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部件供货危机看“话语权”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4-05-20 17:01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随着半年来手机零配件缺货危机的持续,手机制造厂商的困境越发引人关注。人们注意到,在这场成像芯片、LCD显示屏、基带芯片、RF芯片和功率放大器(PA)等核心元器件的供货危机中,国内企业充分感觉到了掌握核心技术的上游厂商的威慑力。大多数厂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要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必须在供应链中具备话语权。
    
     这是一个好现象,有个比方,可以说明话语权的。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小故事,大概的意思是说某厂机器出了故障,自己修不了,请来外国技术人员,结果那技术人员围着机器转了几圈,就找到出故障的地方划了一条线。付酬劳时,技术人员说要1000美元,那家工厂的人都觉不合理,只不过一条线,怎么值1000美元呢。技术人员的解释是,划一条线只值一美元就够了,但知道在哪里划线却值999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类似于掌握着核心技术,有核心技术才有发言权,也即是“话语权”。
    
     “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以这场手机零配件供货危机为例,有业界人士称,虽然手机界的绝大部分整机厂商均未逃脱这场厄运,但也有几家成为了赢家。象三星、飞利浦这样既是手机整机厂家又是手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企业,不仅保证了自身货源的畅通,还狠赚了一笔。也有象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等国际性品牌,因为拥有大规模的采购能力,而具备了与上游供应商极强的议价能力和优先供应权。这就是“话语权”的力量。
    
     国产手机厂商在供应链中几乎是没有“话语权”的,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国产品牌长期以来埋头于能“立竿见影”的营销战,无暇顾及投资巨大的研发,一直走着“以市场换技术”之路。长期下来,给整个行业造成的后果是“在借助外资成为制造大国的时候,却没有成为制造强国。因为“制造”的产品和企业的繁荣兴旺,掩盖了我们自主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弱点。”这是北大方正集团公司董事长魏新最近说的一番话,同样道出了手机零配件行业的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的零配件企业在与外资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给你图纸,告诉你在哪儿钻个洞、怎么钻,外方的技术转让义务也基本结束。至于“为什么在那里钻”人家是没有兴趣说的,只能靠自己去消化吸收,而自己的消化吸收又效果不佳,因此,即使引进了先进技术,也只是一味依葫芦画瓢,自主开发能力的培养则被搁置一旁。于是,“话语权”的争取仍然在“研发力量弱——依赖国外技术——研发力量更弱——越发依赖国外技术”的怪圈中循环。
    
     然而,市场是现实的,在这种依赖关系中,一旦与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上游厂商合作发生变动,如这次的手机核心零配件供货紧张,国内手机厂商正常的运营计划就被打乱。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个事实说明,只要不进行自主开发,没有真正自己关键技术,就没有‘话语权\’,就永远是贴牌加工企业。类似于这次供货危机的事件还是会继续发生。”
    
    

欢迎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欢迎您的建议或批评。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

    
(编辑 甘心)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