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拟到传感ADI中国市场凭实力正青春,“More Than Moore”战略25年之后再辉煌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Andy 时间:2019-12-17 09:47

ADI 延续 辉煌

  对于全球模拟芯片巨头ADI来说,2019年算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年份。在过去的25年里,ADI可谓是亲眼见证了中国科技行业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今天这般具有如此规模的全球影响力的大市场。而接下来的15到20年里,随着AI、5G、IoT的高潮迭起,科技产业特别是半导体行业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和市场“大变革”,这对于任何一家半导体企业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机遇。

  但机遇的背后往往也潜藏着无数的挑战,尤其是随着“AI+IoT”结合的持续深入,由此而衍生出的各类新兴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也愈发凸显,且技术端的演进也正不停加速。对于很多转型缓慢的半导体厂商来说,如果跟不上这一波产业更迭的进度,可能无意之间就会沦为被市场淘汰的对象。

image002.jpg

  ADI中国25周年媒体技术日

  今年,是ADI深耕中国半导体市场的第25周年,在这不长不短的25年里,ADI究竟收获了哪些战果?接下来愈发残酷的市场竞争中,ADI又将如何保持固有优势并出奇制胜?12月12日,ADI在中国科技之城——深圳举办了“ADI中国25周年媒体技术日”,多位ADI产品线高管来到现场,向全国各地的行业媒体分享了ADI过去25年在中国市场的收获以及ADI对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

  “More Than Moore”的核心意义是什么?

  1965年至今的54年间,摩尔定律一直是驱动整个半导体产业飞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1995年起,基本上每18到24个月,产业都能够保持着整个晶体管数量翻一倍的进度,即使现在来看,业内在3纳米的工艺上也在积极研发中。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如今半导体工艺在数字边界上已经慢慢走向了物理的极限,正逐渐触及天花板,接下来将会变成很难再往前实现过去那般的技术突破。

  这也是为何ADI会提出“More Than Moore”战略的主要原因,ADI公司系统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赵轶苗告诉记者:“从ADI的角度来讲,我们会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整个技术工艺支撑的问题。特别是对一家模拟供应商来说,我们会更关注对于人和自然界,包括和不同的物理世界的信号或者介质,在进行共同沟通和信息交互的时候,需要哪些特殊的工艺做支撑,能够把这些信号采集和捕捉下来。”

image004.jpg

  ADI公司系统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赵轶苗

  所以,ADI提出了“More than moore”的战略,赵轶苗表示它就是从模拟芯片的技术角度来区分具体某种方案需要什么样的工艺,比如说高压、高频或者高精度的工艺,比如在射频领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工艺,在传感技术上又要做什么样的工艺准备等等。“我们认为这个其实是存在多个维度的,一个维度是基于高密度的数字SoC工艺,它可以基于纳米级的工艺做更多的系统集成,我们称之为SoC;另一个可以把很多模拟工艺,不同的芯片封装在一起,形成SiP的解决方案。将来,我们认为SoC和SiP会整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在更多的维度上帮助我们解决很多过去难以突破的问题,从而形成更高价值,这也是我们在More than moore战略的考量。”

  举例来讲,比如ADI的MEMS方案,它包括四个关键的技术优化和技术演进方向,例如陀螺仪惯导类产品会强调高精度、小体积、超低噪声、长寿命、低功耗以及高温;而像隔离类产品,ADI是如今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磁隔离芯片技术的公司,赵轶苗介绍:“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把整个传输的速度做得更高,除了将几十MHz的信号做起来之外,我们甚至能够把上GHz的信号做起来,比如我们的ADN4654芯片。另外,就是能量的传输,它不光可以使能量更有效的传递,而且还可以把EMI、电磁干扰抑制到最低水平,这在汽车领域、工业领域都大有用武之地。最后,比如磁感应器以及AMR磁感应器,我们最早的有ADA4571这个产品,能够做到0.5度的误差,运动控制的角度监测甚至都能够适用于电路浅表这类应用当中。”这些,都是ADI为实践“More Than Moore”战略做出的努力。

  IMU为何是定位安全最后一道屏障?

  无论是车联网还是万物互联的各类应用,终究离不开卫星定位技术的加持。随着国内的北斗三将在2020年正式完成全球范围的布局后,国内利用北斗卫星来实现高精度服务的市场无疑将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海量的市场需求连接到网络当中必然需要位置服务,这就离不开惯性导航技术。

  北斗三究竟能实现怎样的精度?ADI亚太区微机电产品线总监赵延辉表示:“它的误差大概是2.5米到5米的精度,这对于很多的应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可以想象一下,暂且不说这里面列的一些误差来源,可能极端的场景,如果有一个2.5米或者5米的误差,假如连着两个岔路口,导航仍然会指引出错误的道路。因此它一定需要一些辅助的手段,来提高卫星导航的精度。”

image006.jpg

  ADI亚太区微机电产品线总监赵延辉

  毕竟,卫星定位是“靠天吃饭”的。从原理上来看,一般卫星在外太空将信号传输过来,首先就需要穿过电离层和对流层,都会存在一些折射的误差影响,比如包括手机以及其它的一些高精度的接收机,都会存在噪音,况且卫星本身也会存在轨道误差。再比如,卫星在理论情况下,各种手机或者接收机能够接收到卫星传回来的信号,但若是在很多大城市这样的城市峡谷环境中,人们不光能接收到卫星直接传回来的信号,还会接收到卫星信号在建筑物上再折射返回的信号,这样就会产生多路径的效应,这会带来很大的定位精度误差。

image008.jpg

  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何惯导会被定义为定位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赵延辉解释到:“因为所有的其它技术都非常依赖于外部的环境,比如卫星导航必须得能看到卫星,才能利用卫星导航。更不必提比如雾霾等外部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对雷达的感测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失效,这就实现不了精准的监测。只有惯导IMU不依赖于任何的外部环境,所以我才说它是定位安全最后的一道屏障。”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依靠IMU就万事大吉了,赵延辉告诉记者:“这取决于用IMU多长时间,比如进入隧道之后,其它传感器都失效的情况下,车主可能希望达到不出车道线20厘米的精度,这时依靠IMU的时间越长,需要选择的传感器的精度就要越高。也就是说,在做传感器融合时,并不意味着选择的传感器越多越好,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传感器,具备什么样的性能,若是选择不当,可能拿来的都会是一些无用的数据,实现不了精准的定位。IMU则是在实现各种极端环境下,依然能给出准确的输出,这个极端环境包括各种高低温的变化,以及各种颠簸的路面等等。”

image010.jpg

  为抢夺这块市场,2019年ADI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正式发布了器件级的ADIS1650X系列IMU,对标海量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市场。据记者获悉,从功能和性能上来看,它与过去大的模块级IMU并无区别,内部嵌入有传感器、信号处理、各类温度补偿校准,该有的东西一应俱全。这也是为何ADI称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原因,“依靠ADI优秀的技术积累,我们可以做垂直整合,我们有非常好的MEMS技术,我们有非常好的探测引力波的技术,以及各种各样的ADC、处理器,我们将这些技术集合起来,客户仅需要拿去使用,硬件上的东西全都不用在意,只需要熟悉自己的系统即可。”可谓十分简便快捷。

  中国 “医疗”市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当今中国,健康管理与智慧医疗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几乎每一个与此相关的电子产品都会成为当下市场的爆款。典型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例,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的总出货量4960万台,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195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34.7%,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智能可穿戴市场。除此之外,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依托于海量的市场需求,远程监护(RPM)、临床功能的智能可穿戴、慢病管理、数字化远程诊疗以及体外诊断POCT的市场接下来都会以相比以往数倍的速度快速发展。

image012.jpg

  全球医疗半导体市场概览

  ADI十分看好中国的医疗市场,并早早就做了很深的布局,ADI中国区医疗行业市场总监彭智峰认为:“其实中国市场,一方面,一个很重要的是从政策上的驱动力,互联网医疗或者远程医疗都会进入医保。因为今年的第三季度,卫纪委、医保局出台了政策表示相关的互联网医疗都要进入医保,并要求各地卫生部门制订价格政策,这也意味着国家希望把慢病管理或者远程诊疗增长起来,毕竟中国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另外一点,就是本土医疗器械如今也正加速国产替代,在相同条件下,可能政策上会更倾向于在医院招标上会更集中于本土企业。最后,可穿戴领域也十分明显,因为中国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可穿戴市场。”

image014.jpg

  从目前的应用端需求来看,无论是健康监测还是智能可穿戴,最终还是回归于体能信号监测,比如心率、心电以及BMI等等。在过去,这些体征信号监测都是来自于医院内部的ICU或者CCU。但随着如今医学以及慢病诊疗的持续发展,加之全民对大健康需求的暴涨,这些体征信号监测的应用也急需被延展到医院外部,成为“人手一套”的消费级设备。

  不过,这类医疗监测类应用在可穿戴市场虽然已近乎普及,但也时常因为测量精度不准或者功能鸡肋等问题备受用户诟病,由此也进入过一段萧条期。究其原因,彭智峰解释到:“在我们看来,最核心的就是要提高它的信号精度,或者按照医疗的方法叫做临床级精度。最终,这个产品要成为刚需,就一定要真正地监测或者准确的监测到体征信号,并且最终被医生承认。因为,医疗领域与其它场景不同,医院和医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经过专业人士认证数据才能可用。”

image016.jpg

  ADI中国区医疗行业市场总监彭智峰

  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用户的黏性,从ADI或者芯片公司半导体解决方案的角度出发,一定要提供具有临床级的解决方案,最终使得可穿戴厂家或者产品能够真正地检测出他们具有临床精度的体内信号,让这些信号能够和被医院认可的数据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电子病历。如此,就会极大的提升可穿戴产品的黏性,比如当年迈的老人需要监测高血压高血脂或者血糖的时候,这些信号可以帮助他下一次就诊,这对于老人来说肯定要硬性刚需,毕竟这与他的健康息息相关。”彭智峰表示。

  这也是ADI的优势,他表示:“ADI对于智能可穿戴或者健康可穿戴,或者大健康领域,有一个一站式的总体解决方案。为此我们ADI在美国还专门把我们所有的解决方案做了一个手表。这个产品证明了ADI在所有的整个产品级别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提供应用,同时能够提供方案演示、客观评估、快速算法等等。”

  当然,ADI的优势不仅在于消费类的可穿戴市场,在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医疗级市场也是ADI的传统强项。彭智峰总结到:“我们在X光、CT、超声这几个大的子系统,也就是影像科这几大产品中,ADI都有相应的成熟和比较高性能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ADI在这些医疗影像领域一直都是占有领先优势的基本原因,因为这种院内的临床高精度设备,其实是技术驱动的,对技术标准要求高,同时要求很强的服务和响应的能力,这方面也是ADI的优势。同时在体外诊断设备之中,我们还有一些相关的电源的管理,这个得益于我们ADI收购了凌力尔特,所以我们这方面的一些方案也可以放在体外诊断设备当中。”

  小结:

  受益于自身通过多年积累而获得的固有优势,加之ADI对新兴市场的敏感和快速创新,这家国际半导体巨头虽身处大起大落的半导体江湖,却仍然能够脱颖而出、稳步向前。2018年,ADI在中国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的销售额,赵轶苗表示:“虽然2019年是对半导体产业相对有挑战的一年,但我们仍然还是实现了两位数的高速成长。所以总体来讲,ADI在这25年时间里一直实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这也得益于客户与我们的紧密合作,让我们能够专注于更多的创新领域帮助自己和客户提升技术,发展市场。”而这种互利双赢的创新思潮已经融入ADI的血液,也必将伴随ADI在未来的半导体市场继续成长。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