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涨价价格战持续 电视行业或提前迎来整合期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王振鹏 时间:2016-11-09 15:10

乐视 暴风 面板 电视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彩电市场的零售量规模为1195万台,同比增长8.9%;但是零售额规模同比下降5.9%,为353亿元,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国内互联网电视的日活跃用户为3800万,产业则保持超过30%的高速增长。

  上面的数据表明,一方面电视机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增量空间,另一方面电视机整体价格的降低导致了增量不增收的局面。

  涨价冲击大 互联网品牌多亏损

  电视销量增长的强劲动力,在编者看来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归功于面板价格的下降。面板价格自去年以来进入持续下跌通道——以32英寸面板为例,2015年5月,32英寸面板均价为87美元。而到了2016年年初,均价下跌幅度已接近60%。这一情况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好转,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上升,到8月32英寸面板价格已达68美元,其余尺寸产品价格也在上涨。

  值得关注的是,面板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是一些中小尺寸,比如40英寸、43英寸。群智咨询数据显示,主流的32寸面板均价在7月份大幅上涨了5.5美元/片,8月份供应依然紧缺,面板厂推动32寸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上涨幅度为7美元/片;其他尺寸的面板价格同样有颇多涨幅。在过去的8月份,40、43寸面板的涨价幅度达到12%~15%。互联网品牌的产品线大多数涵盖这两个尺寸,并且40英寸或43英寸是某些品牌的主力尺寸。

  多数互联网品牌电视厂商不追求硬件的盈利,在内容尚不能盈利时,如何安然渡过这次的涨价潮是持续经营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彩电盈利能力来看,2015年创维利润14.5亿,海信约14亿,TCL2500万,而互联网电视普遍依靠资本补贴,处在亏损状态。出货量最大的乐视,电视业务去年亏损超过7亿元。同为互联网电视品牌的暴风业绩同样被电视业务拖累。上月28日,暴风集团披露了2016年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同比增203.99%,但净利润却大降97.16%,仅为48.7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际上为亏损601.05万元。暴风集团对外解释称,一方面,暴风TV新产品的推出和相关的营销推广大幅增加了成本及费用;另一方面,电视面板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本大幅增加。最近小火的微鲸科技2015年营收为1.378亿元,净亏损1.315亿元,这里面相信同样有电视业务的拖累。

  内容优势尚未形成 涨价转型或被洗牌

  目前,依靠性价比,互联网品牌的市场份额还在进一步提升。从三季度彩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来看,互联网品牌的市场占比为22.5%,同比增长11.8%;传统品牌市场占比63.3%,同比下滑10.3%。在这样的竞争背景下,传统电视厂商有顶着竞争压力推出了很多性价比相当的产品,也有厂商接了互联网品牌代工的单子。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是传统品牌商还是互联网品牌商似乎都过得不好。

  此次的面板涨价必然会进一步拉低电视销售的利润,而持续的价格战对传统厂商和互联网品牌来说都不是长久之计。据悉,包括乐视、风行在内的企业开始寻找应对方法。乐视已经将部分机型提价100元到200元。而对于多数其他意图通过电视流量带来内容收益补贴硬件亏损的互联网企业,乐视尚且无法做到收支平衡。想继续生存,涨价或是不可避免的。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包括乐视、小米、PPTV、酷开、CANTV、微鲸、KKTV、暴风、风行在内的互联网电视品牌已达18个。而这18家互联网电视的硬件技术可以说基本一片空白,只能被动接受硬件成本涨价。而在引以为傲的内容方面,更多的互联网厂商也是依赖于内容商合作,并无独有内容。在实际使用场景中,更多的消费者都会选择安装聚合类的app来收看多平台的内容,因此,互联网品牌相较于传统电视厂商来说,低价是为数不多的优势。

  然而,当低价优势不再时,还有什么理由选择一个不知名的小厂商产品。内容优势尚未形成竞争壁垒,依靠资本补贴硬件,即便短时间出货可喜,到头来也只是为内容平台做了嫁衣。此次面板涨价,想要淡化面板上涨的冲击,降低面板占总成本比重必然是一个选择。从低端走量转至高端薄利尚有生机,不过还是得建立在品牌和内容的基础上,对于无品牌无内容无售后的三无厂商来说,这次的涨价潮怕是难捱过去。(责编:刘丹)



本文为华强电子网原创,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