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PC找回节奏感
来源: 作者: 时间:2006-11-20 07:36
本报记者 饶宇锋
当人们已经习惯于从戴尔、联想的你争我夺中寻求乐趣的时候,重拾全球PC冠军宝座多少让人感到一丝意外。在擅长控制成本的戴尔和高举价格利器的联想身边,惠普正在调整自己的步伐,快速而有力的追赶让竞争者们真切感受到了压力
10月底,IDC和Gartner先后发布调查报告称,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惠普已经取代戴尔,成为全球最大的PC供应商。这是自2003年第四季度以来,惠普首次问鼎冠军宝座。
虽然因为爆出财务丑闻,导致十几亿政府大单的丢失让戴尔对于惠普的此次登顶有点忿忿然。但是一系列数字却表明这样的成功并非偶然。
IDC一份针对中国市场的报告显示,2006年第二季度,惠普台式PC以5.2%的市场占有率,紧追戴尔排名国内第五,同比增长19.2%;商用笔记本以10.2%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国排名稳居三甲,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2.4%;消费类笔记本电脑的增长最惊人——增长率高达134.4%,以11.5%的市场占有率,占据了全国第二的位置。
华尔街一直认为,薄利的中国PC市场容不下大量巨头的共生,在IBM退出PC业务后,部分业界观察人士更坚定了这种观点,并一致认为惠普极有可能步IBM的后尘。
惠普的回应却让大多数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2005年1月15日,惠普宣布将打印成像及消费市场集团(IPG)和信息产品及商渠道集团(PSG)合并为IPSG.这意味着,薄利的PC业务将被整合到打印成像部门,并进一步地整合到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中来,而并非如外界猜测般的出售。
此前,惠普的打印业务已成为惠普的核心,该部门每年的营收达到了240亿美元,惠普每年要在打印和成像业务的研发上花费约10亿美元。其打印业务素有“另类印钞机”之称。
而在分析师看来,如果这次合并可以视为一个标志,则意味着经过3年时间,惠普已经逐步消化了康柏。
当初为了让康柏更好地融入惠普大家庭,后者依据产品线的划分来重新调整格局,造成公司内部资源的浪费和机构庞杂而难于管理。
因此,才会出现成像打印业务迅猛发展,而PC萎缩困顿的一边倒局面。
更要命的是,PC市场竞争并没有因为惠普和戴尔的强势而迅速出现预料中优胜劣汰。在中国市场下,大大小小的PC厂商只将业务量并非最大的高端市场留给了惠普。惠普根本吃不饱。
因此,中国业界一致将惠普此举解读为“依托成像打印部门既有市场优势,进一步加速PC业务利润增长,发挥产品组合优势,增强市场领导地位。”
而来自惠普中国的消息也显示,部门合并建立在这两大集团已有的良好协作基础,这种合作促使惠普推出了重大市场举措、数码娱乐方案以及针对个人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市场的解决方案包。
6月底,惠普全球CEO马克·赫德来到中国,亲自为惠普“个性化PC”战略发布助阵。在马克·赫德上任后,惠普的业绩正逐渐走出低谷,其中也包括PC业务。
惠普刚刚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信息产品及商用渠道集团的收入为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出货量比去年劲增16%。与去年同期相比,笔记本电脑收入增长更高达24%,台式机的收入与去年持平,商用类产品的收入增长了4%,消费类产品的收入增长了19%。信息产品及商用渠道集团的运营利润为3.36亿美元,占收入的4.3%,大幅超过去年同期2亿美元的运营利润(占收入的2.8%)。
与前任不同,这位新掌门异常看重PC在惠普业务中的地位。
此前,马克·赫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惠普正通过贴近顾客提供更多个性化的产品和技术,来加强对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参与能力,并期望以此带动惠普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利润的增长。
据悉,惠普中国下一步将大举覆盖三四级市场,“布局区域”在惠普内部已经形成共识,该计划将从下周开始正式在全国铺开,此举必然将对国内的霸主联想产生直接的威胁。
“在国内的渠道建设上联想是我们的老师。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超越了我们所有的老师。”惠普中国一位内部员工笑着对《财经时报》表示。
“在外界看来,惠普将打印成像及消费市场集团(IPG)和信息产品及商用渠道集团(PSG)合并就像中国人所熟悉的‘结对子互助\’。结果已经很明显,后进者已经在先进者的帮助下,获得了快速的进步,并找到了自己行进的步点。”资深分析师程宏认为。
上一篇:李国杰:龙芯2号发展速度超出预料
下一篇:希捷正式进军国内汽车电子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