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并非另起炉灶 “中国标准”无悬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时间:2004-03-12 17:15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不少IT类专业媒休日前援引了国外一家媒体的报道称:一些国外政府要员来函,要求中国取消无线局域网标准的规格限制。
这些媒体说,一些国外厂商认为:“中国标准”将造成他们为中国生产一套产品,为世界其他地区再生产另一套产品。报道还说,中外有关机构已经围绕“中国标准”的实施进行了协商。
但据中国有关方面透露,“中国标准”的如期实施并不存在任何“悬念”。
3个多月以来,从引发轩然大波、发表不冷静的激烈言辞,到逐渐走上协商之路,国际标准制订舞台正在熟悉和适应中国这个新角色。
中国凸显“国标”舞台
据报道,这场“地震”是2003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无线局域网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的公告》引发的。公告规定了从2004年2月1日开始,中国将禁止进口、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对于2003年12月1日前已经进口或生产的以及签订有效合同的无线局域网产品,进口、生产和销售日期则宽限到2004年的6月1日。
这个公告发布不久,有关方面又在新发布的公告中指出,自2004年6月1日起,没有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施加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不得出厂、进口、销售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安全考虑是核心问题
灵活、便捷的无线局域网技术日益显示出,它将成为未来一种重要的接入方式。据报道,英特尔公司的新一代“迅驰”芯片直接内置了无线功能,据预测,到2004年底,80%的笔记本电脑将直接内置无线网卡。思科公司将无线局域网列为重点发展的产品领域,微软公司也推出了面向家庭的“无线接入点”设备。
目前,中国重要的商业机构和公共场所开始全面装设无线局域网。但是,自无线局域网技术诞生之日起,它在安全方面的漏洞,也象挥之不去的阴影。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由国外制订的无线局域网安全协议,在加密性能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内的加密技术。无线黑客甚至不需要进入大楼,在街边停靠的汽车里就可以通过拦截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并解密,从而攻破楼内部的网络。
这一隐患引起中国各方面极大的忧虑。出于安全的考虑,中国有关部门开发了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并围绕这项技术制定了GB156929.11标准。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专家们审查和鉴定认为,这是目前最优秀的安全方案。
中国并非另起炉灶
中国在提出的强制执行标准中,基于无线网络安全的需要,加进了中国设计的资料加密技术。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之所以会受到某些国外厂商的反对,是因为这些厂商是目前“事实上的”国际标准的制订或者实施方。他们同时又是这种标准下的硬软件产品的主要生产商。中国的出现,客观上构成了对他们、从而也是对现有市场格局的挑战。
有资料显示,在全世界的1.6万项国际标准中,中国参与制定的不足千分之二。在高新技术国际标准的“舞台”上,中国的声音更是微弱。但是,经过长期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科技、经济各领域的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国际标准“舞台”上出现中国的声音是早晚的事。
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负责人说:“随着国际分工合作的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国际标准都是由若干家公司联合制定出来的,是不同公司的专利技术的融合。中国标准并非是另起炉灶,它是以国际现有的系列标准为蓝本进行制定的,仅仅是在涉及到安全问题时将标准中的相关内容置换成了中国自己的技术。”
他说,这次公布的标准对所有中外厂商都是一视同仁的。中外厂商都可以按照新标准中的技术要求进行改进和生产,同样的,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也必然要受到处罚。
“三步曲”何时不再?
每当中国的身影出现在国际标准制订舞台上的时候,总会引起某些厂商的激烈反应。围绕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是这样,围绕3G标准和牌照的发放等等也是这样。
这些厂商自持在产业中的优势地位,往往先是扬言将这般这般。当此招无效之后,便从各种角度对“中国标准”进行中伤,散布种种不利于“中国标准”的言论,动员各种力量进行游说和公关,动摇“中国标准”实施的决心。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是同中国方面协商与合作。这种“三步曲”尽管不悦耳、无积极作用,但总还屡屡出现。
据报道,中国有关方面一再表示,在维护应有权益的同时,对国外厂商将一如既往地采取协商共赢的态度。据悉,“中国标准”实施公告发布以来,得到了国内外主要无线局域网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企业的理解和积极合作。一些对中国市场抱有极大热情的国外公司甚至希望能参与到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制订工作中来。更多的国外企事业单位与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编辑 甘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