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 “非典型”的幸福生活
来源:华强电了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4-05-12 18:19
(华强电子世界网独家报道) 在芯片业复苏的大潮中,电子元器件是被一些专家判断为受益最大的行业,而且电子元器件也正随着这股行业上升之势蓬勃发展。
5月初,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营分析,今年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983亿元,同比增长44.3%;一季度电子器件类产品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71亿元,同比增长39.8%,实现利润总额30.3亿元,同比增长93.6%。
当然,这种业绩并非都是元器件厂商创造。在电子元器件行业,推动芯片复苏的通信和PC行业核心部件全部由英特尔、德州仪器、英飞凌、AMD、三星等国外厂商掌控,国内所需的高技术含量的电子元器件80%依靠进口。电子元器件厂商的高利润主要来自于低端产品市场和代工。如果把这种盈利状况形容为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幸福生活的话,那么这种生活也可称为“非典型”幸福生活。
更为关键的是,以专家的看法,这种“非典型”幸福生活改变的可能性还不大。理由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企业技术差距较大,而自主发展的前提是对国内企业予以相当程度和阶段的保护,但是中国入世后只有5年的过渡期,时间上不够。二是即使政府加大投入,开发出尖端的自主产品,厂商对产品的持续创新能力却令人怀疑。还有一种发展模式认为,针对目前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研发能力薄弱,采取与国企业的合作的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然后发展自己独立的产品开发能力,这也是最受认同的发展模式。但事实上,这种模式到目前为止只能称得上是一个美丽的设想,还没有看到任何具体实施的行为。
个中原因再简单不过,不用投入自主研发也能赚到大把的钱,谁还愿意去花这个冤枉钱。去年底,在汽车行业就有一种说法:“合资企业的中方合作伙伴对实际经营和管理的贡献几乎为零。”先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偏激,但最少从中能看出在技术研发能力、经营管理上,国内企业对外方的信赖已经到了很深的地步。
如果说在技术上对外国公司的依赖是自主研发的障碍的话,那么另一个称不上障碍的牵制就是利润。代工的可观利润成为阻碍自主研发的温柔的陷阱,来自于代工的持续的、高增长的盈利,使得中外合作双方皆大欢喜,虽然这种盈利是外方提供强大的技术和管理支持,如果合作中的中方自主开发产品,不仅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成功的几率很小,还会引起外方的不愉快,影响合作氛围,尤其是可能影响利润。
一方面是对外方技术和管理的依赖,一方面是利润的诱惑。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下,自主研发,看起来只是一种堪称完美的理想。
前几天的这份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发布的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成功实现“开门红”,并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工业增长平均水平的态势。报告同时显示,这种良好增长态势的主要因素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对全行业增长的拉动进一步增强。
这表明,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增长态势必然会继续,国内电子元器件企业的幸福生活,注定也将会继续下去。
虽然,这是一种看似幸福的“非典型”的幸福生活。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