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通信芯片大旗难扛 华立陷入技术资金连环套

来源:新京报 作者: 时间:2004-05-25 17:46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资金与技术的双重窘迫若得不到缓解,可能会使华立形成恶性循环。
    
     在三年前,通信业内几乎没有人了解“华立”这个品牌。然而,2001年的一场收购让浙江的这个原本从事电表生产的民营企业一夜成名。
    
      2001年9月,华立集团这个中国最大的仪表生产厂商“不务正业”,以“很小的代价”收购了飞利浦在CDMA手机方面的知识产权、研发成果、设备以及人才资源,并成立了华立通信公司。一时间,“打破了中国CDMA市场高通一统天下格局”、“扛起民族通信芯片产业大旗”的赞誉纷至沓来,华立通信成了媒体的宠儿。
    
      然而很快,华立通信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三年之后,这家公司却以另一番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次它面临的更多是质疑。
    
      

技术研发进展缓慢

    
      在CDMA技术领域,高通公司是无可争议的霸主。据统计,高通公司拥有大约40%的CDMA技术专利,更拥有大部分CDMA核心专利。华立当初收购飞利浦CDMA部门成功之所以赢得国内媒体一片喝彩,就是希望其能够打破高通公司的一家独霸局面,而给国内乃至全球的通信业者更多的甚至更好的选择。然而,如今看来,这种期望无疑过高,至少在短时间内华立没有让大家看到希望。
    
      现实的情况是,包含华立技术的CDMA芯片并未形成主流。具体而言,在CDMA芯片方面,华立通信目前提供的主要产品是CDMA终端基带处理芯片CDMA+200/250/300,以及CDMA终端开发工具包CDMA+De鄄bugTool。而CDMA应用模块也是基于CDMA+200核心芯片,目前主要用于无线固话。
    
      也就是说,目前华立的研发仍然停留在从飞利浦继承来的CDMAIS-95A标准。
    
      IS-95A仅仅是2G标准,而国内主要的CDMA运营商联通已经进入2.5G的CDMA20001X阶段,而华立两年多时间都没有及时推出2.5G的产品。华立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姜一飞曾表示,华立的芯片研发部门目前专注于应用开发而非制造标准。看来当初希望华立与高通并立的期待是一厢情愿。
    
      
绕不开的高通专利

    
      不仅如此,高通手中仍然握有让华立在技术研发方面时刻忧虑的“利剑”。据称,华立当初收购飞利浦的CDMA部门时并没有得到飞利浦手中拥有的高通公司授权专利的所有权,而仅仅获得了“惟一使用权”。尽管华立方面表示这样可以回避高通公司的专利产品生产许可证的门槛,但是这样一来,华立和高通之间对CDMA产品就没有任何授权协议,包括芯片或者客户端设备。
    
      高通公司表示,如果华立要开发和销售CDMA芯片和客户端设备,就需要向高通缴纳授权费用。即使目前华立通过飞利浦原有的生产协议而生产的IS-95A产品,其协议也有到期的一天。
    
      而高通只要提起CDMA知识产权保护诉讼,标的金额都在上亿美元。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华立技术研发滞后的原因。
    
      
研发的资金黑洞

    
      对华立通信而言,相对于技术研发上的尴尬,资金的窘迫可能是更为直接的压力。
    
      对于三年前华立为收购飞利浦CDMA部门付出的代价金额,至今没有确切数据。不管当时华立付出的是500万美元还是1亿美元,与此后源源不断需要输入的研发资金相比,可能都算不了什么了。
    
      飞利浦当时之所以急着转让CDMA研发部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飞利浦在这个研发部门投入的资金总计超过2亿美元,而这个部门不仅没有让其盈利,反而让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由于华立通信获得的利润主要在2G终端芯片的销售。据此前的报道,按照国内某无线固话厂商提供的材料表明,华立CDMA芯片供应价格在200-300元/片,2003年整体销售收入预估在4000万-6000万元人民币。这样算来,华立通信一年在CDMA项目上的亏损大概有1亿元人民币左右。另一方面,作为TD-SCDMA联盟成员之一,华立通信可能已经在TD-SCDMA上投入2亿元人民币,而这项投入还将继续。
    
      国家在3G上给予的直接资金是极少的,据称不到1000万元,而作为华立通信最大靠山的母公司华立集团,虽然拥有三家国内上市公司,但是其对这些公司均非绝对控股,挪用资金比较困难。另据消息称,华立集团当下的主要注意力都转向了制药行业。那么华立通信巨大的资金黑洞该如何填补?
    
     连锁循环效应资金与技术的双重窘迫如果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资金缺口的加大将严重制约技术研发的深度与进度,而一旦技术研发迟缓,作为一家研发企业,就没有办法跟上市场应用的脚步,技术就很难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金。周而复始,情况将越来越恶化。更何况,在这二者之间还有高通的技术专利壁垒,这更加使得华立的资金与研发之间形成良性效应变得困难。
    
      民族通信芯片行业的这面大旗,看来真不是那么好扛。
    
    
欢迎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欢迎您的建议或批评。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

    
(编辑 甘心)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