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实体零售 探索连锁百强光环下的未来出路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 时间:2017-05-22 15:26
受经济下行压力与电商迅猛发展的双重影响,零售企业的实体门店数量有所减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连锁百强名单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16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同比增长3.5%。门店总数11.4万余个,同比增长5.9%。与以往相比,2016年是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最低的一年,为有统计以来最低的一年。销售负增长企业高达34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零售行业并非全部都是“冰封一片”,调查显示,各业态销售增幅差异十分明显。其中便利店的增长让人眼前一亮,达到16.7%,专业店和专卖店为6.5%,购物中心1.6%,超市和大型超市1.5%,百货店为-2.5%。二是门店数量增长有所分化。2016年,百强企业门店总数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便利店和专业店。百货、大型超市新开门店整体数量减少。
对此,有专业人士分析,与便利店相比,大卖场、百货等大型业态的扩张需要耗费更多资金和精力,在已有门店情况尚未明朗的情况下,扩张门店并非明智之选;相对而言,便利店等小型业态在社区商业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风口下,反而可能成为零售行业破冰代表。除了目前在行业创新上炙手可热的生鲜传奇、果多美等生鲜小业态的代表,良品铺子等零售小业态也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以迪信通为首的新奇特3C小业态更是受到大力追捧。
所以,尽管行业整体销售增长幅度持续放缓,但企业们并没有因此陷入低迷,反而通过关闭低效门店、减员增效、改进商品经营、创新服务等方式逐步改善了自己的运营质量。
不少连锁企业选择开发自有品牌作为破局的重点。2016年开发自有品牌的百强企业超过80家,自有品牌单品数平均为1200个,销售占比接近5%。以迪信通为例,2016年推出轻奢品牌“疾速”,不仅产品颜值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功能创新,品牌系列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在极短的时间内为企业带来了超出预期的回报。
同时,2016年百强企业对会员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对会员体系的建设也更加关注,会员销售额占总销售的比重由上一年的51.8%增加到54.5%。过去企业只是将会员数据记录下来,通过积分或优惠等活动来增加会员黏性,收效甚微。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好会员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成为未来连锁企业发展的关键,迪信通便是其中的受益者。2016年,迪信通联合国内权威的数据研究咨询公司零点有数进行大数据研究,对消费者行业数据进行分析,直击用户内心,提供用户真正需要的精准服务,提高用户消费体验。
总之,2016对于大多数实体零售连锁企业而言并不是很美好,销售增幅的不升反降让其面临很大的压力,但在2017年,不管是国家政策的引导,还是企业自身的“积极自救”,都让我们对零售行业整体有所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