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上华总经理李乃义:30亿元资金缺口考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时间:2004-08-23 17:27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李乃义说,这一年里看到的最好的国产电影是《天地英雄》,因为在这里他看到了西部的荒凉,也看到了大唐盛世的美景。
1998年,他开始担任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此后同董事长陈正宇等人一起,将当时的华晶带出了亏损的泥潭。而华润上华也是内地唯一一家保持5年连续赢利的晶圆代工厂。
在李乃义看来,每一次半导体行业低潮的时候,内地市场照样能保持高速增长。在经历了一波三折的上市之后,8月17日,李乃义终于能够坐下来,在无锡接受记者的采访。
《21世纪》:华润上华此次在香港上市一波三折,筹集资金也大幅度下调,上市之后表现也不好,你怎么看?
李乃义:华润上华上市工作做了很多年,中间确实也被“砍”了很多刀。上市对公司来说确实是一个里程碑,这样可以让国际社会接受华润上华,而华润上华也可以因此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但由于股东的意见不一致,没有办法,6月份只能推迟上市。
《21世纪》:二厂已经动工建设,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开始装机?总投资多少?
李乃义:二厂现在着手进行的是建设厂房,预计整个厂房建设的投资是8000万美元,新建的厂房将可以容纳两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而实际上,整个地块可以做4条生产线。
装机时间也许会比2006年提前一点,在2006年装机也是为了迎接新的半导体产业高潮的到来。不过,眼下最紧迫的是,得集中精力跟合作伙伴如IBM等公司谈,以便确定产品策略。
《21世纪》:中国目前已经取消了芯片出口退税政策,这对华润上华会不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你们的招股说明书中说,会产生110万美元的影响?
李乃义:我们现在做财务资料的时候已经不再考虑芯片出口退税的补贴问题,110万美元这个数字是2003年的财务资料。按照此前把退税算进来的影响,全球很多国家对出口都是不征税的。
中国对出口产品却征税4%,退税的补贴跟征税相抵消之后,实际上就是没有给我们补贴。
而华润上华目前的产品主要是内销,我们60%的产品都是内销,只有40%的产品是出口的,所以取消出口补贴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
《21世纪》:越来越多的芯片代工厂在进入内地市场,是否感觉到竞争压力?
李乃义:首先,这个产业是全新的,而且整个内地半导体代工行业还很小,全部加起来其产值还不如半个联电。从台湾新竹的经验来看,这个产业的聚集效应特别明显,所以欢迎大家来竞争,这样才可以带来更多的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
其次,目前的6英寸晶圆代工厂已经相当少,所以不会产生单面的竞争,更多的是“竞争—协作”关系。
《21世纪》:现在业界的主流技术已经是采用8英寸,而华润上华却一直采用6英寸技术,会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李乃义:我的看法是在内地6英寸芯片技术还有10年的寿命,不会被淘汰。半导体产业从美国发展起来,然后再转移到日本,此后又转移到台湾,目前内地的沿海地区很发达,也聚集了很多半导体厂商,但是下一波也许就是武汉、成都这样的城市。
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就是一波一波的,内地可以容纳更多的波次。从这个角度来说,6英寸代工厂在内地起码还有10年的寿命,但我担心的是,6英寸芯片的生产设备,到时候会不会没有厂商来制造。
《21世纪》:跟台湾的IC设计业相比,内地的芯片设计业水平相差很远,这会不会影响华润上华的发展?
李乃义:按照台湾的经验,IC设计业要跟系统厂商结合起来才能打得稳固,而这需要国内的系统商实现国产化,我们也乐于看到国内的产业实现国产化,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有量产的概念,IC设计业也是如此。其实,量产并实现商业化是最难的。
但是一定要实现量产才能把台湾的产业能力、香港的金融服务同内地的产业结合起来。
而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推动内地的IC设计业前进,整个产业是一个共生的关系。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