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察:当心芯片投资升“虚火”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4-02-02 17:00

     (华强电子世界网独家报道) 一股投资热浪正在袭向中国芯片业,2004,总算是个舒心的年份。
    
     以中芯国际为例,在接手摩托罗拉天津芯片厂后,中芯国际共有了7个芯片代工厂。为扩充产能,在自2003年9月以来的短短4个月里就迅速成功集资9.15亿美元(近80亿RMB)。同时另有以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为主线的20多条生产线已建或在建。还有包括英特尔、华虹NEC、富士通等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诸多迹象表明:国内芯片业投资在迅速升温。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十五”期间,全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的投资可达10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前30年投资总额的3倍。此前,即使在“909工程”投产的“九五”期间,国内IC的总投入也不过14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占了近一半。
    
     这股芯片投资热迅速升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几乎所有主要的市场研究机构都预计,全球芯片产业在2003年底到2004年会有实质性的复苏,开始步入稳定增长阶段,这正是芯片企业大规模扩张的战略时刻,因此银行和投资家乐于解囊资助。
    
     另一个因素来自国内市场的出口和内需。国家863集成电路设计专家组组长严晓浪认为,出口方面,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供应全球的PC、彩电、DVD、手机等数码产品都需要安装芯片;内需方面,信息家电、移动计算设备、网络设备、工控、仿真、医疗仪器等数字化产品的普及也会极大地刺激嵌入式系统的市场。他出示了一份IDC的预测:未来4~5年,仅中国大陆信息家电的市场就会增长5~10倍,年需嵌入式芯片超过100亿元。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利润刺激着投资者的神经。
    
     中国半导体协会秘书长徐小田也预测:在未来10~20年时间里,中国芯片市场的增长率将高于全球市场的两倍。到2005年,我国集成电路的需求量将在365亿块左右。投资的密度也将逐年上升,到2010年将有2000亿元的投入。
    
    
     需求推动市场升温,这是市场规律。但这股投资升温的热潮却回避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芯片投资“旺火”变相烧成“虚火”。
    
     国内产业界有个“扎堆”习气,即一个行业有利可图,大伙儿都会跟着仿效。对芯片厂商来说,一条芯片生产线投资一般在10亿美元左右,一旦仿效失败企业就意味着亏损,芯片业的亏损除了“烧钱”,是没有别的能形容的。2001年,国家重点扶持的华虹NEC亏损高达8亿元,2002年中芯国际亏损达9235万美元,创下中国大陆发展晶圆制造业以来最大亏损数字。这是芯片业亏损的生动实例。有多少企业经得起这种亏损还可以重来?
    
     业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涉足芯片制造就是踏上了“不归路”,一代产品一代工艺,一代工艺一代设备。摩尔定律在推动着芯片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逼着你不断追加投资,“进去就回不来了”。芯片产业可以让你一夜发财,也可以让你一夜破产。冷静、理性是面对投资热潮所必需的。
    
     过热的芯片投资还可能带来高科技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因为目前国内IC配套产业链还很不完善。中国半导体协会秘书长徐小田提供的一组材料和数据显示,国内所需芯片的80%依靠进口,芯片代工企业80%的单子来自国外。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设计公司太小,能独立向下游厂商下单的企业屈指可数。而支撑集成电路发展的设备、仪器和材料,“中国材料和设备方面没有产值,连像样的工厂都没有。”徐小田说。
    
     而最近有消息说,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很容易改变市场格局,芯片制造商们的疯狂投资也很容易使市场进入供大于求的状态,这轮半导体的反弹趋势仅能维持一年。更有SRC分析师Itow认为,制造商的增产行动将于2004年下半年达到高潮,而此后,生产过剩和需求下跌将接踵而至。
    
    
     即使如此,2004仍然是个能让众多芯片厂商饱餐一顿的年头。只是在忙着大把赚钞票的同时,也有必要想想如何让下一顿吃得更丰盛。这是长远之计。
    
    

(编辑 甘心)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