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07—DRAM产业Vista加持 DRAM有望维持供需平衡

来源: 作者: 时间:2006-12-06 22:31

    

       全球DRAM厂2006年过了1个好年,然而在2年一轮的景气循环下,依照经验,2007年起DRAM产业将开始进入谷底,不过2007年市场需求获得Vista加持,再加上供给端仍有无法顺势承接的疑虑,因此目前看来,2007年DRAM产业仍将有机会处于微幅供不应求或是供需平衡情况。
       PC 2006年4Q旺季不旺
       强力反弹总在需求递延后
       DRAM产业的应用,目前仍有近50~60%的比例用于PC,亦即PC产业的兴衰,几乎可以决定DRAM的景气淡旺。而受到英特尔(Intel)CPU及晶片组供货不及影响,加上微软(Microsoft)新版作业系统Vista,于2006年11月及2007年1月陆续推出企业版及家用版,以及客户端仍旧持续针对库存做进一步调整,2006年对PC产业而言,可能将因需求递延而出现旺季不旺状态。
       但该有的需求毕竟不会凭空消失,只不过是向后顺延,因此可以确定的是,2007年第一季将会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届时对DRAM的需求量自然开始水涨船高,当然诚如各DRAM厂所言,这样的递延需求并非一蹴可及,而是伴随着季节到来逐步增温,DRAM产业势必可跟着水涨船高。
       过去DRAM业界常说,递的需求往往会使得接下来需求更加强烈,就好比在SARS风暴时,打乱了原本应有的市场需求,不过市场需求终究还是在,SARS过后的DRAM市场反弹气势,使得DRAM厂在2004年显得意气风发。
       因此,需求递延也不尽然是坏事,2006年第四季旺季不旺,甚至有机会使DRAM产业2007摆脱过去的淡旺季循环,待市场需求暴出,DRAM又将再进入下游抢货的成长高峰,这也难怪DRAM厂不断释放出讯息,2007年将会让DRAM厂再过个好年冬。
       PC上演Vista主秀
       消费性电子产品敲边鼓
       虽然PC一直是带领DRAM产业大步迈进的火车头,但其他电子产品对DRAM的需求量也正逐步拉升中,就连英特尔也不断强调,未来PC将不再仅是用于资讯处理的工具,PC应用范围扩大到其他消费、娱乐等电子产品应用端,衍生出来的商机之一,便是进一步带动更多对DRAM的需求。
       当前全球DRAM厂中,美光(Micron)已将愈来愈多产能转进非PC用DRAM市场,执行长Steven Appleton更不断于法说会表明,美光将进一步降低标准型DRAM产出比重,将这部份产能转进非PC领域,如CMOS影像感测器以及NAND型Flash市场,主要就是看准消费性产品未来几年的强劲需求。
       奇梦达(Qimonda)同样也看好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最为明显的便是看好未来游戏机市场高度成长力道,例如自2006年底陆续推出的Sony PS3、任天堂的新世代游戏机Wii等,奇梦达也因而调拨更多产能加紧卡位。
       尔必达(Elpida)则是一开始便开宗明义地摆明,尔必达自家DRAM厂将会100%投入消费性电子产品所需的DRAM商品,且社长<土反>本幸雄一再强调,未来几年消费性电子产品成长力道绝对高于PC产业,因此对尔必达来说,扩充自有厂房正是为了因应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而来。
       综合上述,国际DRAM厂对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热观的看法,2007年依然不变,甚至认为有可能更好,也就是说,尽管Vista的商机相当诱人,但从3大DRAM厂均已将标准型DRAM比重调降至总产能的50%以下,且明白宣示2007年不会有任何调升的动作,证明DRAM厂已将相当程度的重心调整至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
       2007年资本支出大幅缩水
       有利DRAM行情稳固
       2006年对所有DRAM厂而言,是全力冲刺产能的1年,最主要因素还是因为预期2007年Vista需求将逐月扩大,为此,DRAM厂无不积极扩增2006年资本支出,其中又以台厂为扩产的主角。但扩产动作到2007年可说瞬间缩水,以全球DRAM厂2007年资本支出预估来看,记忆体部份资本支出约为260亿美元左右,较2006年的239亿美元增加约9%,DRAM部份资本支出则更进一步缩小,2007年估计约为159亿美元,较2006年的147亿美元成长的幅度大约为8%。
       虽然资本支出仍持续成长,但与2006年较2005年成长33%相比,成长幅度已明显缩小,投资趋缓,对DRAM产业而言,也有助于平抑2008年可能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
       而就个别区域的资本支出来看,2007年全球DRAM市场将更进一步为台厂所占据,因为台厂2006年资本支出成长高达48%,与全球DRAM厂的平均成长值约27%相较,台厂明显相当积极于DRAM扩产,此一效应亦将于2007年台厂的市场占有率上显现。
       反观国际DRAM大厂,如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2006年记忆体资本支出与2005年相较仅成长13%;海力士(Hynix)近2年资本支出成长幅度也顶多达28%;其他如英飞凌,在记忆体部份近2年资本支出甚至还出现负成长;尔必达也同样是呈现负成长。再就2007年与2006年的资本支出成长幅度做比较,国际大厂2007年在DRAM方面的资本支出几近停摆,因此更有助于台厂2008年市占率表现更上一层楼。
       6寸厂转进8寸厂 DRAM价格稳定走3年
       8寸厂转进12寸厂 2006~2008年不看淡
       过去DRAM厂经历世代交替时,往往都能够替产业带来一段时间的荣景,主要是因为晶圆厂产能转换时间长达2~3年,才能将投产主力转移至新世代晶圆厂房。例如1993年DRAM量产主力由6寸厂转进8寸厂时,一直到1995年,才正式完成所谓的世代交替。
       也因此,晶圆厂的世代交替对DRAM报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效用,1993年主流规格大约落在4MB,当时1颗4Mb的价格约为13.4美元,1994年仅微幅跌至13.2美元,此一价位延续到1995年仍保有13.1美元的水准,不过其后的4~5年,每年的售价下跌幅度却高达60%左右。
       而2006年起,DRAM生产主力开始由8寸厂陆续转进12寸厂,2006年256Mb平均单价约下跌15%,预期未来2年,仍将维持此一跌幅,价格持稳,也有助于DRAM厂的获利表现得以稳步成长。
       这也是近来DRAM厂对未来几年营运深感信心的主要原因,毕竟若价格能够相较持稳,而DRAM厂则可以透过制程技术提升、投片量增加,使整体产出量扩大,将制造成本进一步压低,达到每年获利均能够稳定成长的目标。
       新制程技术升级恐将拉长
       2007年产出增幅将减少
       DRAM厂增加产能的方式,不外乎增加投片量,或是持续拉高新世代制程技术的产出比重。而对DRAM厂来说,增加投片量容易,只要有钱买机器设备,便可顺利达到扩产目的,但若要仰赖新制程技术提升产能,却非一蹴可及,因为研发成本愈来愈贵,且制程技术升级所需的时间也逐渐拉长,动辄长达一年半载,才能够再挺进新的制程技术。
       过去在0.11微米制程转进0.09微米制程技术时,有相当多的DRAM厂被整到几乎差点垮台,估计当时DRAM业界整整花了6季的时间,才顺利将主流制程技术改为0.09微米,如今在进入80奈米、甚至70奈米制程技术时,再度遭遇到同样的问题,估计DRAM厂自0.09微米制程转进0.08或0.07微米时,恐怕将花费更长的时间,不排除可能长达8季,如此一来也将使2007年整体DRAM产出量进一步受到压抑。
       事实上,三星早已开始进行80奈米制程技术的投产,只不过在产出结果上均无法令人感到满意,而这一拖便是长达3~4季才使得80奈米制程技术较为顺畅,试想身为全球第一大DRAM厂在先进制程技术上均已遭遇如此瓶颈,更不用说其他DRAM厂恐怕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业界目前甚至还传出已是主流规格的90奈米制程技术,仍有部份DRAM厂在转换时还是遇上困难,显见制程技术提升这一关并不好过,对2007或2008年的DRAM供给影响力,也将不容轻忽。
       需求持续走扬 DRAM供给增加幅度相较和缓
       2007年可望供需平衡 甚至产生微幅供不应求
       对全球DRAM市场未来1年供需态势的评估,可看出2007年将至少维持供需平衡状态,就需求面来看,除对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扩张相当乐观之外,PC在Vista的加持之下,也更进一步确立DRAM市场将立于不败之地。
       初步看来,2007年第一季多数DRAM厂已达成一定程度共识,认为第一季DRAM市场将会出现与过去不同的走势,换言之,第一季DRAM应会有淡季不淡的状况,原因在于2006年第四季旺季不旺,需求将递延到2007年第一季起引爆,更重要的是,在供给端部份到了2007年第一季也将遇上全球各大DRAM厂开始进入岁修阶段,这时DRAM厂供给量势必有所减少。
       另外,2007年第一季又有农历春节假期,随着台厂占全球DRAM市场供给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只要遇上台系DRAM厂进入岁修或是遇上长假,均将明显影响全球DRAM产出及供应。
       至于第二季原本是传统五穷六绝的惨淡季节,但Vista家用版在2007年1月上市之后,正式开始大量普及的时间,预估将落后推出时间1~2季,随着Vista日益普及,消费者对DRAM的需求也将同步增温。<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