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40%!三安光电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最赚钱的LED企业?

来源:LEDinside 作者:--- 时间:2017-05-08 09:22

三安光电 LED 利润 三安光电 LED 利润

  三安光电毫无疑问是中国LED行业最赚钱的公司,无论是毛利率还是净利润率,都高得不像是一家制造业公司。

  通常制造业毛利高于30%,净利润率能够超过15%已经是相当优秀的表现了,而三安除开2012~2013年的行业低谷期利润有所下滑外,持续的保持毛利高于40%,净利润率达到30%以上的水平。

  三安的净利润得益于MOCVD设备补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如果局囿于三安依赖补贴的刻板印象,却可能离事实更加遥远。近年来随着三安的发展壮大,营业外收入对利润贡献比例越来越低,从2011年高达62%下降到2016年的20%,三安自身的盈利能力却在一步一步的强化。弄懂三安高毛利率,高净利润率背后的原因,才可能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三安光电为什么这么赚钱?

  三安高毛利润率的原因分析

  首先对外界评论中认为三安的毛利高来自财务总监之财技的观点笔者不认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财技也创造不出来收入,也几乎没办法藏掉直接成本,而且,即使一两年内可以更技巧的处理一些会计项目,但是不可能数年内一直用技巧来修饰出远高于同业的毛利率。

  对于三安的高毛利的来源,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面加以解释:

  1) 制造的规模效应。LED芯片制造虽然不如半导体制造那么高门槛,但是也是十足的重资产行业,生产制造的规模效应非常显著。大家比较了解的是MOCVD设备昂贵,实际上为了芯片生产而专门准备的高纯气体供应系统,超洁净厂房等基础设施,是更加不可分割的专用性资产,会大大抬高LED芯片厂商的固定生产成本。反而是MOCVD,从long term来看,更像是可变成本。

  而三安拥有全球最大的LED芯片产能,约占全球芯片产能的20%,只要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这些固定成本三安就可以在更大的芯片产量上摊销,那么估计仅平均成本一项就可以比一般的竞争对手低上10%。

  2) 研发的规模效应。LED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子产业之一,也是一个研发密集的产业。因为中国LED企业进入这个领域比较晚,在原始的技术积累和专利圈地中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印象中中国的LED企业技术含量低。

  三安浮出水面的大概只有1200多项专利,实际上为了保持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微创新,工艺创新必须是持续不断的,只是大多数不会转化为专利,而是以企业的专有技术的形式存在。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产品线,三安就是能持续保持同样的芯片面积比竞争对手亮度高5%,这实际上构成了三安产品溢价的技术保证。

  研发的规模效应就体现在三安的研发团队和研发资金的投入规模上,三安约有470多人规模的博士或日韩台技术专家队伍,高级工程师及硕士以上的人才达到502人,单就LED光电产业的人才储备来说,三安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人才库。直接的研发资金投入和间接的研发人员用人成本,保守估计也在3亿以上,这相当于前几年一个中等规模芯片厂的年营业收入。

  这样庞大的研发支出,对一个产量规模不足的企业来说是庞大的负担,对三安来说,摊销到每颗芯片的研发成本微乎其微,产品性能带来的溢价完全可以覆盖。

  3) 客户数量的规模效应。应该有多个经济学术语可以解释这个现象,比如网络效应,即同一个系统使用的人越多,就越能吸引更多的人使用。不过本质上也还是可以用客户的规模效应来解释,毕竟网络效应也要依赖使用者的数量规模。三安长期积累下的客户群基数客观上促成了与三安这个系统交易时的网络效应。

  LED芯片属于化合物半导体,生产过程的精度还不能像硅基半导体精确(5个9和11个9的差异),因此产出的芯片的光电性能是在一个指定区间内呈正态分布,而LED厂商需要对产品根据光电性能的bin集分类之后才能销售给客户。

  三安这样生产规模的厂商单一bin内的产品数量就很可观,可以供给单一客户某一个bin。三安客户的数量也足够多,每个客户拿到的bin集都很集中,从客户的角度获得的体验就是三安的产品一致性很好。可以做到类似方式出货的芯片厂商只有三安,华灿等不多的几家。

  另外就是像木林森这样的封装厂,也是因为规模够大,客户群数量够大够分散,这样木林森也可以做到采购芯片的时候不分bin,但是销售给客户的却是单一bin的LED。这项优势也可以至少提高5%的溢价空间。

  综合上述的三点,三安就具备了高出同行15~25%的毛利的空间,再加上从市场结构来看,三安的在中国芯片市场份额已经接近30%(LEDinside统计约29%),具有价格领导者的定价权,因此能够维持高毛利就不足为奇了。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