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IC设计公司跨进消费电子领域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作者: 时间:2007-01-04 18:51

    

  台湾地区IC设计公司跨进消费电子领域,谋求新的增长点 

  就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成长态势来看,相较于其它环节,台湾地区IC设计产业近年来的表现相对突出。根据工研院IEK IT IS计划的预估显示,台湾IC设计业2006年的产值将成长12.3%,夺供应链中各环节之冠。如果从促成2006半导体产业增长的应用划分,则是通信成长17.1%夺得头魁,消费电子亦以10.5%的成长率排名第二。其中,由于消费电子门槛较低,因此更成为台湾众多IC设计公司积极渗透的一大领域。

  例如过去以网络IC见长的世纪民生便将积极发展用于便携式DVD或车载电视播放机面板的微控制器,这种微控制器集成片上闪存,可用于7至12寸的中小尺寸面板,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世纪民生的USB IC、VoIP单芯片、多功能MP3播放器/读卡器芯片在市场上也表现不错。针对各产品线,世纪民生总经理汤宇方强调:“唯有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才能打败对手,获得客户的青睐。”的确,在现今消费电子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谁能提供完整平台,协助客户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谁就能握有更大的胜算。

  台湾消费性IC产业大者恒大

  整体而言,台湾消费性IC设计领域明显呈现出大者恒大的局面。不过,由于进入门槛低,因此小者众多,产品类别重叠性高。而要在这种混战局中胜出,中小型公司需用心找到自己的定位,锁定目标后用心深耕,力求接近市场客户,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求生及求胜。“决定不要做什么,与决定要做什么,同样重要。”通泰业务部副总经理李政宗语重心长地提出他的观点,他在消费性IC领域具有多年丰富的产业经验。

  通泰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10月,于2001年在台湾上柜,专精于消费性电子产品的IC设计。历经多年的研究与开发,通泰公司的研发成果相当丰硕,产品广泛应用于灯控调光、室温计、体温计、计算器、液晶显示微控、相机、影像及音效设备、红外线遥控和人体感测遥控等领域。

  在以上产品系列中,红外线(IR)应用为通泰相当强调的一大重点:针对各种IT及家电产品提供IR相关芯片。李政宗进一步详细介绍指出,通泰在IR遥控方面耕耘已久,目前的6221兼容系列,在大陆市场的月出货量达到1500万片。通泰的策略是以微控制器为基础,针对既有产品进行衍生,该公司于在2004年推出IR微控制器系列,2006的贡献约占全公司总营业额的10%强。

  目前通泰的微控制器发展重点主要可概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MASK产品、OTP(One Time Program)产品,以及相关开发工具等。李政宗表示,“此时推出IR微控制器可说时机颇佳,因为IR的应用越来越广。目前通泰的IR产品已多方获得大陆、台湾及韩国客户青睐。可提供客户ROM较大的万用型产品,以及带有显示屏的冷气遥控器等。”通泰目前提供的IR微控制器产品有4K ROM、1K ROM及2K/64K ROM种类。面对繁多的应用,通泰提升客户服务效率的方式,为先建立母体及列表,如此便能在短时间内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增减。

  此外,通泰并可提供电压低至1.8V的OTP,李政宗表示,“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可视为IR微控制器公司技术发展的一大里程碑。1.8VOTP规格来自日本,属业界中相当严格的标准。另外,提供内建晶体管的IR微控制器产品,亦是通泰的一大优点,可协助客户进一步降低BOM成本。”

  比较MASK型产品及OTP产品,过去许多客户是采用MASK型产品,但在现今强调速度的消费性电子市场中,直接以OTP进行量产可加速上市时间,但OTP价格较高,约是MASK的1.5倍,不过,李政宗表示,“考虑到上市时间,也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采用这种OTP形式。”

  面对现阶段的激烈竞争,李政宗指出,目前通泰最大的竞争对手为中国大陆新兴IC设计公司,例如在遥控器方面,杭州士兰在价格竞争上便是强对手。李政宗并表示,据了解部分大陆遥控器IC公司亦在发展OTP业务,一旦成真,则可能进一步冲击台湾公司。而台湾公司能做的便是不断在产品技术上突破。例如将晶体管与微控制器整合在一起便是一例,可让客户省掉晶体管,无论在成本和PCB面积上都是一大助益。

  切入数字家庭周边,触控板为下一波发展重点

  另外,通泰亦积极规划利基型产品,例如PIR(Pyroelectronic Infra-Red),即人体温度变化感应器。触控板(Touch Pad)控制IC亦是通泰下一代的微控制器开发方向。不仅仅是通泰,此次受访的义隆电子亦将触控板控制IC视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义隆电子成立于1994年5月,产品线可概分为微控制器、 PC周边、玩具及通信等。在义隆发展的十余年间,8位微控制器、通信Caller ID及玩具等产品轮动持续创造义隆的营收。至于下一波的主轴,义隆消费性产业处处长钟炳荣表示,“义隆将结合子公司义发的资源,投入触控板人机接口的发展。”

  一般触控板是指电容式触控板,是一种在平滑的触控板上,利用手指的滑动操作以移动光标的一种输入设备,方便初学者快速掌握使用。因为电容式触控板的厚度非常薄,所以能够设计于超薄设备之中,而且不是机械式的设计,因此在维护上非常简便,其应用相当广泛,例如教学玩具,直接以手触碰,更可方便小孩学习,再如手机和GPS等皆是应用领域。

  另一备受看好的触控板应用领域则是用于数字家庭环境中的遥控器。由于数字家庭概念的落实,计算机将进入客厅,电视也成为网络通信的工具,因此需发展整合遥控器+鼠标+键盘的产品,也就是智能型遥控器。钟炳荣强调指出,“面对数字家庭商机,义隆并不奢求快速切入核心,毕竟难度太高,而且已有众多国际知名大厂进入,以义隆现阶段的资源情况来看,义隆选择由周边设备切入,进一步思考数字家庭在各项机器整合后,这其中结合各种设备的人机接口要如何处理。”

  智能遥控器控制IC便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以其为基础,可结合各种功能,例如手写辨识输入、连接网络,进而提供Skype电话功能等。相较于同样欲切入触控板领域的台湾IC设计公司,钟炳荣强调,“由于义隆是直接与子公司义发配合,因此义隆能直接掌握各种材质的特性,进一步降低整体系统成本。”目前义隆已出货中低端触控板控制IC,与此同时,高端产品甚至32位微控制器也正在发展之中。据了解,义隆将在2007年完成32位微控制器平台的建构,2008年即会有明显成效。

  16位微控制器不够看,32位冒出头

  “过去从没想到16位微控制器会用在玩具上,但是现在连32位也用在玩具上了”,回顾微控制器的发展,钟炳荣如此说道,“由于成本、技术及市场到位,32位微控制器也就顺理成章用在玩具等消费性电子设备上了。”

  整体而言,微控制器在消费性电子市场的应用包括家电、马达控制装置(冷气机、跑步机、微波炉等)、便携式多媒体产品等,不论是年出货量或年市场产值皆已超越无线通信、计算机信息、汽车电子、工业等其它应用,且每年成长幅度稳,成为微控制器第一大热门应用市场。未来消费性电子产品功能走向多元化、智能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使得微控制器在此应用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延续这种发展方向,也将使更多新兴的消费性电子应用浮出台面,受到这些新兴应用的加持,微控制器市场成长可望再度向上推升。

  事实上,包括电子玩具、售后市场的导航设备、以及高端家用无线电话等因为被赋予更复杂功能的使命,而增加对高位微控制器的需求,在此市场需求的带动下,32位微控制器未来在消费性电子市场仍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根据In-Stat所公布的资料显示,消费性电子领域的微控制器出货量至2009年将成长至约52亿颗。由此可知,未来几年内,微控制器在消费性电子市场仍将有很大的伸展舞台。

  避开业界大哥大,另辟蹊径创新局

  如上所述,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因此比起其它应用,消费性IC设计的玩家众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然而,虽然消费性IC设计公司为数众多,但是该行业大者恒大的现象仍十分明显。后进者欲在其中分一杯羹,“硬碰硬”投入主流产品并非明智之举,“避开业界大哥大,另找寻新规格产品才能创造出市场生存空间。”巨盛电子产品研发企划处副总经理柳发申如此表示。巨盛电子本身的转型过程便是这种策略的写照,该公司虽然成立于1982年,但是五年前才开始由原先的电子零件代理业务转型为IC设计公司。


  在转型关键期,巨盛苦思公司的专注目标,柳发申表示:“之前公司准备转型时,考虑过闪存盘驱动、读卡器, 也看到USB OTG,在这些选择中,为避开业界既有势力范围,决定从新规格切入,这样会比较有胜算,而且在消费性电子当道的情况下,OTG将成为消费性电子设备的接口新宠。”OTG规格便是在这种思考逻辑下成为巨盛的转型目标,同时巨盛也跻身消费性IC设计公司之列。USB OTG是在2001年底宣布,锁定目标后,巨盛便专注发展OTG产品,努力至今,在台湾IC设计业界,巨盛几乎已OTG划上等号。

  USB OTG为USB开发者论坛(USB-IF, USB Implementer's Forum)针对移动设备如PDA、数码相机和移动电话等设计的USB 2.0加强功能,包括英特尔、微软、飞利浦等许多IT大厂都是USB-IF的成员之一,USB OTG接口强调可以达到点对点的连结,让移动设备不需经过电脑即可互传文件。

  不同于USB需依附PC,OTG的主要诉求便是“摆脱PC”,然而这样的定位却带给IC设计公司诸多难题。“既然没有PC,就表示OTG连接的两个电子产品之间需有一端扮演PC主机的角色。”柳发申进一步说明。然而,PC有微软提供完整的软件架构,扮演OTG主机的电子设备所需的“操作系统”却必需自行发展。柳发申指出,“在和电子产品制造公司洽谈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希望OTG芯片公司能提供系统所需的软件及固件(Firmwell)。”

  认识到这种需求突破的瓶颈,巨盛不仅开发单纯的OTG芯片,而且是从系统产品的角度出发,投注更多心力及资源于软件和韧体的研发上,积极建立库及源代码。以便客户使用其平台开发各种产品。“由销售固定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