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寸晶圆厂再度成ITRS年度聚会话题最快2012年到来 300 Prime标准肩负过渡性任务

来源: 作者: 时间:2006-12-06 22:36

    

       18寸(450mm)晶圆厂何时到来?本次新竹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ITRS)年度聚会再度掀起热烈讨论,由半导体企业成员组成,尤其以英特尔(Intel)参与颇深的IRC(International Roadmap Committee)指出,18寸晶圆厂最快要待2012年才会成真,在此之前12寸(300mm)晶圆厂仍有许多改善空间,因此提出从300mm过渡到450mm阶段的“300 Prime”标准,引发会场广泛议论。
       英特尔曾宣示,将18寸晶圆厂纳入本身的规划蓝图之内,但众所皆知,包括主要半导体设备业者应用材料在内,对18寸晶圆厂的未来前景,依然不抱乐观态度。半导体业者指出,目前全球12寸晶圆厂占产能比重仍仅25%,至少要待12寸晶圆厂占所有产能8成以上,届时讨论18寸晶圆厂何时跨入,才较具意义,现阶段的12寸晶圆厂还有许多发展空间。
       包括英特尔、台积电(2330)等半导体大厂参与的IRC表示,据过去历史经验判断,从1990年发展8寸晶圆厂到2002年12寸晶圆厂,之间发展约10年,因此18寸晶圆厂很可能最快于2012年到来;IRC认为,从300mm演进至450mm晶圆厂并非一蹴可及,正因现阶段300mm晶圆厂设备设计、制程控制仍有许多改进空间,因此才提出300 Prime标准。未来300 Prime标准将有助现存300mm晶圆厂升级,并降低未来往450mm前进的障碍。
       目前台湾晶圆厂对于450mm晶圆厂也抱持较为保守谨慎的态度,台积电总执行长蔡力行也曾表示,18寸晶圆厂投资钜大,业界尚未有定论,投资兴建1座18寸晶圆厂更需谨慎;目前掌管联电(2303)晶圆厂技术委员会的副总李嘉彬则认为,尽管12寸晶圆产出是8寸晶圆的2倍,但从设备商观点来看,12寸设备售价却远不及8寸设备2倍,投资与报酬率的不对称,可能是设备业者思考前进下一世代晶圆厂会犹疑的原因之一。
       除了18寸晶圆厂及过度型标准300 Prime引发广泛议论,为期3天的ITRS也针对近期显影制程进行广泛讨论。IRC表示,目前看来进入22奈米制程技术以后,深紫外光(EUV)若能克服光源、光阻等技术问题,将很可能成为22奈米以下微显影主流技术,而目前直写式多重电子光束(Multiple e-beam Direct-write;MEB-DW)必须要克服速度的问题,目前尚未纳入技术蓝图中。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