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部件货源紧张 国产手机将如何在决战中取胜
来源:通信产业报 作者: 时间:2004-07-14 17:30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美国Portelligent公司公布的一份关于中国手机制造商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手机厂商的竞争力正在增强。调查对11家中国企业(夏新、波导、首信、东信、海尔、科健、康佳、联想、熊猫、南方高科以及TCL)的17种手机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这个结论。调查显示,国产品牌手机极具竞争力的制造成本提供具有足够性能的产品,尤其是在中低档市场上国产品牌手机的增长可能威胁
目前全球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排名。
然而,经过了2003年的高速发展,国产手机的种种上升势头在今年却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外界环境的挑战。目前令国产品牌手机尴尬的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和底层软件基本上控制在国外公司手中,一旦核心部件货源紧张,国产品牌手机将如何在决战中取胜?
目前,国内传统手机生产制造部件90%都实现了国产化,只有芯片和显示屏除外。芯片和操作系统软件等手机的核心技术则主要掌握在国际通信制造巨头和IT巨头手中,国际通信阵营与IT阵营之间的较量主导了手机产业的发展方向。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以往频繁采用OEM、ODM甚至简单贴牌生产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零部件短缺的杀伤力要远远比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外品牌更大。国产手机品牌在销售渠道、市场等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后,由运营商主导的定制手机模式一度点中了国产手机核心技术缺失的死穴。对包括液晶屏、晶体震荡器、成像芯片等全球资源的控制力的不足,这直接卡住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喉咙,而相应的新品设计、生产及推广计划等环节都被延迟,也就更无从谈起推新品、抢市场这一步骤的实施。
如果把整个国产手机价值链进行分解,大致可分为芯片、LCD等上游供应商——方案设计公司——生产厂商。目前,德州仪器是移动电话的内部结构数字处理器的最大厂商,芯片制造商STM是结合音频和视频多媒体服务的芯片的最大的供应商,ARM是大多数无线电话中使用的核心处理芯片生产厂商。手机芯片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这些国际巨头手中。
一般来说,一款手机方案从其出炉开始就决定了手机投产后采用何种零部件,以及供应商是谁。分析人士指出,一旦出现全球性供需紧张,供应商自然要优先满足欧美的NOKIA、摩托罗拉和日韩的三星、LG等市场规模最大的客户。面临核心零部件严重短缺的压力,很多国产厂商无法完成之前预定的生产任务。就连TCL、康佳、波导等一线国产手机大厂,也不例外,其他二三线厂商情况甚至更糟。
虽然业内关于“国产手机危机论”的语调此起彼伏,但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还是对“零部件缺失”的责难表示了反感。
“我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如何,但就夏新来说,我们的生产和研发一直都是在有序有计划的条件下进行的,所谓的零部件缺失丝毫未给我们带来影响。”夏新移动的副总裁黄爱平对《通信产业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夏新营销部的王治全则表示:“我觉得过分热化零部件供应问题对国产手机是不公正,也是不公平的。实际上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的是国产手机,国际上很多手机制造企业也都有过这种经历。”
与此同时,康佳也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该公司此前在零部件供应上的确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但所有的问题目前都已经解决。该公司发言人明确表示,有关零部件短缺破坏了该公司手机生产计划的报道并不真实。
很显然,外界的舆论给了国产手机很大的压力。很多厂商坦言:由于目前国内手机的生产量非常大,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国内手机企业的新产品上市速度也越来越快,手机零部件的及时供应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但这只是对国产手机提出的一种“挑战”而并非像外界传言的那种“危机”。
“以家用电脑为例,电脑的芯片和操作系统都是别人的,但联想不也做得很大吗?”波导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立华的这种观点代表了大部分国产手机领军人物对“零部件缺失”问题的一种看法。
很显然,面对越来越尖锐的“零部件供应问题”,夸大事实与盲目乐观都会给产业带来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在国产手机已经意识到问题存在的这种前提下,任何一种失实的报道都会给国产手机带来全局上的被动。
其实,早在今年上半年,多家国产手机就已经认识到了“供应链”的重要性,并作好了“未雨绸缪”的准备。波导与西门子、TCL与ADI一系列紧锣密鼓般的合作就充分地证明了国产手机的状况“至少比外界反映得要好”。波导股份副总经理戴茂余表示,波导早意识到要解决元器件的问题一定要和顶级公司合作。在整合上游资源的同时,大部分供应商也看到了波导的实力。“今年1500万台的量是铁定了的”,戴茂余自信地说。
“没有一定的规模不可能得到上游厂商足够的支持,一定要有现实价值链的利益捆绑。”TCL的总裁万明坚更是深谙此道,据万明坚透露,早在去年TCL就与专门开发手机芯片组和手机集成模块的ADI公司敲定了全系列的供货协议,正是因为这样,TCL手机在风传的“供应链危机”中丝毫没有停顿步伐。
海信移动的负责人更对《通信产业报》表示,在手机零部件的供应问题上,海信认为一方面零部件产业需要优化,另外零部件的供应渠道也需要优化。在这一点上,从2001年底开始,海信就与国内很多零部件厂家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长期的合作使海信的供应渠道比较畅通。而这些企业也在海信的发展中得到壮大。
根据海信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在天津、上海、广州三个发达地区,手机零部件的产业化基地开始形成,这对于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海信参加了今年5月份在天津召开的手机配套产业大会,新认识和发展了很多零部件合作厂家。
看来,“零部件缺失”并没有击垮国产手机,而它所带来的将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一场深刻变革。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