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分销商投身供应链管理服务 但中国制造商尚需时日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作者: 时间:2005-08-10 17:39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未来几年分销商在中国市场上将大有所为。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预测,2007年,授权分销商在中国的市场的总额将由2002年的47.1亿美元增长至157.7亿美元。对于炙手可热的中国市场,全球分销商希望借助完善的全球供应链服务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然而,有多少中国电子制造商愿意采纳这些服务仍然是一个问题。
    
     至少,在短期内,中国尚未成熟的电子行业还没准备好使用物料预测、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物流及其它元器件分销商近几年来所努力打造的供应链服务。行业观察家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对这些服务项目的需求非常有限。相对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而言,中国并没有出现计算机和通信领域市场大面积的市场衰退,相反却成了全球过量供应的受益者。
    
     虽然,过去一年,中国电子制造商在大部分元器件的获得上不存在问题,但是,在全球需求增长的环境中,中国难以控制和缺乏培训的供应渠道可能变得更糟。“许多中国公司没有对交货期延长的环境制定完善的应对计划。”安富利公司首席执行官Roy Vallee警告说,“产品计划的不健全将导致生产不足甚至停产。”中国加入WTO使进出口贸易壁垒开始消除。但是各省间的贸易规则却仍处在复杂的行政管理之下,这些规则使交货期徒然增加了两天。这一现象和全球行业快速的复苏将考验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关系,因为产品限制性配给供应已成为现实。
    
     供应链系统落后和海关贸易政策是主要制约
    
     尽管大型中国制造商为预测需求波动已经拥有了比较精良的ERP和MRP系统,然而,中小型OEM、ODM和EMS公司却仍然依赖已经过时的系统,它们购买软件的经验非常缺乏。在中国,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或供应商管理库存(VMI)项目的公司并不多见,尽管在它们已经享受到准时元器件送货的种种好处,但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项目都是取决于供应商吸收过量库存的能力。
    
     “许多中国本地分销商并没有意识要投资供应链服务。”Nu Horizons电子公司营销执行副总裁Dave Bowers说,“他们相信过去行之有效的工具也将在未来发挥作用。”还有人认为,不愿投资供应链管理工具是因为政府尚未提供清楚的商品代码。
    
     “这里跟香港不同,香港是发展完善的自由贸易区,在那里我们能存储元器件,在客户工厂边上安置仓库或送货中心。没有被消耗掉的物料可以收回,并送至到另一家客户的工厂。”安富利电子行销公司香港/中国董事梁永耀表示,“但在中国大陆市场,如果想将库存运进运出,你必须处理大量的地方税收、政府政策和报关文件。”
    
     事实上,如果在中国的分销商试图将储存在自由贸易区厂内仓库或寄售仓库中的产品退回的话,它们必须提供比其它国家多一倍以上的文件。而且,额外的物流成本也非常普遍。目前,这一流程正在改进,但是进程缓慢。“两年前,为在中国生产制造的公司提供VMI服务非常困难。”科汇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Yang-Chiah Yee说,“一旦商品报关运进中国,即使它们不能被使用,你也无法再将它们运出来。”
    
     分销商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作为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中介,海外和本地元器件分销商对推动供应链解决方案的采用都抱有极大的兴趣。这些工具不仅代表了潜在的收入来源,它们还能帮助分销商自己合理化需求预测,至少从理论上来说,这些工具能够建立更高效的产品流通渠道。
    
     例如,科汇公司表示,有一半以上位于中国的EMS客户已经采用某种形式的EDI,这一数字是一年前的两倍多。该公司正首次与一家本地OEM建立EDI连接,该公司在科汇公司2亿美元的中国业务中占10%。“我们希望与客户建立EDI连接,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预测,并更清楚地了解客户的需求。”Yee说,“另一方面,EDI所要求的数据质量非常高。如果预测数据不准确,让错误数据进入系统,结果将适得其反。”
    
     TTI公司称,在过去的六个月里,TTI亚洲公司在中国的客户和供应商中,采用自动化流程的公司增长了50%。“我们通过EDI连接与四分之一的客户和约半数的供应商进行交易。”TTI亚洲高级副总裁 John Davidson说,“如果你不与供应商紧密挂钩,在需求上升时,元器件的供应就容易出现问题。”
    
     世平集团使用EDI与约30%的客户进行交易。“我们正帮助客户借助不同的供应链方案使它们的系统自动化。”该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ael Chang表示,“对于那些不具有这一能力的公司,我们的采购和销售部门将有责任去帮助它们。”世平集团还试图帮助其小型客户采用自动化的IT系统,使其更容易地与供应商进行连接。
    
     “公司彼此连接非常重要。”Chang说,“中国的国情要求你借助强劲的IT工具,获得有效的信息。我不相信脱离这一基础设施,分销商能在中国成功运行业务,因为你会丧失机会或做出错误判断。”
    
     全球元器件供应商安捷伦科技使用EDI接收客户预测和其它信息,这将影响库存水平。“销售供应链服务对全球分销商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安捷伦半导体产品集团全球分销副总裁Frank Robertazzi认为,“西方跨国公司比中国本地公司更看重这些服务。”他说,财务稳定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国际分销商的财务实力非常强,当客户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国家时,国际分销商能够为客户提供复杂的供应链服务。
    
     缺乏动力是应用的最大障碍
    
     尽管制度混乱和供应链管理投资不足是制约供应链管理服务在中国市场推广的主要原因,但是,阻碍中国本地公司采用供应链管理服务的最大障碍是缺少动力。对于本地的OEM,似乎还未意识到预测需求的紧迫。“大多数公司的预测并不以固定订单为基础。”理查森电子公司营销副总裁Wilson Lee说,“如果获得一份订单, 通常的做法是做30天预测。难点在于当我们预计客户将面临短缺时,我们应如何帮助他们进行JIT的库存管理。”
    
     理查森电子公司与其在中国最大的客户通过EDI处理业务,该客户占其在中国销售收入的20%。该公司业务的75%-80%来自本地公司,它们均被理查森专长的射频“工程方案”所吸引。Lee认为,最难被说服采用供应链工具的是那些第二级和第三级的整机制造商,它们或多或少地相信,产品会在必要时奇迹般地出现。
    
     “中国的客户基本上不怎么关心供应的问题。价格仍然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汇裕利亚太公司的主管Wendell Boyd说。“目前,客户不担心供应问题是因为它们所需要的产品很容易获得。”TTI的Davidson亦认为,“过量供应的市场状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以至于很多客户遗忘了短缺时的情景。但是,在市场恢复正常时,供应链管理必将成为重要的手段。”
    
     安装电子交易系统尚待时日
    
     行业管理者表示,这在其它国家似乎已成为历史。但是,中国是否能紧跟西方文化的管理方式仍然有待时间证明。“在中国,许多公司希望使用手工物料计划和更多员工去管理供应链,而并不采用客户关系管理(CRM)或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艾睿电子亚太区总裁葛凯莉表示,“我们已经看到它们独特的设计工作和管理供应链的方法,相反,安装最新的电子交易系统却没有对其起到促进作用。”
    
     为提高中国电子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中国科学技术部(MOST)和提供电子商务标准服务的RosettaNet协会签署协议,共同建立RosettaNet中国联盟。该联盟组织将致力为中国电子企业实施伙伴接口流程(PIP)提供培训、咨询和技术支持,以推进基于XML的RosettaNet标准在中国高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中的使用。与此同时,RosettaNet和中国科技部还将与中国标准协会紧密合作,共同建立电子商务和电子物流标准事业部。该部门将倡导和管理PIP的操作与实施。
    
     葛凯莉透露,艾睿电子计划将RosettaNet引进到中国本地OEM公司,并将此作为提升供应链自动化的一部分。她相信,中国采用RosettaNet的伙伴接口流程部分将受台湾ODM迁往大陆的趋势所驱动。“我们看到RosettaNet在台湾和东南亚获得了巨大发展,在这些地区,官方提倡电子制造商在RosettaNet上投资。”她说。
    
    

(编辑:何景)

    
欢迎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欢迎您的批评和建议!
    电话:0755-83291727
    邮箱:hanying@hqew.com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