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宝洪国基:笔记本电脑没有“同质化”
来源:天极网 作者: 时间:2006-12-04 07:11
早就听人称洪先生为“儒商”,见面之下便知果然。他沏上了专门从台湾带来的佳茗,然后在阵阵宜人的茶香中开始了侃侃而谈。也许和15年的记者经历有关,洪先生很健谈,而且谈话时条理非常清晰,声调抑扬顿挫,一派学者之风—— “儒商”这个称呼中,洪先生的魅力在“儒”,能力在“商”。
● 一千万台和七万小时
作为媒体人,对数字似乎有种特殊的敏感性。在刚进联宝公司时我们就发现,联宝新印的宣传资料上有两个数字非常显眼,一个是“一千万”,一个是“七万小时”,于是这两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拉开了我们和洪总之前的对话。
天极:我们看到联宝新印的宣传资料上有两个数字特别显眼,一个是“一千万”,一个是“七万小时”,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洪总:今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从出货量方面来看,全球的成长率都值得乐观。对于仁宝来讲,原来估计的出货量是900万台左右,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达到一千万台基本没有问题。当然,这一千万台中,99%以上都是代工,剩下的零头就是联宝的自有品牌,大概占至千分之五或千分之六的样子。
至于七万小时,是说我们联宝的笔记本电脑可以连续七万小时而不出现一个故障。这是经过专业的测试机构进行评测以后得到的数据。我认为这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同时通过这样一个评测,说明我们的机器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
天极:我刚才粗略算了一下,70000小时折合成天数大约是2900多天,也就是说将近8年时间。那么可能人们就会产生一个疑问:8年前这个机器都还没有出,这个数据是怎么测出来的呢?
洪总:这个数据是用100台机器进行测试,然后同时运行30天,再进行累加得出来的。这30天中,测试的100台联宝机器没有任何一台出现问题。这种方式是批量测试的一种方法,如果其中任何一台出现问题的话,都会影响到整体成。这也就说明我们的CL56和FY71这两款机器的整体质量都是很稳定的。到目前为止,从生产部门反馈给我的信息来看,CL56的返修率只有千分之八,从去年到现在几乎没有碰到返修的。
● 从记者到职业经理人
很多圈内人都知道,加入联宝之前,洪国基在台湾省权威经济媒体《工商时报》做了15年记者,在媒体圈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驾轻就熟的媒体人到从未尝试过的职业经理人、从得风得雨的台湾省到一无所知的大陆,洪先生的这段经历是许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
天极:您做了15年的记者,然后又做了六年的职业经理人(注:到8月30日刚好满六年),这中间的跨跃还是很大的。我们想知道,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决定,您当初是如何考虑的呢?
洪总:其实人生的很多经历,都取决于初级阶段,这就像打地基一样。这个地基怎么打,决定了将来你可以盖多少层楼、盖怎么样的一幢大楼或者小房子出来。这和你当初的起步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想在我15年的记者工作中,有超过12年都是在电子、科技和IT行业工作,对这些相关的东西也非常熟悉。就记者这种职业来讲,前五年很刺激,到了后来你会逐渐有一些自己的观察和总结,同时会和各家企业的高层有一些往来,如果发展的正确,就可以建立起相当广泛的人脉。
在我做到第十年的时候,我不敢说当时我有多么权威,但影响力的确是相当大的。包括对产业趋势的看法、对一种政策的批判等等,我觉得自己当时都有相当的把握,有一种自信。当时和产、官、学、研等各界的沟通,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记者当五年、当十年还好,过了十年就没什么新鲜事了,你会从当初的紧张、刺激到了见怪不怪。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会思考你未来的下一站在哪里。作为我个人的想法,我觉得总编辑只能有一个,继续留在报社里面,上升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当然,你也可以将这种新闻媒体的工作当成是一匹马,先骑上一匹好马,再去找寻下一匹千里马,这对于自己来讲其实是很好的一个过程。
所以,在做够十年以后,我就开始想——虽然不是很用心,但偶尔或者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就会想——我的下一步怎么走?当时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也像一个行家,蛮有自信的,似乎整个产业的发展也真和自己有很大关系。但是我真正离开媒体、进入产业界之后,成为职业经理人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真正的管理不是几个数字,而经营也不是坐在那里提出几个观点就可以做到,这其中的差距真的非常大。
但是回过头看,以前的工作对我后来的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第一,经过新闻工作的训练之后,能有一个比较高的视野,会从多个角度来看包括竞争在内的许多东西,而且有很多经验、很多过去的案例可参考;第二个是比较逻辑化,思维不会太跳跃;第三个是拥有比较充分的人脉关系,这会对工作有很多的帮助,而且在和业内的这些菁英交流的时候,可以学到一些优秀的东西。
在转型的过程中,这些知识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可以缩短这个适应过程,很快地进入角色。当然,从理论到实践,实践方面还是需要自己去摸索、去总结。
天极:那为什么当初会偏偏选择联宝呢?
洪总:其实我做这样一个选择也是蛮大胆的,因为按照一般的思考,我留在台湾会比较好,因为台湾的产、官、学、研我都比较熟,留在那边会轻松许多。
而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当时几家公司都同时发出了邀请,我是去了这家就会得罪那家、去了那家又会得罪这家。所以我觉得与其这样,不如把台湾的人脉都暂时舍掉,做一个全新的开始。到大陆来,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充满了希望和挑战,感觉就像一个学武的人终于出师下山了一样。
天极:你现在后悔当初的决定吗?
洪总:说真话,这几年下来,肯定比当初选择的时候感觉压力要大,(指着花白的头发道)黑乎乎的头发现在变成这样子了。同时,中国市场这么大,我不可能都跑遍了,但的确走了很多市场,整个视野开阔了很多,这样一个经历,我觉得相当值得去拥有。我体验到了追求生命的一个价值,同时也努力成就联宝这个品牌。当然今天的联宝离真正的成功品牌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如果我在台湾随便找一份工作,都不会这样子,没有这么多的收获。所以,我的回答是不后悔!
天极:那您如何评价这六年以来自己和联宝的发展呢?
洪总:这么说吧,因为一些战略方面的限制,联宝在我手上的发展不能说是很成功,但是,我们至少已经让联宝慢慢地、稳扎稳打地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我也经常在说,我不算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但我在很努力地在耕耘这个品牌。
● 大树底下,如何乘凉?
联宝身份中比较特殊的地方之一,就是其背后的全球第二大笔记本制造商仁宝。从表现上来看,拥有工厂背景的品牌会拥有更好的供货成本,但是事实上除了联宝之外,台湾省其他几家笔记本制造大厂如广达、英业达等都没有推自有品牌,而过去的华硕和宏碁在内部产销上也有比较大的矛盾。看来“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话用在笔记本电脑身上并不完全正确。
天极:熟悉联宝的人都知道,联宝背靠着“二哥”仁宝,按理说联宝的知名度不应该是现在这样一种情况,您认为这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洪总:每家企业都有不同的经营方向,就生产型厂商来讲,做品牌的比较少,但是它能不能做品牌、敢不敢做品牌,其实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你认为广达想不想做品牌?其实,广达不但想做品牌,而且是非常非常想。如果你有留意的话就会发现,这两年来他做了两个动作:一是手机要做品牌。这个消息出来之后,台湾的媒体就做了报道,说“广达要做手机品牌”,但同时也给他下了“毒药”,就说既然手机都出自有品牌了,下一个产品自然就是笔记本了。
事实上,自有品牌手机和笔记本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就因为这样一个推论,在一天之内,广达的董事长座机都被打爆了,而且打来的都是世界级大厂,包括惠普、苹果等大客户,这种影响太大了。代工是影响广达生死存亡的情,所以大概不到三天,广达马上开了一个发布会,宣布前面刚开的记者会无效,取消了做品牌的想法。
第二件事是大概是一个多月前,广达宣布他的机器出给技嘉,由技嘉来做品牌。但是,中间有没有合资都没有谈,只是说他“支持技嘉来做品牌”,这个论调就比较暧昧了。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来,广达其实是很想做品牌的。
那你说仁宝敢不敢做品牌?我告诉你,仁宝还是不敢做自有品牌。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名字不叫仁宝,甚至连“金宝”牌也不敢叫,所以我们干脆起一个新名字叫联宝。联宝走的是自己的路,公司名称、品牌名称都重新来,自求生存、自求发展、自求多福,这是我们在发展初期做的一个规划。
天极:很多人将联宝称为“台系品牌中的黑马”,我们想了解一下,您对“黑马”这个词是怎么看的?
洪总:在几家比较大的台系厂商中,华硕现在是逐渐发展起来了,宏基的波动比较大,但是就联宝来讲,它的产品品质不错,所以人们也比较看好它的前景。经过这几年的运作,现在的联宝有一个厚积薄发的机会,所以市场上始终认为将来它会是台系厂商中的一匹黑马。
去年我们的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是今年以来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观。而且比较关键的一点在于,我们拥有一支比较强的团队,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几个因素,在目前这种价格战的大局势下,我相信联宝不但扛得住,而且它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强,这也是大家不能忽视它
下一篇:萧慕廉:英特尔将大脑搬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