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电子垃圾隐形渠道横霸四方
来源:电脑商情报 作者: 时间:2004-11-08 17:37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难道在电子垃圾上收“益”的仅仅只是制造工厂吗?在这类工厂背后还隐藏很多传播电子垃圾的收“益”人,他们为收取不义之财究竟要冒什么样的风险?
7月18日凌晨,昆明海关根据情报在勐腊县查扣了偷运入境的6辆装有废旧电器的货车。同一天,又在思茅至元江的公路上查获了运输走私电子垃圾的货车7辆,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
经查,这批电子垃圾来自日本和中国香港,经泰国运至老挝班相果,再趁夜间从中老边境岔河通道非法走私入境,准备运往广东。查获的13辆车上装有旧电脑显示器、旧电视机、旧游戏机、旧传真机等电子垃圾。
然而这样的电子垃圾走私活动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据了解,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中,有80%出口至亚洲,这其中又有90%进入中国。但是这样的行为却引发了这样的思考:是什么让电子垃圾选择了中国?
事实上,中国在接收电子垃圾上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中心。据了解,这些电子垃圾在通过中国加工后不但在国内为害甚多,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重新走出国门,走私到东南亚地区。毫无疑问,电子垃圾对整个IT业的影响已经扩大到国家的范畴。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在中国持续提升的全球竞争力和13亿人口形成了大市场是IT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基础,但他也认为巨大的蛋糕同样是吸引电子垃圾流向中国的祸根之一,而这些货源通常都是通过沿海一带流入中国。
昆明的一位姓陈的二手电脑经销商向本报记者证实,很大一部分电子垃圾是从美国,韩国,日本等科技相对发达的国家走私而来,“他们淘汰的产品在中国还是中高端产品,所以他们的东西弄到中国来还并不过时”。
但是,由于陈担心采访会使他的上游停止供货,他要求本报不要透露他的公司名称。不过他还是介绍说,这些电子垃圾主要通过广州、深圳、大连等地进入的,尤其广州、深圳的走私最为猖獗。“这两个地方是电子垃圾流向中国的最大的一部分货源,也是最主要的货源。”
事实上,考虑到广州深圳两地回收、翻新电子垃圾工厂的林立状况,也可以同样断定。这两个地区就是中国电子垃圾主要的上游来源。
从本报记者对沈阳电子垃圾市场的调查来看,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尽管从辽宁调查的数据显示,大连港口也有部分货源,其数量非常少,风险却非常大,甚至有消息表明目前在大连港的电子垃圾走私可能暂时停掉了。因此,沈阳和辽宁省各地市的上游货源也是主要来自广州、深圳两地。
而类似辽宁这种地处内陆的省份大多没有直接从境外流入电子垃圾的“地理优势”,他们的货源途径之一是零散地来自于各个不同地区的“二手垃圾”,不过大多数仍然来自于南部临海地区。
但是,沈阳当地的一位曾经的二手经销商也提到,原本在2000年的时候,沈阳的电子垃圾市场非常繁荣,不过随着政府打击力度的加大,现在电子垃圾在沈阳市场已经远没有当初繁荣了。尽管如此,电子垃圾所带来的巨额的利润仍然驱使着渠道端的空前繁荣,想必这样的渠道建立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还是昆明那位陈姓经销商提到,在美国和日本等地都有专门进行二手电脑走私的上游公司,它们会先与内地或者香港的公司接应,在确定订单或者联系好下游之后,就会从广州或者深圳入境。这就是电子垃圾的源头,也是整个电子垃圾流通渠道中最初的上游。
而入境后的电子垃圾除了一部分直接送到先期下单的加工厂以外,都会直接再由“某些内地公司”进行分销。这里所说的“内地公司”则可以看成渠道中的大分销。类似于陈所做的拆卸等工作,据说,“虽然比不上大规模拆卸的工厂,但也可以算作‘作坊\’级别”。
另外,陈还表示,他还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货源,他们不仅会进口垃圾,也会从本地回收。而卖给终端用户的产品则主要从深圳、东莞等批量进货而来。但是,因为“供应商”零散而且不稳定,所以陈说他们只会称上游为“货源”而不是称某某产品供应商。
由此可见,电子垃圾的流动也存在一个实实在在的渠道架构,只是因为见不得光姑且只能称之为“隐形渠道”了。
据了解,局外人如果想进入这个“隐形渠道”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个体系内部成员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增加下游。而体系中虽然没有一个明文来约束交易行为,大家也会在“暴利”这一主线下维持一个公认的内部行规,既行业的潜规则。
沈阳一位经销商向记者表明,电子垃圾的流通和传播确实是有一个隐形的渠道。据他表示,因为沈阳的经销商一般都是从广州、深圳进货,如果不是熟悉的人,一般情况下广州方面肯定要求现款现结。而一些数额较大的单子,他们会更加小心,如果不是现款现结他们宁可不做这单生意,“因为最近政府查得比较紧,上游也担心搞不好大家都没得做了”。
“像我们沈阳这边如果做得不是很大的,都是通过广州的翻新工厂拿货,然后再分销给一些小的DIY商家和一些企业、事业单位。”他还说起,一些广州的大户经常是直接派人在沈阳当地进行销售或者寻找渠道下游的,而且这些大户都是“一条龙服务”,行话叫“套料”:有翻彩管的,有做壳的,有做箱的,有提供许可证的。
相比流通渠道,工厂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寿命要比渠道长久得多。因为作为渠道来讲一个最麻烦的问题就是售后服务,这些劣质垃圾一般一年左右就会陆续出现问题,如果当真维修的话那成本太大,利润可能就没了,所以渠道多是做一两年,就“跑路”了。
据说,在现今的IT产品经销商当中有接近一半都会做一些所谓“二手货”、“翻新货”甚至假货以赚取利润。不过,同正规的终端渠道一样,除了稳定性差以外,做到这一层的经销商利润也相对小得多。
不过尽管“隐形渠道”保证了这些电子垃圾能够得以流通,那么哪些群体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电子垃圾最终又流到哪里了呢?
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市场,这句话对电子垃圾市场也同样生效。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消费竟然以主动受害为主。
在西安有一家做多媒体教学的公司(名称隐去),这家公司主要是做多媒体教室的系统集成。因为公司本身的技术比较高,所以接的定单也就比较多,当然公司主要是靠软件产品挣钱。
但是一般在客户进行采购时,往往对这种系统集成的项目会进行一个软硬件的打包。打包之后的价格通常不会很高。所以在软件无法压价的情况下,就只能在硬件的价格上下功夫,为了多赚点钱,他们主动找上了电子垃圾。
渐渐的,被利润冲混头脑的这家公司所销售的从里到外都是用旧硬件做的电脑随同软件销给客户。据说就在上个月,他们做了几个单总额达百万元,其中几乎所有的利润大都是分销电子垃圾产品而来。
据某权威机构统计,区域上的DIY经销商和一些集成商成为了电子垃圾热心用户。在本报对经销商的采访当中也有22%的经销商认为这部分人是电子垃圾的主要流向用户。
不过经销商还不是主动受害最大的群体,在调查中有31%的经销商都认为网吧承担着最多的电子垃圾。据称,很多小地方的网吧为了节约成本,主动购买翻新后的电脑和网络设备。但是,这些旧设备往往都有很大的辐射性和一些人体危害性。网吧在牟取了利益的同时违背的是自己的良心。
当然同样违背良心的还有很多教育机构和企业单位。西安的一位经销商就透露,一般对教育口会有这样的情况,上面有一笔钱下来就是用于信息化建设的,不能不买,但又想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挪做它用,当然只能在采购价格上做文章,而电子垃圾恰恰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电子垃圾流向学校也就顺理成章。
据了解,1996的时候,西安一家名为海星的IT租赁公司把其租不出去已快淘汰的500台机子,卖给了武功的一所小学,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是因为海星公司与文教局的一位领导私交甚密,因此毫无风险的中了此单。
结果一年时间都没到,这批机子就全部报废了。好在东窗事发引起了高层的警觉,在调查此事之后不但主管领导下了台,海星公司也被曝了光。而且据说在西安这样的事还特别多,该人士还透露,“天惠捐给希望工程的机子,外表很好,里面大多是其收购来的旧东西。”
这些电子垃圾流向的最终用户无一例外选择了自己充当受害者,当然其中也有很多蒙在鼓里的被害者。电子垃圾所反映出来的现象也开始不单纯是IT业界的现象而更是社会现象了。同样的,终端的用户不仅是垃圾渠道的根源也是电子垃圾工厂病源所在。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