集中在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上。但由于今年受到科大讯飞一亿美元的B轮投资支持,可以推断在语音交互、深度学习等方面将收获不少资源和技术支持。
3)腾讯:基于应用宝的AI助手
如果说前两家还仅停留在创业阶段,腾讯的加入倒是显现出一些气势的苗头。
今年9月,腾讯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透露,正在邀请开发者加入机器人开放平台,并在应用宝平台加强AI机器人分发模式。
在新发布的应用宝7.0版本中腾讯首次推出机器人平台,可与使用者形成交互。据说,在这套初登场的AI系统中使用了自然语言识别、语音识别、图片识别、大数据搜索等腾讯累积的AI技术和经验。此外,应用宝7.0版已接入一站式体验打车、订餐、美图等智能服务。
在使用和落地层面,腾讯的机器人平台与AI技术主要应用于移动端,类似手机助手。以“智能机器人导游”的角色在桌面生成入口,直接为用户提供搜索、下载、打开等等一系列服务。
不过腾讯方面透露,其AI开放平台日后将为开发者共享腾讯智能的数据和技术。”接入机器人开放平台的开发者,将获得十分灵活的机器人场景。不仅在应用宝内享有入口,还可以建立桌面快捷入口或生成独立APP,更将在腾讯全平台进行植入,从而覆盖各个场景。”腾讯移动应用平台部总经理周涛强调。
现在看来,腾讯的AI平台显然还处于开放初期状态,其开放平台页面也未对计划做出重点介绍。但结合腾讯旗下或投资的生活服务类产品和内容来看,市场和受众群具有广泛基础。基于平台背景,在大数据和用户方面,腾讯具有先天优势。对于厂商和开发者而言,接口开当然不会拒绝,但最后能合作到哪个层次,腾讯对于厂商应该也会有一定筛选和门槛。
实际上,不止于消费级机器人领域。今年7月,先后被红杉资本、赛富亚洲跟投的东莞市李群自动化,对外发布了首个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安卓系统操作平台。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场景,该操作系统主要提供移动端操作平台、云端数据通讯两大功能。据李群自动化研发部门负责人介绍,要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并非所有机器人企业都能做到,背后需要机器人本身有高精准度的视觉抓拍、运动控制等技术为支撑。目前国内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产品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这却是走向智能工厂的趋势所在。
· · ·
四、合作模式的规模可行性
前面提到的数家公司对于打造机器人平台,做机器人系统这门生意踌躇满志。但实际上,那些选择自己把硬件、系统、主板做齐的公司,如软银Pepper、小鱼在家、乐橙、小忆等,不乏对合作模式的顾虑。
综合相关厂商的反馈,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判断:
1)已接入科大讯飞、云之声等上游技术公司的资源和平台,虽不是完善系统,但足够开发使用。后续更深内容和系统的开发希望由自己掌握更多的自主性和保密性。
2)系统升级与产品迭代版本能更好地掌握时间周期,不会受限于系统/平台提供方的开发节奏。较重要的系统迭代通常需要更换主板芯片,而这一块的供应链资源通常掌握在系统方手中,并成为他们的重要分成依据。
3)创业公司做系统/平台仍缺乏大数据基础和内容接口。深度学习、自主互动等能力的完善依赖于场景大数据。
腾讯基于其庞大的社交体系,其积累的十亿级用户画像大数据,核心技术的支持或许才是厂商们期望的。不过前文已经提及,在合作层面腾讯会更占主导地位。
4)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由于机器人产品还缺乏统一的硬件标准,导致系统的适配性很差。针对特定的机器人型号,需要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工作。其次,机器人产品本身的出货量较低,还不足以支持产品端和系统端双方的健康盈利。
· · ·
五、制约系统标准化的痛点是硬件
硬件是否标准化决定了系统和软件端的通用程度。
“机器人产品难以落地,主要在于供应链没有起来。根本找不到标准件,甚至简单五金件、电机组都需要定制化”,某机器人厂商表示。由于硬件端的千差万别,手机系统端的系统通用、“刷机”等模式还难以在机器人类产品中实现,这同时也加大了各厂商在系统端的工作量和开发难度。
系统/平台提供方的出现帮助硬件厂商分担了开发工作量。但无论谁开发,对于实现简化和标准化的意义并不大,工作量并未减少。考虑到系统方在项目跟进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时间等,与按量收取的分成比例,这似乎并不是一桩划算买卖。
当然,产业发展初期,先行者在前期的尝试和探索都十分值得尊重。更多的人在推动这件事,规模化和标准化落地的那天也将早一天到来。
· · ·
结语:谁会被洗牌?
总的来看,不管是腾讯这样的巨头,还是一批有技术积累和人才优势的创业公司,都在试图通过整合系统与交互功能、内容,形成机器人的一套“软”的方案,与有IP资源和硬件资源的公司结合,让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化路径更快。问题在其中系统和硬件都远没有手机和平板类的产品那么标准化,目前仍然有很大的定制化成本。
从产业多方得到判断看,这样带来的消费级机器人发展未来是,整合类的机器人会带来机器人更低的价格、更多细分IP的出现,更多功能差异化的出现,但要达到高度智能化还有待时间。而类似海外Jibo国内小雨在家类的产品,则会在市场规模化上遇到一定瓶颈,但如果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可以更智能的功能上得到尝试,我们更相信像Pepple这样背靠大佬财力雄厚的玩家能在这方面更有出息,目前的市场看,对Jibo和小鱼在家这样的独立玩家是存在挺大风险的;消费机器人市场的一股寒流将至。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Melexis发布突破性Arcminaxis位置感应技术及产品,专为机器人关节打造2024-11-11
- •AI 大模型迈向多模态,助力具身智能与机器人实现创新2024-10-24
- •机器人巨头发那科的产业布局及投资版图2024-03-14
- •年均增长200%!一家电力电子机器人No.1厂商2023-08-18
- •出货数百万颗!这家AI芯片大厂助力打造爆款机器人2023-08-11
- •出货数百万颗!这家AI芯片大厂助力打造爆款机器人2023-08-04
- •搭载“银牛3D视觉模组”的深紫外线消杀机器人,为北京冬奥保驾护航2022-03-16
- •Melexis赋予机器人触觉能力2022-02-17
- •黑芝麻智能与国汽朴津“官宣” 将携手打造机器人智能大脑平台2022-01-18
- •集度汽车百日谈:百度准备造辆什么车?一个“四轮机器人”202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