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青城山:中医脉诊如何开启“AI模式”?
医疗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如今正面临着日益沉重的压力。一方面,人口激增及人均就医率的增加,让现今国内在医院及专业团队的建设速度上已难以赶上需求端的高速增长,医患矛盾和预约排号等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尽管今天的医疗环境和服务相比以往有较大改善,但面对日均海量的就医需求,这种看似庞大的医疗资源仍旧显得过于渺小,有数据显示,中国现在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国内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费用就高达3000亿人民币,而肝炎疾病甚至直接导致每年3600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触目惊心。提高医疗产业的服务效率和能力,以及增强大众的自主医疗和疾病筛查、监测能力已迫在眉睫。
芯原微电子创始人戴伟民
切中这一民生热点,7月5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联合芯原微电子在青城(豪生)国际酒店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聚焦智慧医疗电子产业,融各类创新型的智慧医疗、电子(半导体)方案于一体,为促进智慧医疗产业上中下游各类企业的高效协同和对接提供了高质量的平台和渠道。主持人芯原微电子创始人戴伟民表示:“本届是第三届青城山论坛,主要探讨如何打造智慧医疗电子产业的生态。这样高质量对接整个应用、软件和生态的活动不仅国内没有,国际上也没有。去年,我们的智能汽车产业的对接非常成功,而今年是智慧医疗,明年我们也将举办智能家居产业的对接会,推动智能家居制造商和建筑商实现精准对接,同时借助各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为整个产业的高效协同献计献策。”
智慧医疗需求的迫切性
中国有14亿人口,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医疗行业海量的市场需求。从2015年的一组数据来看,据当时统计,全国共有高血压人口大概1.6到1.7亿人、高血脂人口有1亿人、糖尿病患者是9200多万(现在已超过1亿)、血脂异常者1.6亿人、脂肪肝患者1.2亿人。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表示:“我们人口众多,但是问题也很严重,平均每30秒钟有一个人患癌症、一个人患糖尿病、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国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肝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00亿,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生产力丧失在2005到2015年的10年间造成了5500亿的经济损失。这组数据触目惊心,就是因为我们花了无数的钱,以万亿人民币作为单位来治病,因病返贫的现象依然很严重。”如何将钱花在更有用的地方,让大众能够通过先进的医疗技术去提前预知疾病、时刻掌控自身的健康状况成为当下社会热议的话题。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
在这个过程中,芯片和电子技术究竟能发挥何种优势?魏少军认为芯片在这些新型的电子医疗器械当中不仅用于治病,更多用于防病,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且有意义。魏教授大胆预测称:“智慧医疗电子很可能是中国在下一步进程当中具有独特发展优势且很少数的领域,一是因为中国人口多,第二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换阶段,第三是我们的医疗水平相对比较弱小。所以,这个过程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商业机遇,同时也给我们的人民生活,特别是医疗健康带来很好的改变。我想所有的重要科技成果的目的就在于对我们全国人民健康带来新的革命性的变化,所以这次会议在成都召开,得到了成都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我们在座各位的大家的共同呼吁和努力,我想这件事情非常非常重要,能够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生活。”
中医该如何从“原始”走向“智能”?
谈到医学,中国的优势领域无疑非中医莫属,但现在中医的发展并不如期,关键就在于“中医无器”。3000年以来,现在为止中医使用的工具仍然只有一把草、一根针和一把火。从秦始皇到现代社会,中医的工具大体上没有什么变化,顶多是从一根铜针变成现在的不锈钢针,而草也从野生变成种植,效果可能还越来越差。
那么,中医该如何从原始状态跨越进入人工智能的未来?北京太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解渤表示:“第一是如何找到中医的大数据来源,很多人说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但这些都是垃圾数据,我们在美国和北京看到很多团队都在做中医的大数据整理,但三四年过去以后一无所获,因为整理的数据是垃圾数据,用来做人工智能算法基本上是无源之数、无本之木。然后是如何建立客观标准,我们在人体上不管得病还是病理状态都要有一个客观标准,而不是靠我们想像力和评论。这个客观标准该怎么建立?如何建构中医的评价体系?用药的好与坏、进程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该用什么去评价?这个评价如果完全用西方医学的生化指标来评价是不够的,需要一套完善的中医评价体系。”
北京太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解渤
同时,解渤认为中医目前的唯一的有效的数据入口唯有脉学,因为第一相对于其他的诊断手段,脉学它与病因、病基和病症的匹配关系最高,能够高达80%。脉诊体现了患者实时客观的状态,而且是不延迟的,其他的诊断方法很多都是有延迟的,因为它是一个动脉系统。正是因为这一点,脉诊可以贯通中西医,与疾病的匹配度非常高。
太一智能脉诊仪通过生成3D脉象图诊断疾病
为此,太一科技本次推出了智能脉诊仪,解渤表示:“我们的脉诊仪可以提前3到5年预测患者的高血压、高血黏稠度、高血风险,大幅度提高用药的准确度,用脉评判你的用药准确,将高血压的治疗成功率从20%提高到60%左右。它能够将把脉像脉象照相机一样还原出来,生成图形化的实时三维图表,无论是病人或者是西医等都可以拿去做参考,从而提升诊断成功率。”据解渤介绍,通过智能中医诊断手段和IoT等信息技术的加持,能够将一名中医名医效率迅速提升至1000倍以上,大幅优化中医的供需平衡问题。
以芯片、传感器为基 中医脉学标准中国须先行一步
对中医来说,脉诊仪是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但现在,并不只有中国在研究脉诊仪,韩国、日本、美国也都在大力的研究脉诊仪。解渤告诉华强电子网记者:“其实,韩国对脉诊仪的研发比我们还要早,只不过他们用的资料跟我们差不多,即脉搏波。所以,他们也没有研究出来,但韩国同行几个团队我都见到过,做的东西其实不差,从传感器、芯片方面比我们甚至还要高明一点。站在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今年也正在研发新的芯片,与上海微电子所等重新讨论了如何做最先进的传感器,现在我们的技术要比他们要高一代。但我们认为,未来世界上要争夺中医的话语权并不是现成就放在我们手上的,我们必须在最快的速度内制定一个世界级的中医的脉学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我们才能站在一个高地上,去规划全世界的中医发展。”
当然,这个标准并不是由专家评定出来的,解渤认为:“专家评定出来的标准不能作为世界的标准,因为我们中国的专家全世界并不一定承认,因此必须得是一个现实的标准,必须得是一个经得起考验,能够重复试验的标准,是用实验科学检测出来的标准,而且与疾病、重大疾病治疗、诊断等能够完美的联合和结合起来的标准。”
家居医疗:智能中医脉诊市场中的“潜力股”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的智能化,最终普惠大众的方式仍然是围绕“提高效率”和“自主诊断”两个角度。随着当下越来越多小型化智能诊断医疗设备的出现,家居看诊和自主诊断成为更多普通消费者需求的医疗方式。
IMEC中国智慧电子战略合作总监姜宁(左),汇嘉健康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杨淑贞(右)
IMEC中国智慧电子战略合作总监姜宁认为:“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家庭,阶段性过渡可能是社区诊所或者是一些小得医疗服务机构。因为人都想要对自己越来越方便,目前上海虽然聚集了全中国最好的一些医疗设备或者是医疗方面的人才,但大家的就医体验还是相当糟糕的。我个人也深有同感,所以我期待着将来有一些小病可以在家里完成。”
汇嘉健康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杨淑贞也比较赞成居家诊疗模式,她举例到:“精准医疗大家谈的是基因,可能通过遗传其他因素会得某些病,而AI影像它是找到可能的肿瘤已经是后期确诊,如果我们谈到脉诊方面我觉得未来中医会有非常大的发展。我们台湾研究脉诊跟肿瘤有关,因为肿瘤的形成可能要两三年才能看到一颗肿瘤,可是在脉诊上,我们的医学研究报告就能提前一两年告诉我们哪一个脏器发生了问题,我认为在家里先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然后再去做更多的确认会更好。”
本文为华强电子网原创,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