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产业化合作破局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 时间:2007-04-05 22:24
龙芯2E开创授权先河
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在签约仪式上骄傲地表示,龙芯2E处理器向ST这样的国际巨头授权开创了“向国外大公司实施技术许可的先河”。而就在几年前,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没有自己的CPU芯片,我们的信息产业大厦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那么,龙芯2E为什么能够一举开创先河?龙芯2E的此举又有哪些重要意义?
据计算所介绍,龙芯2E是目前除了美国和日本之外世界上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基于90nm工艺的处理器设计。该处理器包含4700万个晶体管,最高主频达到1.0GHz,在单处理器设计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最高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每秒40亿次,单精度运算每秒80亿次,实测SPECCPU2000性能得分超过500分,典型工作频率750MHz下的实测功耗仅为5W-7W。由此可见,过硬的技术水平成为开创先河的必要保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高度评价了龙芯2E此举的重要意义。他说:“龙芯2E生产和销售权的转让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首先,它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已经开始从简单的劳动力输出向智力输出转移。其次,人类的发明应该为全人类享用,龙芯2E打破了某些国家在CPU等高端产品上的垄断,有助于人类发明与智慧的共享。再次,龙芯2E以低价格、低能耗的产品面向广大人民和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填平日益扩大的信息技术鸿沟。最后,龙芯系列处理器的研发有助于建立起国际一流的芯片设计队伍,凝聚一批优秀的CPU芯片设计人才。”
龙芯处理器的研制宗旨本身就决定了其在国家安全和低成本信息化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龙芯处理器的总设计师胡伟武研究员介绍说,龙芯处理器的研制宗旨有两个:一是坚持自主创新,掌握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通过自主、可靠、安全的处理器设计,为战略性的国家需求服务;二是坚持信息化为广大人民服务,走节约型的信息化道路,通过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处理器设计,大幅度降低我国信息化的成本。
合作双方各取所需
根据中、法两国技术合作框架协议(CTIBO),计算所与ST于2004年开始合作。在该合作项目中,计算所和ST将联合向中国市场推广合作的芯片产品。根据已签署的许可协议,计算所授权ST在全球制造和销售合作设计的芯片,许可期限为五年。除了中、法两国合作的大背景之外,此次合作过程中,计算所和ST可谓是各取所需。
对计算所而言,龙芯最终实现产业化才是根本目的。那么,与全球第五大的半导体公司ST合作对于加速产业化的进程无疑具有“一箭多雕”的重要意义。第一,ST先进的制造工艺和量产能力可以保证龙芯2E及后续的龙芯2F芯片的快速面市,这对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半导体工业来说极为重要;第二,在五年的许可期限内,ST将应用其全球渠道推广和销售龙芯2E/2F芯片,虽然计算所和ST对于合同中是否规定每年ST的包销量三缄其口,但是流传甚广的“ST每年至少销售1000万片龙芯芯片”的说法应该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第三,与ST这样的全球著名半导体公司合作无疑为龙芯的全球推广做了最好的“免费广告”,其示范效应不可低估;第四,此次技术合作协议所涉及的芯片将设计成“MIPS兼容”,并且已经通过ST获得MIPS公司的授权,在“类MIPS”风波之后获得MIPS的支持为龙芯的推广扫清了知识产权障碍;第五,授权期间,ST将向计算所支付入门费和提成,这对于计算所获得资金进行后续研发无疑非常有利。
而对ST而言,与计算所的合作也有三重目的。首先,与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龙芯项目合作,对于公司的政府公关以及提升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正如ST副总裁兼计算机外设部总经理GianLucaBertino所言,“ST具有庞大的制造基地,签约龙芯有助于为这些基地提供产能”;最后,ST在机顶盒芯片市场占据全球70%以上的份额,如今正面临着向二代机顶盒的全面升级,龙芯2E/2F的性能较一代机顶盒上采用的ARM核高出很多,ST也确认龙芯初期会用于高端机顶盒和PDA等产品中。
产业化之路仍旧不平坦
在讨论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问题之前,龙芯系列处理器如何进行定位非常重要。如果与英特尔和AMD等CPU巨头硬拼,想必初生的龙芯绝对占不到任何便宜。对于龙芯的定位,计算所和ST都有自己的考虑。
李国杰说:“在制定龙芯CPU发展战略时,我们考虑了中低档嵌入式终端产品、桌面系统与高端嵌入式产品以及服务器三个领域,分别对应龙芯一号、二号和三号。目前龙芯的技术主要是以IP核的形式提供给SoC设计生产厂商。”对于英特尔和AMD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桌面系统市场,李国杰表示龙芯敢闯这个禁区。他说:“我们深信,中国还有7亿-8亿人,全世界还有几十亿人需要经济适用的、用于办公和学习的‘桌面系统 i。现在的PC机和笔记本计算机只能满足高消费人群的需求,我们必须研制和推广穷人用的个人计算机和符合三网融合趋势的新型信息终端产品。在这种产品上必须运行开放源码的系统软件和符合开放标准的办公学习软件。”
对于这样的说法,业内专家有不同的看法。半导体产业专家莫大康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产业应用环境以及桌面系统市场的高度成熟,龙芯在这一市场很难站住脚。发展龙芯的目标应该首先着眼于国家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龙芯计算机产品的推广对象最初应该是政府和军队。在这方面,似乎并没有看到很大的进展。
虽然最终的目标是和英特尔、AMD等国际巨头分庭抗礼,但是现阶段计算所并不想强化这种观念。李国杰特别强调,目前,龙芯不会把主要力量用在跟英特尔、AMD争夺桌面PC机市场上,而是“放开大道,占领两厢”,在重点攻占机顶盒、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嵌入式芯片领域的同时,争取在低价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方面有所突破。
计算所介绍说,目前已经有基于龙芯2E的系列产品方案,如江苏龙梦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福珑迷你计算机(预计售价1599元)、经济适用的笔记本电脑;神州龙芯公司开发的“商用通”迷你服务器;神州天脉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网络计算机等。
不可否认的是,在计算所主推的低价电脑市场,龙芯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生产量小、配套成本高等因素,1599元绝对低于福珑计算机的成本。四川国芯基于龙芯2E开发的不带显示器的龙芯2电脑的售价高达2998元,而市场上已经推出采用英特尔台式处理器的售价为2998元的笔记本电脑。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称,英特尔为海尔批量提供低于市场价格20%的特价CPU,采用这批CPU的电脑已经在3月31日面市。
作为合作伙伴,ST的GianLucaBertino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ST对于龙芯在特定行业方面的应用更感兴趣,高端机顶盒和PDA是公司最为关注的应用领域。对于低价电脑,ST公司则并未提及。
与ST进行合作固然是龙芯产业化道路上的一件大事,但是龙芯的产业化不会因此而一帆风顺。这一点从ST方面的态度可见一斑。
ST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arloBozotti在谈及龙芯合作项目时表示,这一项目只是ST在全球及中国众多合作项目中的一个,不会对ST在中国和全球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在被问及ST对龙芯的推广有何长期规划时,GianLucaBertino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很难说合作的进展情况、价值结构以及龙芯2E/2F未来的发展。龙芯在目标市场的推广刚刚开始,谈在其他市场的推广还为时尚早。”对于五年后是否会继续合作,ST表示一切要视龙芯的推广情况而定。对于关键的包销数量,ST则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李国杰表示与ST的合作项目只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内具有排他性,在有关签约仪式的新闻稿中也并未出现ST“买断”的字眼。因此,龙芯的推广绝对不是交给ST就万事大吉。
龙芯需要宽容的应用环境
两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表示,在研发龙芯时曾经有下定决心自己制造中国芯的初衷。最终,计算所不仅选择了由ST制造龙芯,而且将龙芯2E/2F的销售和推广也包给了ST。那么,这是不是违反了初衷呢?
我认为要为计算所的这一举动叫好。桌面系统的CPU和高端嵌入式SoC芯片,用比90nm落后的工艺加工并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而我国半导体制造业的现实是虽然初步具备90nm工艺的生产能力,但是生产线的成熟度还未真正经受考验。与“平等待我”的国外大企业合作,先突破CPU设计的核心技术,再以我们掌握的核心技术带动国内芯片制造企业不失为明智之举。更何况与ST的合作还会带来一系列增值效应。
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国人高涨的民族情绪一方面可以推动民族产业的发展,但是当感情战胜了理智而盲目排外时,只会使我们丧失机会。我们在全球化条件下创新,应当整合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特别是当大批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对跨国公司的创新资源、技术资源,我们应该加以吸收利用。计算所特别强调,在合作中,龙芯的知识产权归属中国。
对于龙芯取得的成就和在产业化推广方面遇到的困难,国人完全没必要大加质疑。自主创新需要宽容的社会氛围。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如果仅仅增加大量科技人员,仅仅投资于科技基础设施,而没有适宜科技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造力不断涌现、创新活动自觉开展的文化,就不可能涌现大量创新成果。
当有记者问王选:“你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王选立刻回答说:“最大的苦恼是大多数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不相信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因此,我们完全不必妄自菲薄,相信龙芯并支持和鼓励其成长应是我们的明智之选。