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最理想的理财专家?
来源:《环球企业家》 作者: 时间:2002-09-16 19:39
答案很可能是:你自己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一个人可成为自己理财的最佳选择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理财专家费——在美国,理财专家的年费一般是为你所理资财金额的1%。 第二是即便你雇佣理财专家来为你理财,你仍要花费很多时间同专家合作。
因你而宜的理财计划,只有在费时间、耗精力地就你的家庭收入支出情况、你自己的事业发展、你的退休打算和你的赋税额等等进行详细、周密地分析之后才能制定出来。由你自己来作这样的分析,很可能是最恰当的。
许多诚实的理财专家也承认这一事实:“理财本身并不很难——并不是人人都需要雇佣理财专家。”
许多投资者却不相信这一事实。大多数人还是想获得理财专家的帮助。据美国研究个人投资的一个知名咨询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2001年中,只有36%的富庶阶层的人认为自己在理财方面不需要什么帮助。有趣的是,虽然这些人希望得到专家的帮助,但他们并不一定喜欢或听取专家的建议。
那么,为什么不干脆自己来试试理财?
为自己理财要做很多的工作。首先,要就自己的财务情况作全面、细致的统计和整理;要对自己的收入、债务、保险、投资、储蓄和支出等方面列出清细的账目;而且还要就自己财务上的目标,如买房、买车、孩子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经费、自己将来的退休需求等等,作出合理、现实的规定。之后,就何时、将多少钱来进行投资再作出稳妥的计划。
在美国,一般来讲,一个人或家庭将5-6个月维持日常生活的费用(包括每月的房、车贷款,吃、用的零花钱等)存在银行里;剩余的收入多用来进行投资储蓄。此外,根据个人的年龄来分布其投资资产的组合。比如越年轻,离退休越远,就应将越多的资产投资于收益潜力大、风险也就越高的投资对象,如股票等。人到中年,就应将投资稳妥与风险参半。
住在纽约市的32岁的凯瑟琳·叶伦大学本科学的是英语,从来对同数字有关系的东西不感兴趣;对父母赠给她的那些股票也从不问津。但自从她订婚以后,凯瑟琳开始对自己未来小家庭的财政安全和健康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她刚开始理财时认为自己对投资、金融一无所知,所以就向一家国际知名的金融公司寻求理财咨询。这家公司硬是让她雇佣理财专家为其理财,年费高达近5000美元。
一气之下,她索性开始自己理财。她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有关书籍;而且还到附近的大学选修一些这方面的课程。此外,她还充分利用各类有关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对各种股票和共同基金进行研究。 其结果,她自己的投资业绩比所有主要股票市场的指数结果都要好。
许多人认为理财专家掌握有自己无从知晓的诀窍或法宝。事实却全然不是这样。39岁的丹尼尔·海乐1980年代中创建了自己的电脑软件公司,到1990年代初,当他把自己的公司以1000万美元卖给另一家电脑公司以后,便开始找理财专家来管理自己这笔突如其来的资金。 为了看看自己究竟比理财专家差多少,他决定将50%的资产交由理财专家管理,而另50%由自己来进行投资。一年之后,由专家管理的资产亏损了5%, 而由他自己所投资的资产却获得了10%的收益。 他很快决定自己来管理全部的资产。
这以后,海乐成为了一个一丝不苟、严谨勤奋的个人投资者。 他每在购买或抛售一支股票之前都在网上作全面、彻底的调研。 他喜欢用的网站是“Yahoo Finance”。他总结出的方法是寻找某一行业的几家顶尖的公司,然后将自己的资金分布于这几家公司进行投资。
自己理财并不意味着从不寻求专家的咨询和帮助。关键是应该将专家使用在“节骨眼儿”上,就象你雇佣电工或水暖工一样:是为了专修某一件东西。 特别是在象减税、保险等专业性极强的方面, 应该因时、因事地寻求专家的帮助。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位叫科恩的投资者就是这样使用理财专家的。在理财方面,科恩绝对是“自力更生”的笃信者,但他在必要时,却绝不含糊地向专家请教:“随着我的资产的增长,我就越来越感到需要请专家来看看我的投资分布是否合理,并如何使其尽善尽美。”科恩每年两次向他的理财专家寻求指点,带着一份充满了各种有的放矢的、从自己理财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的文件。此外,在准备自己的报税表和遗嘱等方面,科恩雇佣律师和专家:“这些方面讲究颇多,必须得由专家来作。”
为自己理财还应谨记:一是不要将资产投资于任何自己不懂的投资工具中,如外币期货、对冲基金等。二是不要忘记多元化投资,将全部赌注都下在一支或几支股票中是不明智的。三就是不要怕问,遇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要毫不犹豫地向专家请教。
上一篇:AMD杀入移动CPU市场
下一篇:《环球企业家》:驾驭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